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陳錦煌 (2):學思歷程。北投國小小朋友不幸事件有效防治方法;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咱乀社區」經典雜誌 ;台大公衛學院撥穗典禮致詞


陳錦煌


1952年生於嘉義縣新港鄉北部有「寒地」之稱崙仔,是新港最窮的區域。有九個孩子的陳家,務農維生,極為窮困。陳錦煌於1967年考入嘉義高中就讀,其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70年考入台灣大學醫學系就讀,1977年畢業。之後在台大醫院接受小兒科訓練,1981年,為圓父親一生最大的夢想,毅然返回醫療資源匱乏的故鄉-嘉義新...
YOUTUBE.COM

對北投國小小朋友不幸事件,弟提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弟三十多年來在新港開業,也不斷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看到北投國小劉姓八歲女童慘遭龔男割喉致死,內心無比震驚傷痛,基於目前台灣社會缺少有效防治方法,而且這類案件在媒體渲染下,是有感染力,也就是說,可能不久將來還會再發生類似案件,為避免下一個受害者,𧫴提出一些意見,供您們參考。

如何避免,弟的建議分三方面:
1)民間方面:建立由下而上,有「安全社區」概念的社區聯防體系
「安全社區」是結合各社區團體,以北投國小為例,包括家長會、校友會、社區發展協會、大廈管理委員會,及各專業(包括第一缐開業醫師)宗教、關心社區安全的團體及政府相關單位,共同坐下來討論社區意外事故或意外傷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內容、可能受害對象、、然後,擬定具體預防策略,定期追蹤檢討,在具體改善中,逐年逐步凝聚社區共識,檢討策略,達到「安全社區」的目的。
2007年基金會曾經輔導新港中庒村得到WHO安全社區的認證。


2)公部門:設立「社區警察」制度
「社區警察」是基於犯罪預防的概念,2005年弟在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任內,受邀參加全國治安會議,提出「社區警政」的建議,這套制度已在國外沿用多年,重點在於「社區警察」要以預防犯罪角度長期經營社區,尋找最可能發生犯案的人、事、時、地、物,即建立所謂「社區治安地圖」,然後提出具體預防策略,包括警力如何配置、巡邏等等。然而,「社區警察」重點是消渳犯罪於無形,跟目前警界以犯罪破案為績效考核,為升遷主要依據大不相同,但是,對於北投國小這種兇殘,無人性、隨機殺人的犯罪形式,現行以破案為主的警察處理方式,是無濟於事的,必須佐以預防為主的社區警察制度,才能解決愈來愈多愈兇殘的鄭捷、龔男等事件。
因此,弟的建議是推動「社區警察」制度,同時建立另外不同的敎育、訓練、升遷、考核、及獎勵的制度,在避免警民關係過度親近衍生弊端的同時,從上遊積極介入犯罪預防,才能避免北投類似案件發生。

3)學校教育
教導孩童如何保護自己,然而,成長發育中的孩子先天最弱勢,家暴、性侵、霸凌、、在現在台灣社層出不窮,根本原因是家庭功能衰敗,社會觀念偏差,解決方法非常複雜,弟僅就社區角度提出「社區褓母」的概念,鼓勵學校老師多家訪,了解孩子家庭狀況,親子關係如何?是否高關懷的家庭?師代母職,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當家庭功能不足時,由老師或社區義務媽媽一起來作褓母,協助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是一條可行的路。

