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陳樹菊 (1950- )傳奇



台東菜販陳樹菊獲頒菲律賓「麥格塞塞獎」,8月底將舉行頒獎典禮。
陳樹菊勤儉捐款,昨天在菜攤忙了大半天,趁空才吃起一份20元的素滷肉飯,還拿起破舊毛巾擦汗。 (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無錢一身輕」、「三餐吃得飽就好」!
台東菜販陳樹菊獲得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菲律賓麥格塞塞獎,將獲頒五萬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萬元),尚未領到獎金,已在盤算要捐給馬偕台東醫院,希望幫助提高醫療品質,減輕台東人的病痛。
素飯果腹、舊毛巾擦汗
陳樹菊接受多方建議,決定為了國家榮譽,出席麥格塞塞獎頒獎典禮。昨天她仍守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菜攤,從半夜忙到中午,到下午兩點多才吃著一份廿元的素滷肉飯,天氣燠熱,她拿起破爛烏黑的毛巾擦汗,不改節儉本性。
獎金還沒領就盤算捐出
陳樹菊獲知此獎可獲得五萬美元獎金,她說:「我只賺賣菜錢。」已決定把多數獎金捐給台東馬偕醫院興建重症大樓,一部分要捐給日前勇奪美國小馬聯盟少棒錦標賽亞洲代表權的台東少棒選手。
陳樹菊說,自己長年病痛,常跑醫院,深刻體會到台東的醫療資源不足,「很多人死在到外縣市轉診的途中」,很希望台東的醫療設備提昇。
陳 樹菊四十多年來以小菜攤營生,點滴存攢,卻陸續捐出約一千萬元助學濟貧,打響了「台灣之光」知名度,更讓她多了賣菜之外的版稅收入,其中,「不平凡的慷 慨」一書,去年獲版稅約八十萬元,她添上賣菜錢湊足一百萬捐給紅十字會,結果,今年以捐款收據獲退稅七萬六千元,這筆錢將於九月捐給台東體中做為獎學金。
為了國家榮譽將出席
事實上,麥格塞塞獎早在兩週前即已通知要頒獎給陳樹菊。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院長呂立漢當時接獲麥獎基金會總裁親自來電。呂立漢說,當時他無法立即確定對方身分,也不知真假,經過不斷查證才確定,並知會縣長黃健庭,由縣府告知外交部。
呂立漢說,在今年四月間,麥格塞塞獎基金會有兩位菲律賓籍工作人員到台東拜訪阿尼色弗,及陳樹菊的菜攤與母校仁愛國小,當時只說要採訪,並未提及授獎予陳樹菊之事,實則對陳樹菊賣菜行善之事進行查證,經過嚴謹的調查才確定要頒予麥格塞塞獎。

