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東海的人與書 (XVI):曹永洋,劉述先,張伯權,九把刀,翁靜玉,呂學海,吳經國

東海的人與書 (80):
C.K. Wu 吳經國
吳經國聯絡處指出,夏季奧運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Association of Summer Olympi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會員大會執行委員選舉,28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進行,吳經國在28個單項運動總會中獲得26票,當選ASOIF執行委員 (Council Member)。

博客來書籍館;奧運場外的競技吳經國的五環誓約

Apr 25, 2001 – 奧運場外的競技吳經國的五環誓約吳經國/口述,曾意芳/採訪整理.

東海的人與書 (79):


呂學海是新竹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政治系,服務過中國時報
1988年辦社會大學轟動一時…..
2011年發起「世界公民島計畫」,號召千名2029歲青年提旅行計畫,鼓勵青年人以自助旅行方式走向國際。獲評選前10名者,最高可獲15萬旅遊金! 世界公民島與其他補助青年出國旅行計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本活動特別邀請250位來自業界與學術界的精英、青年領袖,以及旅居台灣的外籍人士擔綱「世界嚮導」的角色



東海的人與書 (78):
翁靜玉 :台灣省嘉義縣人
學歷:台灣東海大學經濟系學士1975、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
 翁靜玉,已經成為「就業」的代名詞。
  她是「草莓族」這個概念的發明者,
  創辦了台灣第一本職場就業雜誌、
  成立了國內第一個職涯諮商學院,
  更是各種創新招募活動的開路先驅。
  從人資主管、大學校長到政府官員,
  都從她的文章與演講中得到啟發。
  她將18年工作精華濃縮成96個招式,
  每個招式,都能讓你的職場戰力脫胎換骨!

著作:《新進人員60天》、《辦公室物語》、《一念之差》、《社會新鮮人教戰手冊》、
《樂在工作,樂在人生》(以上均為就業情報出版);
《新好女性系列──大地的女兒》(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將才學:你的職場戰力升級計劃》出版社:就業情報2007年




東海的人與書 (77):

九把刀近2年活得有夠精彩,了不起!
2部電影的故事很有意思。
2014.3.24 九把刀則是先在臉書寫下:「不贊成。等待也是戰鬥的一部份,沉著和平。慢慢來,比較快。」稍後寫下,「豬一樣的隊友」對行政院被攻占表示意見。

2010.12.21昨天陳忠信兄跟我談起他,我一臉茫然。
今天注意一下電視新聞,還在談他。
他對某教授批評其脫褲* "....沒品質" 等, 是說"這些大人...."

*2010年12月21日 ... 作家九把刀十四日到台南女中演講,說到激動處,當眾脫外褲向爭取穿短褲到校女學生 ... 九把刀(中)「脫褲秀」引起女學生熱烈迴響,爭相與他合照。 ...


****部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柯景騰

九把刀(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
出生 1978年8月25日 (32歲)
台灣彰化縣
筆名 九把刀、Giddens
職業 網路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
流派 跨多種類別寫作

九把刀。網路文學經典製造機
九把刀1978年8月25日-),本名柯景騰Giddens Ko),臺灣彰化縣人。因提交小說做為論文資料的一部分,發現自己適合從事寫作,自此開始全力投入小說創作。
他每日蒐集、閱讀大量資料,並維持每日寫5000字的習慣,曾經於簽書會現場透過投影機筆記型電腦上寫了5個小時。創作量頗大,曾連續14個月每月出版一本新書。有「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之名言。
1999年在網上出版第一本書開始,多年來九把刀已創作約50本書,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網路遊戲等,內容涉及都市恐怖病態、獵命師傳奇、黑暗生活等。

東海的人與書 (76):
現在,我只能憑記憶說張伯權是東海歷史系的學長:


張伯權譯作
Graham Creene權力與榮耀  臺北: 遠景,1982-/桂冠,2006
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高雄復文,1986
卡夫卡的故事台北:時報,1983 (卡夫卡百年誕辰;【譯序】說,極少部分刊於1974年的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可能在東海時即喜愛此書。這本書是許多發人深省的極短篇哥德談話錄》。)