*****

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

前些日在台大文學院演講「我的學思歷程」,準備過程中,有三個問題一直盤旋腦中,包括基金會工作二十八年後,鄕親玩「大家樂」的習慣改變了嗎?經過解嚴、廢除萬年國會、修憲、二度政黨輪替,台灣有否從移民社會進步到公民社會?及台灣文化主體性如何建立?前二個問題,我觀察的結論是沒有;大家樂改成六合彩、運動彩券、或所謂公益彩券,繼續玩的仍大有人在;另外,台灣的公民社會,仍然深陷選舉買票是非不分的派系政治的泥沼中,而不可自拔;至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我舉2007年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遶境紐約,向國際社會宣導台灣加入聯合國為例,省思基金會已有作為,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回想同樣在十七世紀初,中國的閩粵居民及英國的清教徒,受不了飢荒及宗教迫害,分別橫渡艱險的黑水溝及大西洋,來到台灣及美國新大陸尋找新生命,三、四百年後,美國獨立成世界第一強國,和英國平起平坐;然而,台灣卻在中國的全世界打壓下,走不出去;儘管現實環境如此險惡,四百年來一直護佑台灣子民生存發展的「船仔媽」,已在台灣落地生根,「船仔媽」逐漸發展成「開台媽祖」,是台灣人民生活信仰的中心,信徒已經走出台灣遍及全球,另外,大陸湄州祖廟供奉的「媽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澈底破壞,在無神論的共產社會,「媽祖」已經被逼到台灣來,這是2007年恭請「船仔媽」遶境紐約,向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士發聲,訴求台灣應該可以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回想當時「開台媽祖」遶境紐約的盛況,跟據護駕的盧明森董事長及何達煌常務董事等的描述(當時我負責行前策劃,出發時因事無法成行),媽祖切切實實二度顯露了神蹟,包括入境安克拉治機場時,突然停電,讓全體團員得以不必查驗護照順利登機;到達紐約後,風雨不停,氣象預報遊行當天紐約市鐵定下雨,然而,神蹟發生了,媽祖啓駕時刻一到,天清雨停,連老美們也驚奇不已;由於「開台媽祖」神威跨越太平洋,許多旅美的媽祖信徒,紛紛從美、加各地趕來朝拜,創造遊行前所未有的人潮。

我用「開台媽祖」遶境紐約的例子,來説明保佑先民橫渡黑水溝的媽祖信仰已在台灣建立了宗教主體性,所以,1987年基金會成立後,我就深深體會,若想要在鄉親瘋狂大家樂的年代,幫忙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豐富媽祖常民信仰的內涵,從宗教主體到生活主體,進而建立新港人安身立命的文化主體性,是條必走的路,因此,基金會的工作除了藝文展演,也開始協助整理新港的歷史,在一直悍衛奉天宮歷史地位的鄕前輩:李安邦醫師及鄭朗雲老師協助下,1989年起連續三年,開辦笨港歷史說從頭的學習課程,邀請後來擔任國史館長的張炎憲教授等為授課老師,而後,推出國中小鄉土釆風營(1992年),口述歷史採訪寫作營(1993年)和中正大學歷史所毛漢光所長合辦漢人在台早期發展經驗研習(1993年);和中研院史語言所合作考古人才培訓(1996年);1998年和台中科博館合作板頭村遺址考古試挖掘,及2002年古笨港遺址崩溪缺搶救考古調查及評估等計劃,基金會之所以不斷推動這類工作,和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出版「笨港史的真象」,全面否定奉天宮的歷史文物,混淆視聽有關;我一直認為歷史歸歷史,宗教體驗新港北港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幾分証據才説幾分話;同時為了新港生活文化主體性的充實,基金會於1993年發起尋找老照片,並且邀請天下雜誌資深編輯蕭錦綿及顏新珠等編成古笨港到新港的故事,在1994年嘉義縣文藝季展出,得到文建會全國第一的殊榮;後來這批老照片巡迴台北、台中、及高雄展出,感動新港旅外鄕親,並且,新珠進一步採訪老照片的故事,出版「打開新港人的像簿」,是新港文化主體性建構的初步。

除了歷史,基金會嘗試從文化及環境兩個層面豐富媽祖信仰的內涵,文化工作主要以保存媽祖座前戲團-舞鳯軒,及恢復古老藝陣宋江陣為主,另外,不斷在奉天宮廟口舉辦高水準的文化藝術表演,代表例子是1998年新港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那年台灣不幸發生腸病毒流行,為避免人與人接觸感染,政府禁止大型活動的舉辦,包括新港的藝術節,然而,籌備年餘,國際團隊即將登機來台,怎麼可能說停辦就停辦!基金會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幸好,當時李雅景縣長支持,開台媽祖保佑,活動前下塲大雨清洗環境,活動中基金會加強洗手戴口罩等預防宣導,結束當晚,媽祖從奉天宮廟頂升起一道彩虹(從我家後院傍晚五時左右看到),擋住新港四週鄉鎮已經傾盆而下的大雨,讓藝術節順利結束,廟口表演的街頭大戲-媽祖收妖,也保佑來參加藝術節的二十萬觀眾,沒有任何腸病毒的病例發生。

