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八田與一



文圖 / 蔡漢勳、黃能揚 最近,由於玉山經過三年四階段的重重考驗而入圍「世界新七大自然奇景」,成為台灣美麗山岳…
PNN.PTS.ORG.TW






台灣時空隧道中的「溫紳觀點」
嘉南大圳灌溉系統全面完工( 1969-11-11 )

李登輝特別表示「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八田先生開始設計這項規模龐大的土木工程時,只三十二歲而已,並且三十四歲就成為工程總督導,如此的優異才能,令人佩服」。這位當年一手籌擘大圳計畫的八田與一,遠渡重洋來台完成林園大圳及台南市下水道等工程,林園大圳亦即目前石門水庫的前身,而嘉南大圳則是曾文水庫的前身,兩者一南一北相互輝映,也造就了工程師八田與一不朽地位。



本文承李前總統慨允轉載。這是李前總統原本受邀要在2002年10月於日本應慶大學校慶實演講的講稿。該次演講因中國的阻撓而未能成行,後來講稿節錄用為前衛出版社2005年所出版《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的序文。原講稿全文收錄於李前總統所著《「武士道」題解》。
 
八田與一留給台灣的恩德與功績
李登輝
也許大家不知道,有個日本人非常受台灣人愛戴與懷念,他就是八田與一
為什麼我突然提到八田與一?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是誰,他好像不是總督,也不是重要官員。各位有所不知,八田正是灌溉面積達十五萬公頃、嘉惠農民超過六十萬人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建造者。因為有如此完善、當時堪稱全球最先進的灌溉系統,才能讓無數民眾豐衣足食,所以,八田與一夫妻過世後,當地民眾為他們蓋了墳墓與銅像,每年忌日都有許多人前往祭拜,認為八田是台灣人的守護神,發自內心深深感謝他的恩德。
八田與一先生一八八六年出生於石川縣金澤市,第四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就讀。一九一○年大學畢業後,他立刻前往台灣總督府土木局任職,一直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幾乎都在台灣度過,為台灣盡心奉獻。
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領土時,台灣人口大約三百萬人,社會治安混亂,許多民眾有吸食鴉片的習慣,衛生方面則是瘧疾與霍亂等傳染病盛行,是非常落後的地方。但因為叛亂問題尚未解決,前三任總督大部分的力氣都用來討伐抗日游擊隊,一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於一八九八年上任,以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才開始進行大規模開發。八田與一先生前往台灣之前,後藤新平時代已於一九○六年結束。雖然後藤新平為台灣近代化打下重要基礎,但因為之前實在太落後,所以後藤離職時,台灣河川水利事業與土地改革工作仍是一片空白,這也正是八田先生赴台之後全力投入的項目。
台灣赴任不久,八田先生就前往台北南方不遠處的桃園台地,研究在當地開鑿農業灌溉水路的可能性,不久完成「桃園大圳」的設計,並於一九一六年開工,一九二一年完成,灌溉面積達三萬五千公頃。這便是今日石門水庫的前身。
桃園大圳興建期間,舊台南州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組合(水利會),八田便 辭去總督府的工作,加入該組合,連續十年擔任烏山頭貯水池事務所長,工作重點就是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平原的灌溉系統。這項工程非常浩大,準備使用土堰堤 築造工法,建造蓄水量達一億六千萬噸的烏山頭水庫。為豐裕水源,特地從曾文溪開挖取水隧道,然後,為了灌溉嘉南平原十五萬公頃的農田,另外興建北濁水溪幹 線與南烏山頭水庫幹線兩大灌溉系統,終於使嘉南平原的農田全面獲得灌溉水源。
整個工程完成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遽增,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八萬三千噸。八田先生的這項工程投注了整整十年歲月,用了五千四百萬(當時幣值),終於在一九三○年完成東亞首屈一指的灌溉土木工程。此時八田不過四十歲而已。特別是嘉南大圳完工時,全球土木界驚嘆聲連連,六十萬的當地農民更是對八田衷心感佩,尊稱其為「嘉南大圳之父」。
盡心奉獻的台灣恩人
為何八田與一至今仍深受台灣人懷念?我們不妨參考古川勝三先生的著作,古川先生認為,八田與一對台灣有三大貢獻。
首先是嘉南大圳。原本夏澇冬旱的嘉南平原,水庫與灌溉系統完成之後,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穀倉。其次,八田先生有一套獨特的做事方法,非常有效率。第三,八田先生的人生觀與思想,至今仍值得日本人引為典範。
以下針對這幾點作更具體的說明。
一、首先讓我們了解嘉南大圳的特徵。它的灌溉面積約十五萬公頃,其中濁水溪系統五萬兩千公頃,烏山頭水庫系統九萬八千公頃。灌溉方式為三年輪作給水法。烏 山頭水庫隄堰場一二七三公尺,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土隄堰採取「半水成式」工法。灌溉水道總長度一萬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護岸與堤防長度二二八公里。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八田先生開始設計這項規模龐大的土木工程時,只三十二歲而已,並且三十四歲就成為工程總督導,如此的優異才能,令人佩服,說八田「非常偉大」也不為過。
也許大家聽過日本現代農業用水事業代表作:戰後興建的愛知農田灌溉系統,但嘉南大圳規模比愛知灌溉系統大十倍!此外,烏山頭水庫是東亞為以溼地隄堰建造的水庫,美國土木協會還特地在學會雜誌介紹這項成就,並將該水庫稱為「八田水庫」。
