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王丹 ,蘇嘉豪,林夕,何培蓉(網名珍珠)王丹,王丹:給公民組合的三點建議;街頭運動就是民主制度


Wang Dan to Beijing: Democracy, or die ;六四25周年前夕,北...

王丹:給公民組合的三點建議;街頭運動就是民主制度、吾爾開希,梁振英,沈啟,陳光標
這 次澳門反對惡法的遊行示威取得成功,領導者之一蘇嘉豪是臺大政治系的澳生。他大一的時候我就認識他,我到台灣教書後開始推動“六四”晚會,第一次晚會的組 織者就有他,以及陳為廷等。當時的蘇嘉豪,是港澳留學生關心中國民主化團體的積極份子。“六四”24週年在自由廣場的晚會上,他還代表港澳學生上台發言高 歌。
香港,台灣,澳門,中國。從上面這段淵源中,我們可以隱隱看到,跨海峽公民社會和青年世代的相互連接和互為奧援,已經隱然成形。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
面對共同的敵人--中共,我們唯有縱橫聯合,號角呼應,集結最大的力量,方能與之奮力一搏,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誰是澳門之子?

 
 
作者:陸偉聰

澳門這座小城,除了賭場以外,似乎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讓人關心,但因為澳門特首崔世安向立法會拋出一個「離補」法案,像台灣的「服貿協議」一樣,激起衝天民憤,導致發生了自回歸以來一埸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澳門突然間成為國際新聞媒體的焦點,有人形容這次是澳門公民運動的覺醒,為澳門政治死胡同闖開一條出路。

超過兩萬人上街示威和七千多人包圍立法會的情勢下,澳門特首最終被迫撤回法案,而「澳門良心」是這次示威的主要發起者,在運動告捷之後,筆者看到澳門良心成員蘇嘉豪在自己facebook上寫的一段訊息,十分感動!其中有兩句話很有意思,他說:「努力留給自己、光榮歸於大家。」,又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年輕人。』,話中流露出的謙卑和踏實,這是一個從事社運的人應有心態,希望澳門能多些這樣的年輕人!

立法會是這次運動的主戰場,雖然議會外市民怨聲震天,但議會內還有一批議員仍努力為政府護航,其中以崔世平議員(特首崔世安堂弟)的發言尤為側目,他說:如果沒有「離補」法案,相信只有瘋子、騙子和澳門之子才肯做特首,結果惹來更大的反感,反而為他的堂兄崔世安幫倒忙。

作者不認識蘇嘉豪,只從傳媒報導中知道他,光輝的五月過後,「蘇嘉豪」三個字被更多人所熟識,他成為報章、電台、電視等很多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他說邀約的電話響過不停,但此刻在筆者腦海中,卻浮現出去年十月他在立法會門外送紅柿給十九個議員的場面,當時沒有一個議員收柿,「收柿」與「羞恥」在廣東話是同音異字,一個不知好歹的小伙子,竟敢影射權貴們「沒羞恥」,在這班與騙子無異的議員心目中,蘇嘉豪只是個瘋子。

蘇嘉豪今天成為社運名人,與他一個人在立法會門外聲嘶力竭時成強烈對比,當日有誰去理會他,有多少個傳媒去報導他,筆者當時感到一份心酸,我明白這種孤身獨行的滋味是很不好受,可幸這個年青人還堅持下去,一路走來,在成不驕、敗不屢的努力下,今天他的路才寬敞了些,戰友才多了些,澳門人終於肯勇敢地站出來,證明了他不是瘋子,而是名符其實的澳門之子。

筆者不想刻意塑造英雄,一向也不贊成偶像崇拜,而且這次成功的反「離補」法案行動,也不只是蘇嘉豪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很多不熟識的名字和一些默默耕耘的朋友,同樣讓人尊敬,但換一個角度思考,澳門過去就是因為缺乏像蘇嘉豪這樣的人物,社會利益才長期被貴權佔領、社會公義被踐踏,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引發公眾追求社會公義、反對強權的號訊,澳門很需要這些真正的澳門之子,本著一份赤子之心,澳門之子不一定要當特首,最重要的是他們站出來監督政府!
----