基金會會從環境的角度豐富媽祖信仰文化的內涵,是因為大甲媽祖在1988年轉向新港遶境進香後,帶來「淹腳踝」的垃圾及鞭炮屑,但是,進香隔天一大早,全國各地來的媽祖信徒要跪在媽祖廟前及街面上參加祭祖大典,空氣中彌漫的炮煙,加上地上的垃圾,會破壞祭典的神聖氣氛,第一年遶境後,我發現了這問題,當我在電信局旁被稱為基金會的別墅,和郭清田的兄弟喝酒時,談到我的憂慮,那時,基金會已經號召義工田野撿拾農藥瓶,喊出「愛我家鄕,舍我其誰」,是不是當家鄉環境在媽祖遶境後被破壞,也一起來「愛我家鄉,舍我其誰」;或許,喝點酒,男人的義氣容易被激發,第二年大甲媽祖遶境新港,回鑾時,以別墅義工為主的二十幾位年輕小伙子,跟隨大甲媽祖神轎掃地。

掃地當晚,地上的垃圾、鞭炮屑、及被丟棄的瓶瓶罐罐實在太多,加上下雨垃圾黏在一起,又濕又重又危險,清理的速度很緩慢,但是,當我們掃到電力公司門口,有位矮矮胖胖,面目慈祥的中年婦女加入清掃行列,她沒用掃把或畚箕,把踝露雙手插入垃圾堆裡,直接捧到車上,速度之快,連三個像郭清田這樣年輕力壯的農夫也比不上;清晨四點多,我們掃到舊火車站附近,告一段落,大夥兒相召到奉天宮吃點東西,慈祥的中年婦女不見了!事後,我問當晩一起清掃的義工,大家都記得那位慈祥、效率奇佳的中年婦女,我在想,莫非媽祖化身中年婦女,教導我們如何珍惜這塊土地,於是,隔年起基金會擬定「淨港計劃」,提出「環保那作好,媽祖會呵咾」,號召義工、各社團參與隨香掃街,二十六年來,每年數百義工跟著香客後面清掃,是遶境進香中最壯觀感人的隊伍,也是新港人敬拜媽祖的另一種方式。

1996年,台灣首度民選總統,大陸不斷文攻武嚇,台灣人心惶惶,我在當時董事長盧明森及顧問何達煌陪伴下,向媽祖「擲筊」請示可否遶境金門馬祖,送香火袋給前線官兵以安人心,承蒙媽祖應允,這趟和平遶境重返黑水溝之旅,創了四百年來「船仔媽」之首例;2007年遶境紐約;2012年徒步環島,新港年輕信徒林伯奇、吳俊謀等走出「百年心/新香路」,提倡「掌聲代替鞭炮聲」,為媽祖信仰注入環境保護新的意義。

二十多年來,新港文教基金會點點滴滴的工作,無非是在媽祖信仰的主體性中逐步加入歷史、環境及文化的新內涵;從新港的「船仔媽」到台灣的「開台媽祖」,以開創台灣常民信仰的新意涵;今年初農曆春節前後,基金會受文化部委託,在台中市文創園區籌辦「古川太鼓祭」日本國家無形文化財特展,看到日本無形文化資產之所以可以保存數百甚至千年,且歷久彌新,最重要是人,人的觀念、態度及具體作為,在思考未來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時,與大家共勉之。