讀者文摘
 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5964




午後的台東中央市場在早市人潮散去後,不管是賣肉、賣雞、賣南北貨的,全都打烊休息去了,空盪盪的菜場只剩一盞日光燈,照着一方菜攤──這就是陳樹菊的攤子。
只見她安靜地低頭撿菜,等待午後極少的客人。長年操持,使得她的右手指蜷曲,關節變得極大,就連雙腳掌也變形。她的日子總是這樣過的:每日凌晨三點出門批菜,一人守着菜攤直到晚上六、七點。其他菜販常戲稱封她「市仔長(菜市場經理)」,因為她總是市場裏最早來、最晚走的。
這位六十歲的婦人側身在陰暗的菜場裏,守着她的小宇宙,也就是父親當年留給她的「員金蔬菜」攤子,二十年來,所有捐出過的錢,幫助過小學、育幼院、貧童,共約新台幣(下同)一千萬元,全都是由這菜攤「一把三十、三把五十」的蠅頭小利積攢而來。
賺小錢,捐大錢──陳樹菊驚人的慷慨,為她贏來全球矚目。
榮譽時刻 她以蔬菜紀元
二○一○年三月,亞洲富比世雜誌評選出亞太地區四十八名傑出的慈善英雄,來自台東的女菜販陳樹菊與其他三名財富以億元計的台灣企業家並列,同時入選的還有澳洲媒體大亨梅鐸的母親伊莉莎白。
四 月底,美國時代雜誌選出二○一○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陳樹菊再度於「英雄類」上榜。同樣來自台灣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親自為她撰寫讚辭。李安引述陳 樹菊的話:「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她刻苦、簡單的行善哲學讓李安感嘆:「陳樹菊雖然幾乎捐出一切,但她所樹立的典範,就是給世人最好的禮物。」
這些世人看來炫目的榮譽,在陳樹菊的眼中,卻「沒什麼重要的」。有趣的是,她對這些榮耀都是以蔬菜紀元。
她數算着:上次富比世名單公布,一羣記者衝進菜場對着她猛拍,鎂光燈閃個不停,「那時我正在揀地瓜葉」;後來時代雜誌選她為英雄,又一羣記者湧來,那天她是在整理龍鬚菜;二個多月前,香港港澳台慈善會訪問她,一羣人特地跨海到台東來拍她賣菜,她手上正忙着將辣椒裝袋。
包 括遠赴美國紐約領獎、名字登上國際媒體、蒙總統馬英九接見等種種讚譽,對陳樹菊來說,似乎都比不上賣菜重要。沒出過國的她說要不是總統、外交部長力勸,她 是不想出國領什麼獎的,「我又不是參加什麼比賽!」趕辦護照、遠赴繁華紐約的她,竟然只掛念她的菜攤:「不知道老客人會不會找不到我買菜?」
陳樹菊的素樸善行,讓世人願意相信人性的美好。她已成為台東傳奇,菜攤四周貼着「紅榜」,全是地方政治人物恭賀她成為「台東之光」、「行善楷模」的標記。不時也會有「粉絲(fans)」拎着相機和菜籃來到的她的菜攤前,買菜兼要求合照。
賣菜近五十年的陳樹菊自謙(甚至有些狐疑)地說:「我做的這些很平常啦,你要做,也做得到。現在做善事的人太多了啦,只是大家不知道……」
至今小姑獨處的陳樹菊說:「我把錢看得很淡。捐錢幫助人,那天就會睡得特別好,心裏有說不出的快樂。」她說因為她苦過,明白「艱苦人」沒錢的痛苦。
求捐五萬 她掏出四百五十萬
一 九五○年出生的陳樹菊,小學剛畢業,母親因為難產求醫,醫院卻要求先繳五千元保證金。「我看着父親一家借過一家,等到錢籌來了,媽媽已經沒了。」陳樹菊說 她看着幾個弟妹,「一個一個都是小蘿蔔頭,怎麼辦?一下子,我就長大了。」身為長女,小學畢業的她放棄升學,接下家裏的菜攤生意,開始起早趕晚的賣菜生 涯。
陳樹菊十八歲那年,三弟突然病重,纏綿病榻一年多,家裏積蓄全都花光。台東醫師建議轉送台北台大醫院,但哪裏還有錢呢?仁愛國小老師黃順忠在校內發起募捐,師生五元、十元,為陳家募款,可惜還是沒救回弟弟的命。
「大家這樣幫我們,我就下定決心,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沒錢的人。」信佛茹素的陳樹菊說。十七年前,父親過世後,她慨然捐出一百萬元給佛光山佛學院。
二○○○年,她再捐出一百萬元給母校仁愛國小成立「急難救助金」,好讓像她一樣貧窮的孩子都能受到及時的幫助,也算是對當年母校的回饋。
協 助運作「急難救助金」的李國榮老師是陳樹菊姪子的導師,兩人個性同樣耿直,十分投緣。二○○一年,李國榮計畫四處募款,為仁愛國小興建新的圖書館,目標是 四、五百萬元。他盤算着邀請口中的「大姊」陳樹菊,「請她捐個五萬吧?」沒想到,陳樹菊的答案是:「我一個人負責就好了。」李國榮嚇了一跳:「陳大姊一個 人就解決所有難題!」
但是讓一個菜販盡其所有捐建 圖書館,校方反而有些不忍。陳樹菊笑說,學校嚇得一直沒有回應,還是她自己打電話去催。仁愛國小最後決定接受這筆建校以來最大的校友捐款四百五十萬元,興建一座兩層樓的現代圖書館。二○○五年五月圖書館落成,命名為「陳樹菊圖書館」,感謝這位「菜場英雄」。