拉格維斯特-侏儒(張伯權翻譯) 志文出版
 
張伯權作美國生活辭典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 

張伯權: ( 講義雜誌走出荒野) 2012.01




東海的人與書 (75):
 現在劉述先教授(1934年    ,筆名音衍)的著述等身,參考http://www.scu.edu.tw/philos/liu-writings.pdf。.
 他早期在東海教過書,出道時翻譯過一些名著:
七、主編、翻譯及其他著作方式之專書(文集)
1. 阿爾柏特.許懷徹(Albert Schweitzer)原著,述先譯。1958。《文明的衰敗和興》。臺中市:中央書局。
2. 歐因斯特.卡西Ernst Cassirer)原著,述先譯。1959。《人》。臺中市:東海大學。---在東海創校60周年的2015.11,我們討論1959年出版的第一本【東海學報】,對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東海的人與書 (74):

曹永洋先生除了最著名的新潮文庫中的編書與著書之外,對於傳記也很用心,包括為他老師徐復觀編遺作或寫簡易年譜,或為徐的行為做合理化的說明.......。

我的書都是一版就進入書庫、物流或二手書店了。有時想想,朋友印我的書鐵定虧本,如果厚著臉皮一直寫下去,不是害人害己嗎?」
      曹永洋老師在士林中學擔任國文老師30年之久,作育英才無數,令學生無限懷念。曹永洋後來主持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為引進西方思潮,貢獻卓著,他也曾為本土人物作傳,對人文學術影響深遠。如今他已屆76高齡,依然筆耕不輟。

聞孚(以下簡稱問):老師請談談您年輕時的任教生涯?

邵夢蘭校長治校嚴謹
      曹永洋:當年士林初中校長邵夢蘭曾是名校北一女中的夜間部教務主任,並兼任一班日間部高三國文老師。在陽明山管理局局長周象賢九顧茅廬後,於民國45年夏天接掌此校。
      她到任後,雷厲風行,終於使這所快要關門的士林初中起死回生。我到士林初中任教,因為家父曹賜固是行醫幾十年的士林老醫生,也是士林初中創校委員之一。
      我初決定擔任教職之時曾想,如果直接回到士林故鄉教書,萬一沒教好書的話,有傷家父清譽,所以一度選擇了淡江中學。3年後,我回士林中學任教,那年才27歲,現在已是76歲老翁了。

      問:我初二上老師國文課時,常常精神不集中,有一次還被你賞了半截粉筆,老師當年可以當棒球投手呢!
      曹永洋:有這樣的事嗎?我當時單身,脾氣比較暴躁,記得當時教音樂的梁美英老師想介紹一位音樂老師和我交往,卻不幸被她在辦公室的另一端,看到我在體罰學生,她可能嚇壞了,以後連跟我講話都怕怕的。

      問:哈,還有這麼一個案外案啊。對了,當年在士林中正路的學校後來變成「士林國中」,由徐駿德校長主持,邵校長把高中部遷往現在石牌文林北路77號,翌年改校名為「中正高中」。老師為什麼在民國79年、53歲時,就提前退休了呢?
      曹永洋:喔,因為我不太會用丹田講課,又常感冒,支氣管炎的老毛病一再做怪,我想如果再教下去,應該非開刀不可了,所以我就以在公立學校教書滿26年為由提出辭呈,做了教育界的逃兵。

      問:我覺得是老師教書教得太認真。有一次跟嚴震生教授聊到老師,他感念老師平常教學嚴謹。特別您有次和全班同學談文學、黑澤明的《羅生門》,三島由紀夫的 《金閣寺》。所以老師是在離開學校後,才去志文出版社擔任新潮文庫的編輯?(民國79 ~ 92年),後來又成了傳記作家?

傳記文學之路
      曹永洋:我離開一再重複的教書工作,轉到新潮文庫的編輯台,這件事我到現在仍然對張清吉先生懷著深深的感激。這位日治時代的出版界傳奇人物,比我在大學裡看到的博士,對文學、藝術、哲學、電影都擁有更精湛的素養。他通過日文,涉獵不同領域的經典,卻始終謙虛。
      當年《自由中國》停刊,雷震判刑10年,接下來文星雜誌、文星書店和出版品也相繼走入歷史,以翻譯為主的新潮文庫,當時變成呼吸西方思潮,打開知識天地傳遞訊息的窗口。
      我的工作時間是星期一、三、五,每年寒假休息一個月,暑假休息兩個月,比我教書的
時候更有餘暇寫點東西。
我自認沒有創作才華,不過,來自書齋的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照樣不也成為一流的作家?