----

1 小時 · Peikang · 

寫完序,和大家分享,並請多指教!
經典雜誌 咱乀社區 序
1994年,當時文建會開始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到今年已整整20年,我因為擔任過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也曾在行政院及九二一重建會負責過社造政策,以及在成立了27年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前後工作十五年,因此,被邀請參加幾場反省社造過去及未來的研討會,討論中,我心中最大問題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社區)氛圍及時空背景下?台灣(社區)開始推動社造;有那些核心價值?將來會變成怎樣?
這時,剛好經典雜誌一系列「咱乀社區」的文章要集結出版,邀請我寫序;當我讀到記者們不辭辛苦,上山下海(攝影記者真正掉到埤塘裏),到各不同類型的典範社區,採訪到如此深入精闢且巨細靡遺的文章,精簡地紀錄了各社區營造過程的點點滴滴,遭遇的困難,如何克服,及長久堅持的核心精神,真令人感動,是我思考台灣推動社造二十年的重要參考。
「咱乀社區」報導的社區有農村型,如新港、土溝、桃米、白米、埔頂、等;有原住民部落型,如拿瑪夏、司馬庫斯、達魯瑪克、桃源村、等;有都會型,如 中和世纪皇家公寓大厦、台南金華里、北投區、南機場、等;也有社群型,如主婦聯盟共同採購合作社、花谷計劃、、等等;不管什麼類型社區,會開始推動社造,特別是由社區發動,而不是配合政府政策,或申請什麼經費,共同的原因是社區遭遇了挑戰,如新港解嚴後碰到大家樂流行,及電子琴花車跳脫衣舞對社區的傷害;桃米及拿瑪夏分別遭到九二一大地震及八八風災;南機場是因為貧困及老化;白米是水泥廠進駐對環境的破壞;北投是從保護溫泉博物館開始的一系列社造工作;埔頂是賴以生存的埤塘受到破壞;金華里是缺乏社區公園、、等
社造是從發現社區的問題開始,因為社區之所以存在,本來是為解決生存及生活所碰到的各式問題;翻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在城邦或國家組織未成立之前,「人」因為要生存,要抵抗洪水猛獸、生產食物、及傳宗接代,光靠一個人作不到,必須一群人聚集一起分工合作才有可能,這是人從家庭發展到社區的最重要原因;然後,因為一群人住在一起,必然有許多生活上的摩擦需要解決,所以,社區共同體的意涵,分別是解決生存及生活的難題;用這個角度才能了解社造的發生與發展;至於台灣在1994年文建會開始推社造後,為什麼可以一呼百諾,一下子推展到其他部會,產生類似社會運動般在台灣社會風起雲湧,相當重要的原因來自解除戒嚴後,社區居民期望當家作主,另外是李登輝總統在首度民選時,提出「經營大台灣要從小社區作起」的競選口號造成的影響。
「咱乀社區」的系列報導中,各篇報導都提到了社區營造成功的幾個要素,包括人、組織、共識、社區認同、為解決問題不斷學習、整合,及足以感動人的核心精神;經典的記者們都很用心,雖然沒有參與第一線工作,寫出來的東西卻篇篇都能讓我這種長期在地工作者感動;我覺得社造要最重要的是人,所謂社造靈魂人物(key person),他的熱情、堅持、理想、行動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人不常見,如何培養,如何傳承,是社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要靠一群熱心的志工,同心協力才能成功;至於核心精神,像「是文化也是教育」提到的守護部落傳統文化;「無形社區的綠色行動」的食品安全,友善環境,照顧土地;「司馬庫斯部落」的合作共生;新港的希望下一代不變壞;南機場的弱勢照顧、、等等,讓這些核心精神透過人,組織運作,產生具體行動才能感動別人,也因為感動了人,才可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及更多資源投入。
新港文教基金會於1987年開始投入社造工作,1994年政府提出社造政策,歷經總統民選,二度政黨輪替,社造政策更替不停,從文化部到各部會,然後後到農業部的農村再生,雖然編列的預算比20年前多,然而,未來20年會變成怎樣?令人不敢想像!尤其,經費核銷制度一樣,是基層社區工作者最大夢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會長和村長對立依舊(若不同一個人),但是,讀了「咱乀社區」的系列報導,讓我深深感受到「樹頭若站得穩,不怕樹尾刮風颱」的道理,我相信若基層社區可以繼續保有這種活力,再大的困難,不管政府政策如何改變,台灣社區還是會繼續向前走!