 【洛杉磯傳真】 我為什麼要寫回憶錄

◎王丹
10月初,我將在時報出版社出版《王丹回憶錄》。
我 本來無意這麼早寫回憶錄的,然而終究還是下筆了,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有一些我尊敬的長輩和熟悉的朋友,還有不少網友,一直鼓勵我寫出自己經歷的事 情,所謂盛情難卻,同時也成為動力;第二是因為,我過去的二十多年,經歷了學潮、坐牢、軟禁、流亡、重新就學、到台灣工作等等重大轉折,經歷不可謂不豐 富。不過事情一多,就難免記憶混亂。

前兩年在「六四」紀念活動的過程中,我震驚地發現,對於那場決定了我所有個人命運的巨大事件,我居然也 有很多細節完全忘記了。我必須誠懇地說明,我真的是一個記憶力很差的人。我一向認為,記憶力是一種天賦,而我在這方面,特別的不受老天的眷顧。熟悉我的朋 友,都知道我有健忘的毛病,日常生活中我都是丟三落四的,以至於必須隨身帶一個小本子,隨時記錄需要記錄的事情。而過去幾十年的經歷,就更不用提了,很多 事情確實已經模糊。這令我深自警惕,我知道,我需要現在就開始寫下一些回憶了,不然以後可能會愈忘記愈多。而寫下回憶,本來就是我給自己的人生規定好的目 標,現在只是提前一些開始而已。

於是我暫時放下教職,從台灣回到美國洛杉磯,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回憶錄,就是你們即將看到的那些故事。這些故事主要講述的,就是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中,所經歷的一個時代。

在 我過去的四十多年人生歷程中,我經歷過中國70年代末的巨大轉折,我經歷過整個80年代那種理想主義高揚的時代氣氛,我經歷過八九民運這樣驚天地,泣鬼神 的壯舉,我也在廿歲的年齡就經歷了黑牢和鐵窗的煎熬;我見識過人生的險惡,我也體會過生活帶給我的溫暖;我在中國成長,在美國完成學業,在台灣工作;我是 政治反對派,我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我更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所有我將要講述的這些經歷,都見證了一個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

我 所回憶和記錄的,都是我個人的記憶。我曾經想過是否走訪一些別的當事人,讓回憶更加完整清晰。後來我放棄了這個計畫,因為我覺得,我不是要寫歷史,我是寫 回憶錄,那麼內容當然都是自己的回憶。當然,回憶錄本身就是歷史,但是,一個人的回憶錄只是歷史的一部分,而且僅僅是我這個人經歷的歷史,所以,我完全無 意提供給各位讀者一個完整的歷史全貌。我想,我們每個人經歷的歷史都是一些大歷史的碎片,我的歷史責任,就是把自己的這片碎片提供出來。真正的完全的歷 史,可能要靠成千上萬的這樣的碎片構成,我如果能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就心滿意足了。 ●



 ****2008
哈哈 這多產作家我不知道呢
因為這篇
可見我是老一代啦

〈洛杉磯傳真〉 迷失在集體狂熱中的林夕
◎王丹
喜 歡王菲的歌的人,都不會忘記她的歌聲中那些令人的情緒為之牽引的歌詞:「不斷演變那海岸線,長出了,最哀豔的水仙。」〈臉〉;「愛上一個認真的消遣,用一 朵花開的時間;遇見一場煙火的表演,用一場輪迴的時間。」〈流年〉;「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帶來的安慰,太陽上山,太陽下山,冰淇淋流淚;第二口 蛋糕的滋味,第二件玩具帶來的安慰,大風吹,大風吹,爆米花好美。」〈催眠〉……歌迷也都不會忘記,這些奇幻纏綿的詞句出自天才詞作者林夕之手。我也不例 外,多年以來,我是把王菲跟林夕放在一起崇拜的,我想,沒有對方,他們兩個人都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林夕,早已經超出了詞作者的境界。他是一個真正的詩 人。
然而——世界上最怕的就是然而這兩個字——然而我就看到了林夕最近為北京奧運會創作的歌曲。這首歌經過雷頌德作曲,張學友演唱,現在在 北京的大街小巷天天播放。它的名字叫〈紅遍全球〉,它的大致的歌詞——當然是出自林夕之手——是這樣的:「好呀!好呀!中國人紅起來!/好呀!好呀!暢爽 呀!/好呀!好呀!中國人紅起來!/好呀!好呀!暢爽呀!/為了這個時候 為了這個時候/我們力爭上游 滋味前所未有/這痛快的感受 哎/我們都等了很久/已等了很久/興奮就拍手 興奮就拍手/快樂就在手 快樂就在手/在鳥巢展翅的好手/創新宇宙都變成好朋友/好呀!好呀!中國人紅起來!/好呀!好呀!暢爽呀!/好呀!好呀!中國人紅起來!/好呀!好呀!中 國人紅起來!……」