許多人好奇,一名菜販哪來這麼多錢可捐出呢?
「東 省西省,就可以省出很多錢!」陳樹菊舉例,打從一九九六年,她每年捐出三萬六千元資助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三名院童後,她就在家裏準備了三個小紙箱,每天下工 後,把身上零錢分成三份往箱裏丟,不用算,不用點,「你放到忘記,就有錢了。」很簡單,所以「人人都可以行善,不是嗎?」她問。
阿尼色弗兒童之家院長呂立漢記得有次到陳樹菊的菜攤買菜,她突然說:「呂院長,我要捐錢給你。」呂立漢沒想到她一開口竟要捐一百萬。「她賣菜,三把、五十地賺,這要賣多少菜呢?」
陳樹菊很認真地說:「我已經決定了。」不過她後來通知他,一百萬元得晚點捐了,因為被朋友倒會,但她一定說到做到。五年後,她約了保險業務員到阿尼色弗辦公室,把保險解約,湊足一百萬元當場捐出。
陳樹菊傳奇裏最動人的元素,是來自於她出身平凡。平凡、刻苦、淡泊到了極致,彷彿是種忘我的修行;把物慾降到最低,去除任何享受──其實,工作正是她的享受。她說:「我很愛工作,不然怎麼可能一天為了賣菜做十六個小時?」一切所有涓滴成流,全都捐了。
她說吃飽、睡飽就夠了,其餘都是多餘。她不買華服,「我又不出門,用不到好衣服,路邊攤的就很好了,一件兩百,我還要殺到三件五百。」
一天的餐費不到一百元。她數着:買一碗素肉飯、一碗乾麵,總共五十五元;吃不完,冰起來,再花二十元買罐麵筋加到飯裏,加點熱水,「就變稀飯,很好吃。還有客人不相信這能吃,非要試吃一下不可。」
她總是睡在地板上,不是買不起床,而是「習慣了」。年輕時學賣菜,冬天被窩暖,讓她半夜捨不得起床趕批發,她發狠睡地上,「才不會睡過頭。」一睡,就將近五十年。
即使是上回赴美領獎,下榻豪華飯店,「床鋪都好好的,我都沒動。」整夜她居然是蜷臥在地板上。陳樹菊自己也笑起來,「連陪我去的官員早上都嚇一跳」。
新目標:籌一千萬繼續行善
市 場是她唯一熟悉的世界,她說:「我只會賣菜。」和客人聊天,「加減賺錢,日子很好過。」家裏、果菜批發市場、中央市場是她每日不變的動線。「我不敢踏出市 場,外面的事,我都不知道。」她老實說,有幾次騎機車送菜給客人,騎到台東「街仔(鬧區)」,新開的路,她全不認得,竟然走丟過兩次,還是老客人認出她, 「你不是在中央市場賣菜的嗎?」好心領她回到她安心的菜攤。
得獎後生意比較好嗎?「平常心啦,」陳樹菊說,「飯還是要吃,菜還是照賣啊。」有人邀她拍商業廣告;有人要當她的經紀人;也有人認同她的善行,到菜攤當場捐錢,她通常都婉拒。
她認為賣菜就是她掙錢的方式,其他的她不會,也做不來。她不想拿別人的錢,「欠錢好還,欠情難還。放在心上,就不好受了。」
「錢的事情,一定要清清楚楚。」這位女菜販說。即使有客人說:啊,零錢不要了,捐給你做善事,她也不收,「你來買我的菜,就是支持我了。」
李國榮說,在台東菜場這樣的小地方,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陳樹菊的理念,有人會說,「啊,你得獎不是領了幾百萬,還要來賣菜?」
為衞生署健保局拍公益廣告是她唯一接受的廣告邀約,也是為了紀念沒錢看病而過世的母親;她要求到菜攤旁拍攝,免得耽誤賣菜,唯一的報酬就是身上那件健保局的黑色T恤。
阿尼色弗院長呂立漢說:「陳大姊是非常有個性的人。」有一次,她在最忙的早市時段,把一元硬幣當成五元找給客人,還算熟識的客人不悅地說:「原來你捐出去的錢是這樣賺來的?」讓她非常難過,當場把錢退回,寧願這筆生意不做了。
從紐約回到熟悉的家園,陳樹菊在市場裏待得更晚了,因為她有了新目標:籌足一千萬元成立「陳樹菊基金會」,幫助窮人付學費和醫藥費,這些都是她童年所匱乏的。
「我 都算過了,再多賣一點菜、多省一點;我有幾個保險快到期了;還有很多人都會幫我,沒問題的。」陳樹菊充滿信心。即使腳痛讓她無法久站,天天靠止痛藥、感冒 糖漿支撐,愛她的人也都勸她,這樣不行,但她總是一句:「習慣了。」敬她如姊的李國榮說成立基金會,其實是想繞個彎讓陳樹菊休息,讓她不用再賣菜,「從武 的改做文的。」運用她名字的影響力,讓社會變出更多的「陳樹菊們」。
「人生的道理很好想、很簡單,一件事做下去,如果你很鬱卒,那就是做錯了;如果晚上很好睡,就是做對了。其他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陳樹菊很知足,這輩子她「過自己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夠本了。」她說。
菊語錄:
陳樹菊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她的話簡單質樸,深入人心,原因在於每一句她都身體力行。
看生命:
每天早上睜眼,啊,又賺到一天。
看金錢:
錢,要給需要的人用才有用。
東省西省就能省出很多錢。
放到忘記,就有錢了。
看人生:知足才會快樂。不知足,全世界給你也不快樂。

