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東海的人與書 (XVIII):查良鑑,臧啟芳,林順夫,戴君仁, 周法高,藍文徵,祁樂同,蔡仁厚《廿二史劄記》


 東海的人與書 (92):蔡仁厚 
蔡仁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维基百科- Wikipedia
蔡仁厚(1930年-)生於江西省雩都縣,現居於臺灣台中市。1970年起歷任中國文化大學、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2000年退休,2004年特聘為東海大學首屆榮譽教授。

 蔡仁厚《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 敬悼徐復觀先生》台北:時報,1984,頁353-63

開幕式(場址:新亞中學圖書館大堂)
向牟宗三先生致敬
所長致詞:香港新亞研究所劉楚華所長
嘉賓致詞:蔡仁厚教授、唐端正教授
09:10-09:25
拍照
09:25-11:25
第一場次主題演講(場址:新亞中學圖書館大堂)
主持人:劉楚華(新亞研究所所長)
蔡仁厚(臺灣東海大學榮譽教授)牟宗三先生對儒家道統的開擴
唐端正(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牟宗三先生論智的直覺與儒家哲學



東海的人與書 (91):祁樂同

 教中國通史和秦漢史的祁樂同老師.....
 教中國通史的祁樂同老師是一個溫厚長者,南京中央大學畢業, 一九七七年秋天我初上大度山時,祁老師身體徵恙,上了一個月課即請假休養,由蔡麗娟助教代課,下學期才再回來上課。印象裡祁樂同老師不多話,上課時手上拿 了一疊卡片,依著卡片的內容給我們上課。除了上課之外,大一中國通史要點讀趙翼《廿二史劄記》,每兩個禮拜交給老師批改改,但我們都知道是蔡麗娟助教幫忙 改的。祁樂同老師和楊紹震老師是我在東海歷史系念書時的二老,我們在背後稱楊老師為楊老,祁老師為祁老,很少稱他們教授或名字。
 吳鳴部落格:大度山的風,吹動我的青春夢(上) - 樂多日誌

 探險與發現-祁樂同
 湮沒的城市
作者:祁樂同
出版社:徐氏基金會
出版時間:民國61年[1972]
叢編項:科學圖書大庫 少年科學叢書

 東海的人與書 (90):

藍文徵(1901年-1976年1月25日)字孟博吉林舒蘭人。中華民國歷史學家。[1]

1949年12月赴台灣,歷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台中私立東海大學兼職教授。他還多次出任中華民國教育部主辦的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參加立法院教育委員會。[1]
1976年1月25日,藍文徵在台中病逝。[1]

著作

  • 《中國通史》上卷
  • 《隋唐五代史》
  • 《西安》[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藍文徵,藍文徵文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617 4402

朱舜水之思想  《東海學報》第一卷第一期,1959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始末   《談陳寅恪》台北:傳記文學,1970

東海的人與書 (89):
周法高的著作和介紹 以中研院各處的最多

周法高(1915年-1994年),語言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妻王綿,為師王伯沆之女。

著作

  • 《中國古代語法》
  • 《上古語法劄記》
  • 《中國語的詞類》
  • 《幾個常用詞的來源》
  • 《評高本漢<原始中國語為變化語說>》
  • 《中國語法劄記》
  • 《古代的詢問代詞》
  • 《中國語法學導論》

連結

參考資料

漢學論集( 周法高)
{錢牧齋柳如是佚詩及柳如是有關資料}



周法高(1915.9-1994.6.25)中國語言學家。字子範,江蘇東台人。中央大學文學系畢業。1941年獲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碩士。旋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累升至副研究員,並兼任中央大學副教授。1947年獲中央研究院楊銓獎金。去台後仍在史語所任職,並升任研究員、臺灣大學教授。曾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講學,後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客座教授。致力古代漢語研究,成果豐碩,具有國際影響,遂於1964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並為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主任、研究院中文部主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編有《金文詁林》、《漢字古今音匯》。周法高妻王綿,為其師王伯沆之女。

周法高 人物年表
岳父、姑父兼師父王伯沆

19159月,周法高出生。字子範,號漢堂,江蘇東台人。

早年讀中學時,周法高曾寄居姑父著名學者王伯沆家,受其影響,對國文產生濃厚興趣。高中時參加全校作文比賽,獲第一名。

1935年,周法高高中畢業,同年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在小學和文字學方面用力甚勤。

