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杜聰明博士 1893-1986, 蘇祖斐的《我的医學生涯》

杜聰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杜聰明
杜聰明(1893年8月25日-1986年2月25日),字思牧,臺灣新北市三芝人,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Ph.D.)。高雄醫學院( ...



1893年8月25日杜聰明出生於清帝國統治下的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三堡北新庄仔庄(位於今三芝區)。
杜聰明9歲入淡水北新莊車埕書房啟蒙,11歲入滬尾公學校並寄宿在滬永吉街,17歲(1909年,明治42年)以第一名畢業。
1909年,杜聰明以第一名考進台灣的第一學府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但是當時校方以他體格檢查不合格(杜聰明為丙等)為由,欲將他除名。所幸當時醫學校代校長長野純藏愛惜人才,認為名列榜首的學生被淘汰是件可惜的事,遂力排眾議使杜聰明獲准就讀。在醫學校時,他的成績一直保持第一,並每天鍛鍊身體(做體操、游泳、登山或沖冷水澡)。1913年因為對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行為感到不滿,曾和同班同學翁俊明遠赴北京,欲將霍亂病原投入水源刺殺袁世凱,然而並未成功。
1914年(大正3年)以醫學校13回第一名畢業。在醫學校校長堀內次雄幫助下,於1915年負笈日本,考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原本堀內次雄還想為他爭取公費,可是杜聰明不願受到契約束縛,就放棄公費的機會,決定自費。他在京都大學研究藥理學、內科學。1922年(大正11年)升任醫學專門學校教授。
1922年與林雙隨(望族霧峰林家之女)結婚,同年12月16日得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臺灣史上榮獲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以及醫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第二人是留學德國的台南人王受祿)。也是首位得到日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的日本殖民地(本島;非內地)人士。
1928年於《台灣民報》發表〈關於漢醫學研究方法之考察〉。1937年(昭和12年)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職,是台北帝國大學僅有的1位台灣人教授。




蘇祖斐1898-1998 苏祖斐_互动百科

苏祖斐-苏祖斐,儿科专家、儿童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参与创建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她重视儿童营养,首创用鱼肌和鱼蛋白粉喂养婴儿,研制以大豆蛋白质为基础的 ...


蘇祖斐的《我的医學生涯》上海:文匯 1994

這是短篇散文形式的書,蘇祖斐自述的人生經歷,从童年往事到九旬大壽的家宴,包括了她對人、對事、對物的懷緬和觀感,也有遊歷記趣及對人生的思索。




作者的風雅、幽默、處事為人的態度、對医學的熱誠和投入都觸动了我。

因她是資深的兒科医生,臨床經驗丰富,所以書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圍繞她的医學生涯。若論养生保健,作者是最有資格去講述的人,因她寫成這本書時,已是95 歲高齡,書內亦正好有一篇是她對自己長壽的思索。她出生于戊戌政变之年,經歷了許多变迁与改革,解放前,家園被毀,流离迁移有20次之多,古稀之年又遇上 文革的折騰,多年來,經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雖然亦自覺勞累,但由于救活了許多患兒,心理得到滿足和平衡,故能苦中得樂。她認為心情开朗,与人為 善是她長壽的主要原因,我覺得一点都不虛假,看她在“生命在于运动” 一文中,對文革的描寫,正好說明她確實能做到心境平和,不斤斤計較,隨遇而安,當時她七十高齡,已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教授及兒童營養學家,但受“造反派” 的支配,每天凌晨即起來為医院打掃、清潔及倒垃圾,日間又要做初級护理的工作,但字裡行間,都沒透露半点怨憤,反之卻总結出“生命在于運動”的体會,還希 望有武朮家能寫出一部《掃地經》來,十年動亂的收获是鍛煉了身体,正如長壽學者季羨林教授所歸納的 “腿勤、手勤、腦勤”長壽秘訣,當然這只是身体机能上的保健,最重要還是心境平和,一動一靜的配合,才是完美的养生保健方法。



《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出版


杜 淑純女士(臺大前身臺北帝大英文科畢)近年致力於整理其尊翁杜聰明博士之文書資料,已出版多本專集。繼2011年《杜聰明博士留真集》後,今年6月甫將杜 博士的旅行書信整理輯成《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全書500多頁,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編者依年代序分成公學校、醫學校及京都帝大、臺北醫專、臺北帝大、 臺大醫學院、高學醫學院及退休時代,將杜博士對各國醫學研究、教育之見聞與見解作全盤之呈現。(出版者/財團法人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 會;ISBN978-986-85080-2-6)