2012.7.5
何培蓉(網名珍珠)王丹

 陳光誠案就是改變中國之一例



***

陳光誠案初期看過 何培蓉(網名珍珠) 的報導 恭賀她



【洛杉磯傳真】 金陵女俠何培蓉

◎王丹
前不久轟動國際的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一案中,有一位原本沒沒無聞的女士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她就是南京的何培蓉。海外中國流亡人士建立的「青年中國人權獎」決定把今年的這份榮譽給予她以為表彰。

何培蓉曾經活躍在中國內部的網路上,網名珍珠或許比本名更為人所知。她1972年3月出生,是江蘇南京人,曾是南京中華職業教育中心英文教師。何培蓉從一個從不關心政治的小女子,到幾年前不小心上網得到啟蒙。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做為救援義工的她目睹比天災更恐怖的人禍,而調查豆腐渣校舍案譚作人等身陷冤獄,觸動她為社會不公義而發聲的正義感,就此義無反顧地踏上 維權路。她長期關注陳光誠,曾在網路上發起搶救行動;她也曾六度赴山東臨沂探視陳光誠,多次被看守東師古村的地痞流氓打得鼻青臉腫,也常常被警方拘審、虐 待,卻不改其志。

在得知陳光誠一個人從東師古村居所成功逃離的消息後,何培蓉女士和其他自願者合作,從北京驅車廿小時到山東去接應陳光誠。 陳光誠進入美國大使館後,何培蓉被公安扣留七天,面對警方的高壓和威脅,她主動承擔所有的責任,並拒絕透露任何營救細節,以免危及其他同伴的安全。做為一 個弱女子,儘管何培蓉女士過去一年承受巨大壓力,以至不得不辭去教職,健康也每況愈下。但她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令人尊敬的淡然和謙卑。相對於陳光誠,她認 為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她多謝各方關心,形容自己只是普通人,請外界勿神化她。她也為參與營救活動而感到「非常榮幸」。

中國青年人權獎評委 會從何培蓉女士和所有冒險探訪、救援陳光誠的自願者身上,看到了華夏民族的傳承幾千年的俠義精神。自春秋戰國以降,每當民不聊生,或當權者道義盡失之際, 儒以文犯上,見義勇為,重義輕生,捨生取義;墨以俠犯禁,濟弱扶傾,揚善懲惡,死不旋踵。他們把道義看得重於生命,為了正義而能赴湯蹈火,不惜犧牲,不求 苟活。這種不畏強權,自由、獨立的人格,充滿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是華夏民族之魂。

而這種俠義精神到了當代,更集中體現在1989年6月3日晚間,中共當局動用幾十萬全副武裝的大軍強行到天安門清場時,北京上百萬市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擋幾十萬大軍的行進。最後中共法西斯軍隊不得不用坦克、機槍殺開一條血路,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六四大屠殺。

何培蓉女士雖只是一位身材嬌小的女子,但她卻用勇敢決然的行動闡釋了做為一個普通公民在當權者挑戰人類人倫、道德、法律底線時,一個旁觀者應盡的道義責任,是八九精神的延續,也為當代中國青年和知識分子樹立了現代公民的典範,是當之無愧的「金陵女俠」。 ●


林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夕(1961年12月7日-),原名梁偉文,是80年代中期晉身香港樂壇的專業填詞人,畢業於陳瑞祺(喇沙)書院和喇沙書院,會考30分(9a),高考2a1b1c,為香港狀元。1984年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