不過,嘉南大圳硬體雖完成,還得建立有效的管理軟體才能發揮機能。於是,八田先生透過農民組合,協助農民灌溉用水技巧,費了很大的力氣,到了第三年,終於有了顯著成果,原本有許多不毛之地的嘉南平原,終於變成台灣最重要的穀倉。
起對於農民的主要貢獻有:1.一舉為農民除掉洪水、乾旱與鹽害三大痛苦。2.採取三年輪作給水法,農民的耕種技術與稻作產量全面提昇。3.原本是無人問津 的不毛之地,有了水利滋潤,地價立刻翻漲二、三倍,整體增值達九千五百四十萬元,幾乎是總工程費的兩倍。4.農民生活產生巨大改變,農作物有了更好的收 成,便有能力蓋新房子、提供子女就學等等。
二、八田做事有獨特方法,效率極高。以規模巨大的嘉南大圳工程為例,他並沒有遵照一般做法,而是以自己的創見,決定使用「半水成式」工法。
這是東方國家首見的技術,就連美國也不曾應用在大規模的工事上。但八田認為,嘉南大圳必須如此處理,才能盡善盡美。
主要理由之一是嘉南平原地震頻繁。當地有許多斷層,曾發生強度超過六的地震,所以,用粘土內包鋼筋的方式建造隄堰,可遮斷水往外浸透,也能防止隄堰潰絕。不過,要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土堤,得使用三百萬噸沙土與微細黏土,所幸當地能充分供給,工程不成問題。
由於採取日本不曾有過的工法與技術,除了徹底的紙上研究作業之外,八田先生還特地前往美國考察,終於確信採取這項工法與相關設計的正確性。雖然針對水壩高度與如何洩洪的問題,全球半水成式權威賈斯丁有不同的看法,八田仍毫不畏懼地與之辯論,最後仍決定照自己原先的設計施工。結果七十年之後的今天,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仍超過一億噸,可見八田當初多麼高瞻遠矚。
其次,整個工程採用大型土木機械。當時台灣人力過剩,許多人認為使用機械浪費資金,建議八田雇用大量民工。照八田的計畫,添購各項土木機械的預算達四百萬元,是整個堤堰工程與烏山頭隧道工程費的二五%。但八田有其堅持,認為如此巨大的隄堰若以人力建造,可能十幾、二十幾年都沒辦法完工。工程完一天完成,這十五萬公頃的土地就多荒廢一天。反之,花較多錢購買昂貴機械,但能縮短工期,早日讓嘉南平原成為生雞蛋的金雞母,比較起來還是划算。結果,事後大家都不得不佩服八田的遠見,而且,這些用來興建水庫的大型土木機械,之後再開發花蓮港與台灣許多重大建設上,都發揮非常大的威力。
第三,他特地興建烏山頭職員宿舍。八田先生相信,「有好的環境才能讓員工安心做好工作」,所以工程開動,就先在烏山頭興建兩百戶職工宿舍,以及醫院、學校、大浴場以及箭術練習場、網球場等娛樂設備,提供完善的生活機能。
除了硬體之外,他也注意軟體配套,常在職工宿舍安排戲劇表演、放映電影、舉辦慶典活動,打造一個生活和諧、向心力非常強的員工社區。八田先生的信念是,工程由人完成,只要善待做事的人,就不必擔心事情做不好。如此先進的經營管理觀念,即使放在今天,也絕不比任何企業經營者遜色。
第四,他大膽引進三年輪作給水法制度。八田判斷,即使烏山頭水庫蓄水量高達一億五千萬噸,面積達十五萬公頃的土地若要同時給水,只靠這座水庫與濁水溪的取水量,勢必不足。在此情況下,依班人可能會想到縮小給水面積,但八田不這麼認為,讓更多人享受灌溉水利才是他的終極目標與理想。八田先生非像一般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一樣:水庫與水路興建完成就走人。相反的,他念茲在茲希望提高嘉南平原農業生產,讓農民過得更富裕,終於想出嘉南大圳區域內的土地以五十公頃為一小區,一百五十公頃為一大區,每個小區域三年內輪流種水稻、甘蔗、雜穀的方法,這就是著名的「三年輪作給水法」。其操作方法為,種水稻者充分給水;種甘蔗者只在種植期給水;雜穀則不給水。至於給水路,控制方法簡單,就是設置水門,要讓水跑到什麼地方都可自由決定。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以獨創工法完成艱鉅大工程的八田與一,其人格、思想與人生觀。
◆ 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者
八田與一先生不只技術能力超群,同時也是值得敬仰的人格者。雖然面對殖民地人民,但他完全不在乎階級、頭銜、人種,乃至於民族差異。也許只能說,這是八田先生天性使然,但如果他不是生長在金澤這樣人文薈萃、民風優美之地,如果他不是日本人,恐怕很少「統治者」能有如此寬闊胸懷。
比如,嘉南大圳施工期間,十年總計一百三十四人犧牲。大圳完工後,八田先生要求興建殉公碑,一百三十四位犧牲者全列名其上,並未將日本人擺在前面。
後來受關東大地震(一九二三年)影響,裝央政府預算吃緊,烏山頭水庫工程經費被迫大幅削減,八田先生只好裁員。此時幹部提議,「應保留優秀者,以免對工程進行不利」,但八田卻認為,「大型工程非少數幾個優秀員工就可完成,貢獻最大的其實是為數眾多的下階層勞工,更何況能力強的人容易再找到工作,能力不強的,一但失業就生活無著……」結果,為了保障能力較弱者的生技,八田先生忍痛先解雇部份優秀職工。這是他充滿人道關懷的一面。
在此,我必須強調,八田與一先生身上完完全全展現了崴峨高尚、令人敬佩的日本精神。
第一,我們可清楚從八田先生身上感受日本數千年來累積的崇高形而上價值與道德觀。不僅如此,八田先生以他一生作為體現「人應如何生活」的最佳哲學與理念,其甘於清貧、為國家百年大計奉獻的情操氣魄,實在值得年輕世代仿效。而「克己奉公」的精神,正是日本這個國家及日本人一項最珍視的精神。
第二,傳統與進步兩種表面上看起來相反的概念如何昇華、統一,是令許多人頭疼的問題。現在日本年輕人過度重視物質生活,眼中只有表象的進步,卻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傳統與文化。如前所述,八田先生興建嘉南大圳的工程期間,必須不斷調合傳統與進步等不同觀念,採取最合乎成本效益的作法。以「三年輪作灌溉」的設計為例,這是當時最先進的灌溉工程,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八田先生背後的傳統「重農思想」與「公義觀念」。
第三,八田先生夫妻至今備受台灣人尊敬,許多人一想到他們就眼眶泛紅,最重要原因之ㄧ,就是兩人徹底展現了重義、誠信以及率先垂範、實踐躬行的日本精神。