 HC留言:日日寫點回憶錄---祝福
陳錦煌


5.19
謝謝台大公衛陳為堅院長
邀請我擔任畢業撥穗典禮貴賓並致詞
並要我準備書面稿
終於寫好了
與您們分享
並借新港公園的鳳凰花
雖然急雨後花落了一些
剩下的仍然挺立艷紅
祝福天下所有畢業生
鵬程萬里


謝謝台大公衞學院陳院長的邀請,今天可以在這偉大的日子裡,和您們一起分享畢業的喜悅與祝福!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就因為是開始,所以,有許許多多可能的選擇,及背後決定的原因;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人生最大的決擇,以及夢想如何實現。
我1977年台大醫學系畢業,因為家庭因素,一考上醫學系,我父親就期望能返鄉開菐,在那「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台灣醫療體系正要澎勃發展的年代, 我返鄉開業,事實上是注定走一條傳統、平順、安隱、缺乏挑戰,但是富裕的開業生活,因為,當時鄉下醫療資源匱乏,絕大部分的開業是成功的。
然而,我生命最大的挑戰發生在開業後第七年,1987年,那年解除戒嚴,是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文化變動最大的一年,同時,也是我診所業務最忙碌的時 候,這年,台灣中南部開始流行「大家樂」,新港鄉親也跟著瘋狂這種簽賭遊戲,每逢週二、五開奬日,街面無人,電話不通,鄉親忙著問明牌、調牌枝、、下午五 點開獎後,簽中者忙著擺攤慶祝、秀煙火、電子琴花車、謝神、、;槓龜者帶著「大家樂症候群」:頭痛、心悸、胸悶、冷汗、失眠、、等症狀擁擠到我的診所,當 我面對這種現象,是有兩種選擇:一是留在診所,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繼續過開業醫師平常安隱的日子;或是走出診所,和鄉親共同探討瘋狂大家樂的成因, 及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
27年後,我重新反省那決定過程,一方面感念小時家境困難得到許多親友協助才能順利畢業,如今他們有些卻深陷「大家樂」簽賭而不可自拔;另方面傳統農村文 化精華在大家樂帶來電子琴花車色情表演而破壞殆盡,此時,一位堂堂台大醫科畢業返鄉服務,除了症狀治療,是不是還有更多我可以做的?除了賺錢滿足現實生活 所需,身為台大醫師,也是蔣渭水先生的後輩,我的理想何在?這些影響我走出診所,走上一條絶然不同,新奇,挫折不斷,卻可能為大家樂患者帶來一線生機,為 生養我長大的新港帶來一片希望的路。
1987年,在雲門舞集林懷民捐出第一筆15萬元捐款,鄉親一起出錢出力,不到三個月,成立了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並推選我擔任董事長,對一位小鎮的 開業醫師,如何在瘋狂大家樂的年代,膽敢擎起文化教育的大旗與之對抗,而文化教育需錢(資源),需人(義工),那裡找?
那時,台大醫師在鄕下有受到一定的尊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先拉下醫師的矜持,開放心胸,和鄕親作朋友建立夥伴關係開始,需要的人會慢慢出現;至於大家樂是 長年積非成是的結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打破這些錯誤想法,需不斷引進新的觀念,新的作法,終身學習,才能走出診所,跨入教育文化;至於社區的公共事 務,要學習如何和人打交道溝通理念建立共識;台大醫師的臨床訓練,只教我們如何了解對方,卻很少教我們如何讓對方了解你,甚至不懂對方有否了解你,台灣不 像美國,大學畢業才讀醫學院,台灣學生高中畢業就直接進入醫學象牙塔,因此,社會化普遍不足,這是我擔任基金會董事長初期最難過,最努力學習的地方。
基金會從藝文展演開始吸引鄕親參與,然後逐年擴大工作內容,從傳統文化保存,環境保護,終身學習,圖書推廣,國際交流,健康營造,社區產業到弱勢關懷等迥 異醫療的服務工作;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甚至被推薦到內閣擔任政務委員及後來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2003年離開公部門又返鄉開業,2005年另 外成立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和鄉親共同照顧鄕內老人、身心障礙者及新住民等共六年,2012年,又回鍋基金會董事長,開始規劃鄉內高關懷兒童的相信工程的 工作。
我如何以平凡的小鎮醫師,推動這麼複雜多樣的社區工作,不僅由下而上,甚至到行政院當官,由上而下;我的想法從那裡來?怎麼找到那麼多義工?如何組織?如何借力使力具體行動?
除了打開心胸不斷學習,非營利組織更要有不斷的創新想法,我的習慣是,碰到問題時不急著作決定,先收集資料,廣泛了解各方想法,然後喝杯酒好好睡一覺,全 然不同想法醒來就出現了;另外,腦筋要不斷思考如何整合,目標導向的整合,以人為主體的整合,人事時地物的整合,甚至正反意見的整合;對於理想的實現,最 重要的是付之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學習檢討修正,才可成功;至於非營利組織能否成功的要素:共同願景,必須由下而上,不斷聽取意見,才有可能。當這些作成 了,感動鄉親,不僅人來了,資源也是源源不絶。
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其實只是平台,如何讓有理想的人進入這平台,然後整合眾人力量,協助其理想實現,大概是27年來我最重要的工作。
今天是各位人生最關鍵的日子,我簡單說明了如何從一位平凡治療身體疾病的小鎮醫師,因為想澈底根治大家樂症候群的患者,從身體走到心理、社會甚至心靈的層 面;從「開業醫師」,因為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而有「社區醫師」的可能,在此,謹祝福大家,能選擇您所愛,也能愛您所選擇!