1937年,抗戰爆發,周法高隨中央大學遷至重慶沙坪壩。

1939年,周法高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西南聯大之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導師為著名音韻學家羅常培、丁聲樹。

1941年,周法高畢業,獲文科研究所碩士學位。畢業後考入中央研究院,任語言組助理研究員。

1933年,周法高與董同龢赴成都調查方言。

抗戰勝利後,1946年,周法高隨史語所復員南京,同年兼任中央大學副教授。

1947年,周法高與董同龢一起獲得中央研究院楊銓獎金。

1948年,周法高升為史語所副研究員。

1949年,周法高赴台,同年兼任臺灣大學教授。

1953年,周法高升為史語所研究員。

1955年,周法高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歷時三年。


1962年,周法高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客座教授。

1963年,周法高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

1964年至1976年,周法高應聘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主任、研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部主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同年9月,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1年,周法高被推舉為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

1981年、1984年,周法高分別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一屆、第十二屆評議會評議員。

1985年,周法高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同年應聘為臺灣東海大學講座教授。

1994625,周法高因心臟衰竭,逝世於台中東海大學寓所,享年八十歲。

周法高 學術成果

周法高主要從事語言學、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音韻學方面,學士論文為《經典釋文反切考》、碩士論文為《玄應音研究》,進入史語所後陸續寫了幾篇音韻學方面的論文。

語法方面,根據美國結構語言學派的語言理論,寫成《中國古代語法》,分造句編、稱代編、構詞編三冊,共約 120萬字,堪稱中國古代語法之巨著。

文字學方面,所主編的《金文詁林》、《金文詁林補》和《金文詁林附錄》,是古文字學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周法高 主要著作
周法高主編的《金文詁林》

一、專著
《中國古代語法》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98頁。
《中國語文研究》
《周法高上古音韻表》
《說文通訓定聲目錄周法高音》
《牧齋詩注校箋》
《漢學論集》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臺灣聯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論中國語言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出版。
《金文零釋》
《董妃與董小宛新考》
《三等韻重唇音反切上字研究》
《論中古漢語的音位》
《切韻魚虞之音讀及其流變》
《周秦名字新詁匯釋及補編》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46月第1版。
《顏氏家訓匯注》
《足本錢曾牧齋詩注》,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頁5
《錢牧齋吳梅村研究論文集》,臺北編譯館,1995年,頁141
《柳如是事考》,臺北三民書局、學生書局,1978年出版。

二、主編
《金文詁林》周法高、張日昇主編,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
《廣雅索引》(主編)
《廣雅疏證引書索引》(主編)
《李潤章先生藏近代名賢手跡》周法高輯,周法高印行,1964年。

三、論文
《廣韻重紐的研究》
《金文零釋》
《西周年代新考》
《西周金文斷代的一些問題》
《武王伐紂的年代問題》
《論金文月相與西周王年》



東海的人與書 (88):
戴君仁老師與東海很有緣......: 戴君仁(1901—1978),字静山,笔名童寿,晚号“梅园”,

杜甫 秋興八首 戴君仁教授吟誦 (國語) 

 ......  三十七年,轉應國立臺灣大學聘,為中國文學系教授。自是講學臺灣,蓋三十年,不無播遷,以終其身。此間均以臺大教席為主,旁及東海、輔仁、東吳諸大學。四 十四年,臺中東海大學成立,校長曾約農先生敦請借聘二年,為籌創中文系。四十六年,臺大休假,又續為東海大學禮聘為客座教授一年。..... 先生之為人,誠然一如其詩:純粹貞靜,樸厚自然;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事親孝,交友篤。臺大、東海中文系已故名師如臺靜農、許世瑛、鄭騫、屈萬里、徐復觀等,皆其摯交。凡與接席者,莫不醉其醇和。尤於學生,先生皆樂所獎掖;其有片善,即讚譽不絕,人咸尊其通德。.....
 戴君仁