台灣大學 推動烏山頭水利系統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促進會
聯絡處:106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 4 0 9 室
電話02-33664770 Email: whjkuo@ntu.edu.tw


八田與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八田 與一
假名 はった よいち
羅馬字 Hatta Yoichi

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1886年7月4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台灣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之稱。自191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目錄

[隱藏]

[編輯] 早年生涯

八田與一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花園村(現在是金澤市今町),父親是富農, 是當地的聞人,兄長三人,長兄繼承家業,次兄於日俄戰爭中陣亡,三兄為醫生。八田與一於今町尋常小學和森本尋常高等小學畢業後[1],進入了石川縣立第一中學就讀,之後考進第四高等學校,這是日本北陸三縣中唯一的高等學校。1907年,21歲的八田與一進入了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科就讀。1910年 7月明治43年)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同年8月來台就任台灣總督府土木局土木課的技手(技術人員),從事土木工程調查。1914年昇任總督府技師,服務於土木課衛生工程股,負責自來水下水道工程。1916年5月至7月間曾赴菲律賓、爪哇、 婆羅洲、新加坡、澳門、香港巡視當地用水設施。8月轉派至土木課監察股,負責發電灌溉等工程,參與桃園埤圳計畫,進入桃園深山進行調查、測量,以很短時間完成桃園大圳的工程設計書。此計畫被總督府認可,11月開工。1917年在桃園埤圳工程順利進行後,暫返日本故鄉石川縣金澤市,於8月14日與當地(金澤市)經營醫院的米村吉太郎之女外代樹結婚,當時米村外代樹才16歲,剛從金澤高女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而這時八田與一已經31歲了。婚後一起返回台灣,在台北市定居。[2]