Peikang ·
昨天
除了開小兒科醫學會拜訪長輩及探望義雄兄
也接受人間福報採訪
談了一些心得
值得記錄
這是繼幾週前福報記者三人
到新港採訪社區型老人長期照護後
另一採訪
談了許多20幾年來面對生命之轉折時
我的心靈生活
從32年前單獨返鄉開業
27年前成立基金會
而後
父親離開、入閣、又返鄉開業、成立扶緣、回鍋基金會
的一連串心路歷程
包括罹患恐慌症、如何面對恐慌症、
及在公部門服務時
如何應用靜坐
幫助我擔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總指揮官時
指揮桃芝、納莉、汐止東科大火、新航墜機、、等13次災難
以及七年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
及九二一災後重建
等工作
在行政院工作期間
台灣島百年來重大天災人禍
我大概都碰上了
一位單純小兒科開業醫師
若無佛祖保佑
大概很難全身而退
感恩
昨天我提到了多位大師
聖嚴祖師,一行禪師,、、、
如何從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再放下他
學習活在當下
超越自我的人生大道理
感恩釋迦牟尼佛保佑
我有初步的開始
但願
人生路上
可以日日精進
日日了悟!


陳錦煌

陳錦煌

陳錦煌內小兒科診所
現任
就任日期
1981年
個人資料
性別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專業 醫學 社區總體營造
學歷
經歷

簡歷

1952年生於嘉義縣新港鄉北部有「寒地」之稱崙仔,是新港最窮的區域。有九個孩子的陳家,務農維生,極為窮困。陳錦煌於1967年考入嘉義高中就讀,其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70年考入台灣大學醫學系就讀,1977年畢業。 1977年醫師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及格, 1979年至1981年擔任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 1981年返回新港鄉開設陳錦煌內兒科診所, 1987年與新港鄉親共同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擔任第一~五屆董事長至今。 1994年獲得省立嘉義中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1996~1998年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一屆董事 1997年擔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監事。 1998年被天下雜誌選為「影響台灣200人物」。 1998年擔任教育部終身學習審議委員 1999年擔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監事 1999年任衛生署社區健康營造諮詢委員。 2000年獲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獎 2000年5月20日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辭去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港文教基金會聘為創會董事長。 2002年就任行政院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兼任台灣省政府副主席,並就任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2003年辭去政府公職,返鄉續陳錦煌診所醫務。2003~2007年擔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榮獲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獎─醫療貢獻獎」。 2012年再度擔任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參考

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