 






生命不是等待大風大雨過去 ...
而是學習如何在雨中漫舞!
四十七年前,因繳不出保證金,陳樹菊母親在醫院難產過世;
自己走過貧窮的痛,她希望沒有人會再嘗到,這是她捐款助人的初衷,也是她四十八年來賣菜的最大動力。

十三歲前,我無憂無慮。雖然? a,雖然爸媽有時會吵架,但我沒什麼需要煩惱的事。

白天上學讀書,放學後幫忙做家事,掃地、洗碗,其他時間忙著玩。 我們生活在媽媽一手照拂的環境中,沒什麼好擔心的。
當時,眼看著生活就要? n轉。台東的中央市場終於要落成了,爸媽有機會在中央市場裡租一個攤位,從此不用在路邊和臨時菜市場中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之苦。

七月一日 ,台東中央市場落成。要抽籤分配攤位時,媽媽挺著即將臨盆的大肚子
去抽籤,都說孕婦手氣特別好,果然給她抽到上上籤,抽中了靠市場入口處第一個攤位。
這個好消息,讓全家人高興了好幾天。
攤位後來取名為「員金蔬菜」,取爸爸名字「陳金水」中的「金」字,
大概也是希望從金錢源源不斷,滾滾而來吧!
想不到,媽媽在自己親手抽到的好攤位上只招呼了半個月。
七月二十一日 ,她就離開了。

我時常想,當初媽媽會抽到這個好攤位,可能是她要先讓我們有飯吃,才好安心的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我們。

貧窮,奪走媽媽的性命
我的世界,在媽媽過世那一天就全都變了。
事情發生的太快、太令人驚愕、太令人難過與措手不及,許多當天以及後來辦喪事的細節,即使連我都記不清楚,大人也不願意再談起這件傷心事。
後來我才逐漸拼湊出整件事情:因為媽媽的生產期比預產期晚了很多天,小孩子很大,往上衝,所以一直生不下來。
那天媽媽送到醫院後,醫院判定是難產,需要動剖腹手術,
將過大的胎兒拿出來。這時醫院要求爸爸必須先繳付五千元的保證金,才能動刀。
四十七年前的五千元可是一大筆錢!尤其是對我們這樣的人家,哪來的五千元?
不管爸爸如何再三向醫院哀求,甚至於跪下來也沒用。
沒有保證金,醫院就不肯動刀。

爸爸只好到處想辦法,聯絡親友借錢。人在西螺的阿嬤知道了此事,
也趕快從西螺趕來。在阿嬤從西螺急急趕來的這段時間,爸爸又四處奔波,
到處找朋友和所有能想得到的地方借錢。好不容易等他湊到了五千元,
跑回醫院時,媽媽已經撐不住而往生了。
阿嬤緊接著趕到醫院,但她也沒見著媽媽的最後一面。
我們全都沒有見到媽媽的最後一面。

小時候,我不懂得責怪醫院忍心見死不救,只是怨自己家裡窮,拿不出保證金,才會造成媽媽和未出世的弟弟「一屍兩命」的悲慘命運。
但我的心裡,對醫院和醫生視錢如命,居然能狠心坐視難產的孕婦輾轉反側,讓她在那裡孤單而痛苦的死去,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
我心想,原來,如果付不起醫院! 的保證金,人只是會被放到死而已。

他們明明有能力施援手,卻因為病人繳不起保證金,而選擇袖手旁觀,
甚至連暫施援手也不肯,就這麼眼睜睜的坐視一個家庭陷入悲劇,六個孩子失去母親,卻依? M無動於衷。
這是什麼樣的冷血醫院?什麼樣的無情醫生?