[編輯] 建造嘉南大圳

1918年大正7年)八田針對嘉南地區水利灌溉進行實地研究調查[3],並向台灣總督府提出嘉南大圳建設計劃書,獲得通過後,開始作嘉南大圳的細部設計和規劃,1919年受命負責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烏山頭水庫(其形狀似珊瑚,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將之命名為「珊瑚潭」)。1920年9月,這個亞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正式動工。1921年因為官方人員身份無法兼任民間事業體之職務,辭去官職轉任「嘉南大圳水利組合」監督課長兼工事課長,暫居嘉義。1922年任烏山頭出張所所長,在烏山頭宿舍完工後舉家遷入。
 為了確認大壩施工法之可行性,八田研讀世界土木專家的論文,參考先進國家興建大壩的的方法,1922年還特地前往美國作 實地研究調查,最後決定用半水式土石壩工法,並以個人創新世界的技術興建大壩。這是亞洲唯一的溼式堤偃水庫,其規模亦為世界僅有,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特以 「八田水壩」為其命名,並在學會期刊上向全世界介紹。此外,也創亞洲之先,引進大型土木用的蒸氣動力機械進行工程,包括鏟土機,壓力噴水機,砂石運輸車。 並花七年時間,完成一條長達3078公尺貫穿烏山嶺連接曾文溪的引水隧道。由於工程規模大,施工艱劇,整個烏山頭大壩和隧道工程共134人殉職。
 經過了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930年昭和5年) 4月10日讓嘉南大圳、這當時全台灣第 一、日本第一、亞洲第一的水利設施順利通水使用。烏山頭水庫堤堰長一二七三公尺,高 五六公尺,滿水面積十三平方公里,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庫。灌溉水道總長度一萬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護岸與堤 防長度二二八公里,灌溉嘉南平原十五萬公頃的農田。有了灌溉,再加上徹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來的洪水、乾旱、和鹽害等三大障礙全部掃除,整個工程完成 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遽增,六十萬農民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八萬三千噸,由於貢獻極大,後世尊稱八田與一為「嘉南大圳之父」、「烏山 頭水庫之父」。八田技師也從此奠定了他在日本土木工程界的地位。
 由於曾文溪取水量有限,供水量不足,他發展並推行「三年輪作給水法」,讓灌溉面積達到最大。他把嘉南大圳區域內的土地以五十公頃為一小區,每個小 區域三年內輪流種水稻、甘蔗、雜穀。操作方法為,設置水門控制給水路,種水稻時充分給水;種甘蔗種只在種植期給水;種雜穀種則不給水,所以,可以讓最多的 農民享受到灌溉水利的好處。並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負責管理水門和配水作業,即「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前身。對於「三年輪作給水法」,後世也有多種的看 法,包括是可以讓更多的土地和農民受惠[4],但也是對地主、製糖廠、大企業及政府很有利的土地利用制度[5]
 嘉南大圳完工後,八田與一遷回台北,回任台灣總督府技師,出任土木課水利股股長,開始著手臺灣全島土地改良計畫。並組織「技師協會」,擔任會長, 以及設立「臺灣水利協會」,培育年青一代的水利專業技師,也在《臺灣的水利》上發表多篇專業論文。又在台北市設立「土木測量技術員養成所」,開始招生,即 現在「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前身。而後曾參與大甲溪發電計畫調查、福建省灌溉計畫擬定、海南島農林調查、考察滿洲國(中國東北)水庫等工作。 1939年,八田與一昇為敕任官技師,成為總督府最高職位的專業技師。

[編輯] 評價

雖然八田氏是忠實地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思考如何改善台灣的農業環境,但八田本身具有真宗佛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且為人耿直,對台灣人民並無歧視,又在工程技術上求新求變帶給日後台灣長久的農業利益,凡此種種,均令人深為感念。  