東海的人與書 (87):
透過夢之窗口 (林順夫)
林順夫
   臺灣臺中人,生於1943年,1965年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1967年赴美國留學,於1972年獲普林斯敦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文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密西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中國文學教授,曾任該校中國文化研究所主任及亞洲語言文化系主任。著作包括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Chiang K’uei and Southern Sung Tz’u Poetry (張宏生譯:《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理想國的追尋》,與友人合編 The Vitality of the Lyric Voice: Shih Poetry from the Late Han to the T’ang; Constructing China: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Economics; 合作英譯董說的《西遊補》(The Tower of Myriad Mirrors: A Supplement to Journey to the West) 等書。

東海的人與書 (86):
臧啟芳(1894年5月5日-1961年2月28日),字哲先,又字哲軒 ,號蟄軒,遼寧蓋平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

著作


長子 臧朋年(又作臧鵬年),雖擁有歷史、政治和英語三個學位,但由於家庭背景原因,在大陸長期遭受政治迫害,於1992年4月4日在北京病逝。其一子二女先後移居美國和加拿大,其中於1989年六四事件後出國的長女臧錫紅(筆名盛雪),現居加拿大,為知名作家、記者,曾多次獲加拿大主流社會全國性新聞和寫作獎項,著有長篇新聞紀實《「遠華案」黑幕》、詩集《覓雪魂》(聯合作家出版社,香港,2008)、文集《敵對抒情》(聯合作家出版社,香港 ,2008)等中文書籍。同時,她還是著名民運人士


千古啟芳 傲立蒼茫

    —《千古人傳頌》前言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

   2011年2月28日是祖父臧啟芳辭世五十週年紀念日。

   臧啟芳先生紀念委員會、普林斯頓中國學社、辛亥建國百年慶典組委會、《辛亥百年風雲人物》編委會,共同發起、籌備、召開了《辛亥百年風雲人物學術研討會暨先賢臧啟芳追思會》。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地區紐瓦克市舉行。臧啟芳的後代幾十人出席了研討會及祭奠先祖的追思會。
   會議決定出版兩本專著,一本是研討會論文集《百年不風流》,另一本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臧啟芳紀念文集《千古人傳頌》,作為交相輝映的姐妹篇。兩書是該次會議的結晶,也是在打撈中國百年滄海遺珠。




   《千古人傳頌》封面

   紀念文集《千古人傳頌》收錄的,計有《辛亥百年風雲人物學術研討會暨先賢臧啟芳追思會》與會嘉賓發表的或投遞的,有關臧啟芳的論文和評議文章;臧啟 芳辭世時,其師長、同事、同學、學生、後人及臺灣各界人士祭悼他的詩詞文赋;海內外各界對臧啟芳的學術風範、執政風格、教育貢獻、詩詞成就、人品素養,以 及其酒仙雅趣等各方面的研究和評價文章。紀念文集還收錄了臧啟芳的回憶錄、手稿、信件、照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編輯文集時,責任編輯董昕在茫茫網海搜索 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文獻和圖片,以佐證、說明和豐富一些歷史事件的記載。

   http://upload.peacehall.com/blog/temp2/201208312303241jpeg
   財政部聘任臧啟芳為顧問的聘書

   先祖父臧啟芳,少年時代天資聰穎,卓爾不群;青年時代懷抱高遠、漂洋過海、負笈留美,承接歐風美雨,澆灌中華文化幼芽,陶冶了現代人文理念,鑄就了 自由独立意識。返國後,在二十多年艱難動盪的歲月中,他先後出任東北大學法學院院長、天津市長、國民政府國難會議委員、鹽城和無錫地區專員兼保安司令、東 北大學校長。期間,他還擔任過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監察會監察委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政府財政部顧問、教育部教育委員會委員等。


   東北大學簡任狀

   「知行合一」是先祖父臧啟芳最為引人矚目的特徵,貫穿其一生。他身體力行,鞠躬盡瘁,汲汲於實踐自己的理念和思想。甫自美國留學歸來,就投身社會活 動,研究經濟市政,推動民主政治。他是教書育人的教育家,也是反共戰場上的指揮官。他的入世精神和救贖情懷,熔融了儒家的道統、佛門的悲憫和基督教精髓, 堪稱近代中國知識人之典範。