多年後,健保局的人希望我能幫全民健保拍公益廣告。
本來我一向最排斥上鏡頭,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想起媽媽,我還是答應了。
我衷心期盼並真誠希望,曾經發生在我媽媽及我家人身上的慘劇,再也不會發生在任何身上。 為此,我要盡最大的力量。

當念到第一句旁白:「有錢人不知無錢人的苦」時,我的喉嚨乾澀、眼眶熱 …,那瞬間,所有以為已經忘記的畫面全都回來了…。
我彷彿又回到了那條木板路,看到在暗淡的光線中,那個瘦小的人影蹲在地上,肩背一上一下起伏著 …,耳邊似乎又響起爸爸和阿嬤壓抑而嘶啞的傷心哭聲。

做人,比讀書更加重要
從我一踏進醫院,遠遠看見阿嬤在哭,我就知道,自己責任重大。
在那一剎那,我的童年結束了。六月才從小學畢業,七月間我就成了大人,要充當五個孩子的媽,照顧他們和爸爸。只是,本來我還以為國小畢業後,可以繼續升學念初中。
但爸爸卻對我說:「你不能去念書,你要出來幫忙做生意。」
我點點頭。我知道他手忙腳亂,需要幫手。從此,我就再也沒去上學了。

不能去上學,會不會有遺憾?當時確實有一點。
但後來我發現,不懂做人的道理,書念再多也沒用;
而如果懂道理,其實念不念書都無所謂,從此放下心結。

十三歲沒有媽媽了,責任重大,有五個兄弟妹要養,還有爸爸要照顧。
以前賣菜靠媽媽,媽媽一下子就走了,也沒來得及教我什麼。
一踏進了中央市場,我成了年紀最小的菜販,是一個正式的生意人了,而不是什麼學徒。
簡單說,我成了附近攤販的競爭者。
如果我的生意好起來,自然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意。
這時候,沒有人會想教我做生意,我只有自己教自己。

因此,我學做生意,幾乎都是靠自己用眼睛去看、去學、去摸索,看人家的蔬菜如何綁、排、放,觀察左右攤販如何做生意,如何和客人互動、應對,並把生意做成。

養家,一年只休息一天
媽媽的死,讓我體會到一件事:人最窮能有多窮?沒錢看病就是窮。
後來一連串的事情,更證明了這一點。我真正下定決心要賺錢,最在三弟生病走了以後。再次經歷家人因沒錢看病致死的慘劇,我從心裡覺得,錢真是好東西,有錢才能有命啊!
我們家已經有兩個人因為沒錢看病而死了,我一定要多賺錢,賺大錢,
才能夠保護家人和這個家。

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延長擺攤的時間。我的想法很簡單:開得越久、賺得越多。
本來下午五、六點就收攤。我開始一點點延長營業時間,八點、九點、十點 …,
最後在市場裡面做到凌晨一、兩點才收攤。!
那段時間中,姑姑忽然將阿嬤接走,我不但要忙生意,
中間還要回家洗衣、燒飯、顧小孩,待全家人的晚飯弄好後,再趕回市場攤位。

本來我睡眠就少,現在變得更少,幾乎沒有躺下來睡覺。
但在那時,只要能賺到錢,我什麼都可以忍下來,何況只是累一點、辛苦一點。
算起來,我的菜攤一天幾乎營業二十四小時,可以算是台東最早的7-Eleven,
晚上走過中央市場,一片黑暗中,只有我的攤位上亮著燈。
而且一年之中,我只休大年初一這一天。

為了這個家,為了父兄弟妹,我認為,? h付出一點,我責無旁貸、心甘情願。
每天工作到很晚,回來時大家已睡了。自從走掉一個弟弟後,我變得很容易擔心。
所以我每晚都會輪番? 邠d一遍在家裡睡覺的弟妹,看一看,數一遍,就像牧羊人,
每天晚上都會點點數,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羊兒都回欄,所有的羊兒都安好一樣。

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
除家用錢之外,我從來沒有拿過爸爸的零用錢。但我有年輕女孩子的苦惱:
我需要購買一些私人用品,但我完全沒有自己的零用錢。
記憶中,我在少女時從不曾買過新衣服,包括內衣在內。