<文摘自《杜聰明博士留真集》>

醫學狀元


杜 聰明以優異的筆試成績考上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未料因身材瘦小,體檢丙等,所幸當時代理校長長野純藏獨排眾議,讓他以第一名成績破格錄取,開啟臺灣第一位醫 學博士的造就。所以入學後,除認真上課,他也在體操老師加藤牛藏指導下加強體能訓練,並終生奉行加藤老師的健身操。在二年級時,剪去長辮子。民國初年,時 局動亂,關心國事的熱血少年在1913年被學生團推派刺殺袁世凱。後因當時戒備森嚴、處境危險才放棄行動。經過此事後,杜聰明回到學校專心於學 習,1914年成為第13屆畢業生。



1913年7月,暗殺袁世凱的送別紀念照,於臺北新公園東瀛商會的小閣樓上。負責執行暗殺計畫的為杜聰明與翁俊明兩人。前排左起:林木土、翁俊明、杜聰明、魏清德。後排左起:林錦生、蘇樵山、曾慶福、蔣渭水。


為恩師掘內次雄先生募款建宅


堀 內次雄(1873-1955)於1895年隨日軍來臺,後前往德國留學,學成後回臺投身醫學教育,擔任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校長20多年。在杜聰明赴日 求學期間,堀內校長多次前往探視,並於1921年杜聰明回臺後,聘其為該校副教授。1941年退休,杜聰明集合醫專同學籌資,為其興建府邸,感謝他對臺灣 醫學教育之付出。



杜聰明博士第一次留學歐美(1928)之日記手稿。

1914年4月17日。杜聰明(前左)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與同學郭東周(前右)合照。郭東周於臺中市成立東周婦人科醫院,醫德兼優,為地方所稱道。惟於1936年因罹患急性肺炎早逝,得年45歲。


作育英才


1937 年2月6日,杜聰明正式受命為臺北帝大醫學部藥理學教授,成為臺北帝大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臺籍教授。其門下生有李鎮源、許燦煌、彭明聰、王耀東等人,主要 以鴉片、蛇毒、中西藥一元化為研究目標。在1921-1945年間由其所主持之藥理學教室共培養出39位醫學博士。


在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藥理學教室前,屬杜聰明之研究員要取得醫學博士時之合照。前排左2為賴其祿,左4起為小林靜夫、杜聰明、高敬遠、邱賢添、呂阿昌、李騰嶽,中列右端為李超然。



杜聰明(前排右4)與藥理學教室師生同遊淡水海水浴場。



1941年6月22日。恩師堀內次雄博士住宅贈呈式紀念照。前排右5為杜聰明,右11&12為堀內次雄夫婦,右13&14為堀內次雄的大女婿小田俊朗夫婦。

From: 臺灣大學圖書館電子館訊 <kuoml@ntu.edu.tw>
Date: Jun 16, 2006 4:16 PM
Subject: 館訊74期




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照片及小故事

一代醫人杜聰明博士,其女來文徵求杜聰明博士的墨寶照片及小故事:


我的父親杜聰明博士畢生致力於藥理學研究,作育英才無數,筆者希望透過父親的人生故事,讓現在及未來的子孫們知道,他們有一位對台灣及世界文化有所貢獻的前輩。繼《杜聰明與我》這本書出版後,筆者未來計畫出版下列書籍:
1. 父親的墨寶及漢詩;
2. 父親的照片集;
3. 父親母親給家人的書信及他們的日記; 4. 父親贈送給學生、親友的墨寶,以及父親母親生前的小故事集。



父親晚年常題字贈與臺大及高雄醫學大學畢業生作為畢業禮物,很多國內外親友也收過他的墨寶。筆者要拜託持有父親墨寶的朋友,請將作品拍下來並描述獲贈之由來經過,寄交臺大校友雙月刊執行編輯林秀美小姐,聯絡方式如下所列,以便編輯出版。此外,若各位知道父親的故事,也請將那些小故事寫下來提供給筆者。各位所提供的照片及故事,筆者也會一一註解,並將這些出版品贈送給「杜聰明博士紀念館」典藏。



聯絡方式:
林秀美
臺大校友雙月刊
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2045;02-2362-3727
傳真:02-2362-3734


杜淑純)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