   百年來,中國的歷史、文化、學術、道德,在日趨激進化、野蠻化的政治漩渦中,被一遍遍淘洗、沖刷、塗抹、扭曲,尤其在後六十多年的極權暴政下,大量 歷史真相、文化精粹、學術精神、道德風骨,迭遭掩埋、封存和毀滅。而承載這一切的生命,那些鮮活、精彩、深邃、高傲的人們,那些憂國之心、憂民之魂、飽學 之士、知識精英、民族脊梁、社會風骨,舉凡尚未遠走他鄉,規避秦火的,盡被中共暴政所肆虐、擊碎,碾成塵泥。倖免於死者,幾經煉獄,業已形銷骨立,喪魂失 魄;等而下之者,直直墮落為行屍走肉、暴政玩偶了。

   三〇年,臧啟芳在天津市長任內,代表政府接收比利時租借。

   所幸的是,臧啟芳於1949年6月渡海南下,免除了遭受身心凌辱的命運。先祖父在臺灣先後出任國立編譯館編譯委員,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在 當時一片恐懼中共紅潮來犯的惶惶心理下,他挺身而出,毅然創辦《反攻》雜誌,以國民的自由平安與國家命運為念,畫下了精彩勇毅人生的最後一筆。1961年 2月,先祖父闔然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先祖父臧啟芳深厚卓越的學識,敢言敢行的風骨,不媚潮流世俗的獨立精神,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巨大貢獻,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盡被黑箱鎖死,長期不 見天日。早在八十多年前就洞燭共產主義本質的臧啟芳,幾十年間在中國大陸成為忌諱的名字。就連臧啟芳出任校長達十年之久的東北大學,也對這位功勳卓著的前 校長諱莫如深。以致後來東北大學一代代學子,竟茫然無知於他們這位老校長。廣而言之,中國大陸實行的信息封鎖和愚民政策,使絕大多數人對百年來的歷史人物 及事件所知甚少;略知一二者,也多有謬誤。因此,重建歷史,還原其本來面目,也是本書出版的目的之一。




   臧啟芳手跡

   正如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先生所說:「作為百年先賢的後人或後世景仰者,面對這些鮮活而有尊嚴的生命形態,我們是否當得起成為他們的 精神傳承者,我們是否承擔了幸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來自未來世界的場景,縈繞我腦海且揮之不去:幾十年後,當我們的後代研讀這段荒謬歷史時,必定追問 我們,在那個信息封鎖,謊言充斥,歷史斷裂的蠻荒時代,你在做什麼?我想,召開這次會議,應當是我們的答案之一。至少,我們還沒有退讓到可恥的沉默。我們 站出來了,我們說了,我們做了,我們盡了微薄之力去秉筆直書,我們正在拯救自己的靈魂!」

   從先祖父臧啟芳的《回憶》一文中,我們能夠看到臧啟芳剛正不阿的精神和具有民族氣節的風骨,也能感受到先祖父對家鄉和故土的摯愛和懷念。他待人的熱 情誠懇和對下一代的關懷,時時出現在字裡行間。而他對未來的敏銳的觀察和預測,一一被歷史的發展證明。現存的文史資料雖然遠非完善,但是已經讓我們清楚地 看到,先祖臧啟芳做人、做官、做教育家、做學者、做父親、做長者的道德品行和風骨個性,值得我們後人敬仰。他不僅是我們家族敬仰的先輩,同時,他也是近代 中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誠然,打撈歷史記憶,追尋歷史真相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在歷史謊言已成為強權得以苟延的最後命根子時代,更是如此;但是,真相與謊言相較,強 大無比。真相是相互支撐、相互印證的,它們環環相扣,日益壯大;而謊言,卻是斷裂的碎片,相互衝突,漏洞百出,經不起歷史篩選。

   臧啟芳孫女臧錫慧於2011年5月6日到台中市臧啟芳墓地掃墓

   世事屢屢證明,任何真相的出土之日,就是相應謊言灰飛煙滅之時。因此,歷史記憶,茲事體大,它是延續中國道統的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重建人文精神的 豐富厚重的基地。當真相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當先賢之光開始燦爛頭頂的夜空時,中國人將擺脫歷史孤兒的命運;承續歷史精萃與熔融外域文化的現代中華文明, 將如劫火後的鳳凰——浴火重

2011年11月11日


東海的人與書 (85):查良鑑
查先生1904-94.3.13是我在校時1971-75的董事長 

查良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维基百科- Wikipedia

  • 著有 《俄國現代史》查良鑑著吳敬恆校 (1930)
  • 譯著《犯罪學與刑罰學》(1977)、《證據法則要義》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