      問:老師當年主持新潮文庫時,我恰好也在1974年底頂下「香草山書屋」,新潮的書在我們台大門口的書店是暢銷書呢。
請教老師,你和尉天驄、陳映真、七等生、劉大任、王禎和、雷驤這些文壇前輩同一個世代,而且也有很多交往,他們都寫小說,您為什麼沒有跟他們一樣投入小說創作呢?
      曹永洋: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甚至請教過鍾肇政先生,我說到自己從小是「好命子」,沒有吃過什麼苦頭,家父是一位開業醫生,我的生活環境比一般同學好,我不像黃春明有十分豐富的生活體驗。
      黃春明講故事精采、傳神,在文壇素有盛名,後來發現他講的故事都被聽到的文友捷足先登,寫出來刊登在報章雜誌,甚至得獎,才漸漸守口如瓶(不過還是常常忘 記,一再重犯)。我自認沒有創作才華,不過,來自書齋的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照樣不也成為一流的作家?
      所以我後來寫傳記,是因為這類文體是我看得較多的著作,譬如早年看羅曼.羅蘭《巨人三傳》(貝多芬、托翁、米開蘭基羅)就很感動,後來讀梵谷傳、高庚傳、居禮夫人傳、柏格曼自傳、布紐爾自傳,還是深受感動。
      我當然也愛讀小說,但是有些比較純浪漫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茵夢湖》、《葛萊齊拉》、《茶花女》等書,就不再像青春時代一樣令我寢食難安,為之低徊欷歔了。
      26~36歲之間,我寫了《十二位世界偉人》(其中只有甘地、黑澤明是東方人)這本書出版時結集為《歷史人物的回聲》收入新潮文庫,字體雖然未用五號字, 可是我的學生們還會捧場買來看,也許想重溫我當年在課堂上落跑,不管他們死活,也不在意他們是否能否進入中學、大學的國文老師。(一笑)

手工饅頭般的創作
      問:老師後來又開始撰寫本土的人物傳記,寫過哪些人物的傳記呢?銷路如何?
      曹永洋:說起來慚愧,我因為從來不使用錄音機,也極少用照相機,我的寫作,從蒐集資料、訪談到變成文字結集出版,完全是手工饅頭的過程,因此寫不到六、七本就領到「敬老證」了。
我結集的本土人物傳記只有下列幾種:
1.陳五福傳(前衛出版,三或四刷)
2.郭維租傳(前衛出版,二刷)
3.胡文池牧師傳(人光出版社,一刷)
4.馬偕博士傳(家族自印,未在坊間出售)
5.許燦煌傳(家族自印,未在坊間出售)
6.林宗義的故事(中華兒童基金會印行,供小學高年級閱讀)
7.林恩魁傳(草根出版社,一刷)
      我的書都是一版就進入書庫、物流或二手書店了。有時想想,朋友印我的書鐵定虧本,如果厚著臉皮一直寫下去,不是害人害己嗎?幸好我不會電腦,不然的話,我的出版社朋友看到我不是會「敬」而遠之嗎?

人是時代的產物
      問:老師太謙虛了,老師您寫作傳記已經非常久的時間了,請問這對您的人生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這當中您得到了什麼寶貴的啟發嗎?
      曹永洋:多年來寫作傳記所得的一些心得,使我發現人和宇宙眾多的生物一樣,他(她)是時代的產物,與培養他的土地、語言、文化、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