[編輯] 去世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4月,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5月5日八田與一自廣島宇品港乘日本郵船「大洋丸」號出發。5月6日美軍在菲律賓最後據點科勒吉多爾島(Corregidor)要塞失守,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已徹退到澳洲。5月8日,「大洋丸」號在東中國海五島列島附近,遭到埋伏的美軍潛水艇「格倫迪亞號」以魚雷襲擊,「大洋丸」號被擊中沉沒,八田與一逃生不及身亡,6月10日遺體漂流到日本山口縣荻市,被漁船尋獲,在當地火化後,6月21日骨灰運回台灣。7月,分別在台北東本院寺別院、總督府、烏山頭八田銅像前舉行了家祭、府祭和葬禮。
 八田與一過世後,妻子外代樹仍居住在台北,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逐漸喪失優勢,兒子及女婿均加入軍隊,台北也遭到美軍空襲,外代樹和女兒們被疏散到烏山頭,回到她生活10年的地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31日,外代樹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與家人團聚。由於對亡夫的思念,也不願意因日本戰敗而離開台灣,隔天 9月1日颱風天清晨,外代樹趁家人還在熟睡之際,跳進八田投入畢生精力的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結束了四十五歲的生命,留下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 外代樹的遺體在火化後,一部份被帶回日本,一部份則和八田與一合葬在烏山頭水庫,位於北側的大壩上。1946年12月15日,水利會在八田技師銅像的後 端,用花崗石作成日本式的墓碑紀念他們。
 八田夫婦育有二男六女共八名子女,全都在台灣出生成長,戰後全部被迫遣送回日本。

[編輯] 紀念

嘉南大圳完成後,嘉南人民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眾人合力倡言下,成立「八田之友會」。並在徵得八田的同意,遵照八田的意願,請日本雕塑家賀田勇馬製作了一個身著工作服、穿工作靴、席地於堤堰上沉思模樣的銅質塑像,於1931年7月8日以無臺座方式建立在烏山頭水庫大霸旁。
 太平洋戰爭時,日本戰事吃緊,急需銅鐵金屬等物資,鄉民唯恐八田與一塑像被徵收熔解供應戰事軍需使用,所以偷偷移走塑像,藏在官田火車站的倉庫中。戰後被倉庫職員人發現,由水利會的人偷偷運回烏山頭,但怕當時國民政府知道後會要求融毀,便將銅像暫藏放於八田住過宿舍的陽台上。經過數十年,政經情勢較為緩和,由水利會的人於1981年在烏山頭水庫八田塚前新設臺座,置放此銅像。每年5月8日八田的忌日,水利會都會在烏山頭水庫八田塚前舉行追思會,而在日本的「八田之友會」也都會組團前來烏山頭水庫參加追思會,追悼八田。
 2007年7月12日,總統陳水扁頒贈對八田與一的褒揚令,表彰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由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代表陳總統頒贈,八田與一的兒媳八田綾子與孫子八田陽一代理接受[6]2008年5月8日馬英九上任中華民國總統前,也前往烏山頭水庫,參與水利會舉辦的追思會。原本其幕僚建議在總統府內其中一廳改名為「八田與一廳」,但因尚未成案而未實施[7]
 2009年5月8日,總統馬英九再次前往烏山頭水庫,參加「八田與一技師 逝世67週年追思音樂會」[8],並表示將建立「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編列修復經費約1億元左右,希望在2年工期完成後,再交由嘉南農田水利會進行管理[9][10]。同年7月30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主持「愛‧無國界~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故居測繪暨修復儀式」,過程中更結合中、日傳統祭拜儀式[11][12]

[編輯] 參考資料

  1. ^ 金沢ふるさと偉人館ホームページ
  2. ^ 台灣的古圳道 王萬邦/著 ISBN 9572856103 2003年4月出版
  3. ^ 喝一碗水等2小時 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解渴,NOWnews 今日新聞,2009年7月16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4. ^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 ISBN 9578012977
  5. ^ 《台灣日本總督》,司馬嘯青,玉山社
  6. ^ 總統府公報明令褒揚
  7. ^ 設八田與一廳?台府:幕僚建議 非馬主張大紀元時報,2009年4月13日.於2009年5月2日查閱.
  8. ^ 總統馬英九參加日本技師八田與一逝世67週年追思會,e2壹凸新聞,2009年5月8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9. ^ 專欄-執政黨如何修補歷史的「中日傷痕」民眾日報,2009年5月11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10. ^ 修復八田故居 中日專業考據,中國時報,2009年7月31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11. ^ 億元修復八田與一故居 啟動自由時報,2009年7月31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12. ^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故居測繪修復啟動,聯合報,2009年7月31日.於2009年7月31日查閱.

[編輯] 外部連結

(日本片名「パッテンライ」是取自台語的「八田來」音。)

[編輯] 相關條目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