我的內衣是阿嬤拿米袋、麵粉袋改的。她將米袋拗過來、收邊後,
中間剪一個洞,然後兩側再剪兩個洞,讓手可以伸出來,就成了我的內衣。
一直到二十五、六歲,我都還在穿這種麵粉袋的內衣。
但兄弟和妹妹的內衣,我都是用買的,只是大的穿完給小的穿,小的穿完給更小的穿。

那時年輕,體力好,一天賣菜二十小時以上也不覺得累,反而是聽到的人覺得很累。
當時的心態是:反正有錢最好,一天能夠多賣三、五百塊,做到再晚也沒關係,
三天三夜不睡也沒關係。? o種心態,我一直保持到現在。
我的錢就是這樣辛苦賺來的,所以也從不亂花,省吃儉用。
每天晚上把本錢給爸爸以後,身上還有剩錢,就是我的零用錢。
把錢存到鐵罐做的撲滿裡,心想:「啊!我今天多賺了五十元!」
然後高興得不得了。今天五十,明天五十,很快就多了一百、兩百 …,
我慢慢的開始有了自己的私房錢。但是,我還是沒拿去買漂亮的衣服
或去吃好吃的美食,因為錢是我一塊一塊存下來的,我捨不得。
我想,總有一天,碰到適當的機會,我會把這些錢拿出來,花在有用的地方,
而不是亂花在沒有用的地方。

做生意,用誠意和頭腦
做生意是我的興趣,沒有人逼我,要是沒興趣,我也不會在市場一待五十年。
正因為我有興趣,所以在做生意時,我會打起全副精神,就像在作秀一樣賣力演出,
拿出最好、最漂亮的菜來給客人。這時我連身上的痠痛、疲勞,全都會忘記。
這就是我做生意的「誠意」。

有一次,我正在顧攤子時,一位穿著便服的年輕人走到我的攤子上,
拿起了一把韭菜花,問我多少錢。我報了價錢,他的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他接著再問我:「如果我買很多,你的本錢是多少?」

「買很多?那是多少?」聽他這麼說,我一面打量他,一面在心裡盤算。
這個年輕人雖然穿著便服,但無論從神情、儀表或氣質來看,應該是軍人,
而軍人出來買菜,而且要買大量的菜,那一定就是採買。
賣菜很累人,賺的是蠅頭小利,要賺多,就要靠「量」來衝。
於是,我很阿莎力的報了一個根本就是本錢的價格。

他一聽,比剛才還驚訝,「唔!怎麼差那麼多?」接著他又問了幾個報價,
我也盡可能便宜報給他。他很快就決定:「那以後我向你訂貨。」
「好啊!」
他馬上下了一大筆訂單,其中包括各種蔬菜,幾乎是我一個月的生意量。

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從綠島來台東訪價的阿兵哥。
因為我的韭菜花報價,比他們綠島本島菜販進的價格便宜了三成之二,這促使他決定立刻向我訂貨。

後來,這位阿兵哥都向我買菜。雖然他第一次向我訂菜,我沒賺什麼錢。
但是,這種錢不是賺一趟,而是要慢慢賺,細水長流。
他覺得我的菜既漂亮又便宜,以後都固定向我訂,而且訂的量越來越大,種類也越來越多。慢慢的,我的利潤就出來了。

一把韭菜花,結果後來替我帶來一個月三、四百萬的生意量。
一把韭菜花帶來興隆的生意量,打開了我們的生意,不過也帶來了挑戰。
最直接的挑戰,就是來自同行。

綠島同行一看生意量銳減,打聽之後,坐船來到台東。
一找到我,就罵我搶他生意。雖然當時我很年輕,但從小就在市場做生意,
早就看慣了生意競爭。
我不慌不忙的對他說:「我在台東,你在綠島,我有坐船去綠島搶你的生意嗎?」
對方大概沒想到我會這樣反擊,一時說不出話來。
我沒理他,繼續說:「他自己來買菜,你叫我不要賣,那我擺這個! 攤子要幹嘛!」
我問他:「人家錢拿到我的面前,要給我賺,我如果不賺,那我不就是白痴了嗎?」
我講的是事實。本來一副興師問罪架式的他,頓時啞口無言。

陳樹菊簡介
童年時母親驟逝,她扛起照顧5個兄弟妹的責任,在台東中央市場擺攤賣菜。
她將賣菜累積近千萬的所得,全數捐贈出,幫助兒童及孤兒、蓋圖書館。
為2010年時代雜誌選為百大影響力人物。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