      問:在您寫過這麼多的傳記中,相信許多都是很有人生閱歷和經驗的大人物,您提過幾位出生於日治時期的人物,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
      曹永洋:我提到過的幾位人物,剛好從啟蒙、中學到大學階段的教育都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完成(1895~1945)。如果對照他們所處的時代、教育、社會體制,如以戰前與戰後做為分水嶺,更發現其中的落差。
      像胡文池(1910~2010)、林宗羲(1920~2010)、陳五福(1918~1997)、郭維租(1922~)、林恩魁(1922~)、王源(1925)、涂南山(1926~)、顏世鴻(1927~),都出生於這個動盪的時代。
七位代表性人物
      當時台灣為日本的殖民地,這七位在走入社會不同領域之前,他們所受的教育可以說是全盤的日本教育(雖然他們的母語是河洛話)。像胡文池牧師出生於1910 年,在新莊公學校畢業後因無力升學,有三年的時間在長兄文具店幫忙或到市場賣魚,17歲時投考當時五年制的淡水中學校(即李登輝、鍾肇政的母校),又進入 台北神學校(今台灣神學院)攻讀三年,他在這裡打下日文、英文的扎實根基。
      當時牧師的待遇非常微薄,胡牧師成家後進入東部花蓮、台東傳福音(其間有一年去美國一所神學院,攻讀一年語言學)。38歲進入台東關山鎮牧會,退休後他們夫婦定居關山,100歲安息主懷。
      他曾費時13年完成布農新約聖經,布農族聽這位牧師講流利的布農語,心裡都暗暗稱奇,以為這個漢人是他們部落的頭目。
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林宗義、陳五福、郭維租、林恩魁四位出生的年代都相差2~5歲間,四位後來都是醫學系畢業。其中林宗義是精神科醫學博士,陳五福台北帝大第五屆醫學部畢 業、日本福島大學醫學博士,後來專攻眼科並回故鄉創立五福眼科醫院。41歲時創立「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對台灣視障同胞做了長期無私的貢獻。
      郭維租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東京帝大醫學部完成學業,成為東京帝大(今東京大學)第12位台籍畢業生。林恩魁則在二次大戰烽火中讀完東京帝大醫學部二年,戰後回台大讀二年畢業。
      這四個人都在日本統治的殖民時代,與日本子弟有「差別待遇」的過程中,過關斬將完成小學六年、中學五年、高等學校三年、醫學部四年的教育,也是極為嚴格的學制下孕育的精英人物。
他如誦經般默記每一個血染馬場町的青年英魂,每一聲槍擊都代表台灣歷史慘痛的印記,為我們揭開歷史課本中看不到的真相。
      因為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已經歷經錘煉,無論在自然和人文科學方面都具備了遼闊的視野和學養,所以四位都在專業領域之外也有具體深遠的貢獻。林宗義博士在精神醫學上雍有國際的聲望和地位,並有專著與大量的醫學文獻傳世。
租屋行醫
      另外,郭維租、王彩雲二人夫婦都是留日醫生,長期在中山北路租屋行醫,把一男四女都培植成醫生(其中二位牙醫)......,在輕易可以成為鉅富的時空 下,他們以低收費草地醫生方式在大台北都市叢林辛苦看診,並兼任大同大學和淡水工專(今真理大學)校醫,二人如此行醫40年,神情自在,兩袖清風,連國稅 局每年查帳的人都嘖嘖稱奇,不得不嘆服。
      林恩魁醫師則一如傳記中所記錄於1950~1957坐政治黑牢,其中有六年是關在台灣監獄島綠島(原名火燒島)度過,他是台灣精英第一批送往綠島的勞工,每天到海邊敲硓石、整平凹凸不平的海灘、蓋牢房關自己、搬運大米、麵粉、煤炭等等重勞動更是逃不掉的。
擺脫悲劇印記
      最令人敬佩的是63歲那年,林醫師以奉差遣的心,利用時間開始以巴克禮羅馬字聖經為本,著手把新舊約聖經一個字一個字翻寫成台語漢字聖經,共計120萬字。
另一位也在綠島坐牢十年的難友胡鑫麟醫師,(1919~1998,小提琴家胡乃元的尊翁),二人為一生患難之交,他們都是台灣白色恐怖時代,歷史悲劇的印記。
      王源教授是台北高等學校三年級時被徵召的學徒兵,於戰後進入台大醫學系,一年後經當時台大日籍學者早坂一郎鼓勵,轉入早坂教授的地質系(學生只有二人,另 一位是新竹中學畢業考進的孫適),王源原本就讀台北二中和台北高校時有意選擇文科,前後經四位日籍老師點醒─文科學生先上戰場的警告,結果有了不同的人 生。

      問:老師,您可以對年輕一輩想從事傳記文學的朋友提出一點忠告或心得嗎?
      曹永洋:最要學的是我的人文關懷,其次是資料收集,要寫故事,年輕人要練好文筆。祝福大家成功。
 
【曹永洋簡介】
曹永洋為國內知名傳記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二屆,1960年畢)。曾在中學任教30年,退休後擔任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總編輯、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志 工。著有《歷史人物的回聲》,近年完成之本土人物傳記,計有:陳五福、郭維租、胡文池、馬偕、林宗義、林恩魁等六本。《陳五福傳》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傳記類 獎及該年度(1993)十大本土好書的肯定。本人更獲2006-2007年度台北西區扶輪社的「台灣文化獎」殊榮,對台灣文壇貢獻良多。
 http://alumnus.thu.edu.tw/news/1/12145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