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自己的教科書自己救(花亦芬)

焦點評論:自己的教科書自己救(花亦芬)


近 來政府以政治力介入課綱編定、並為立場偏頗的出版社護航,讓高中教科書爭議重新浮上檯面。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具有法西斯政黨性格的黨國機器,將教科書視 為鞏固政權的工具。所以應該反思的是:何以黨國機器對教科書(尤其歷史教科書)如此「青睞」?主要迷思在於:大家通常認為,課綱制訂的,就是核心知識體 系;而歷史教科書則代表國家認證過的「標準」知識。在中學教育以考試領導教學的傳統裡,教科書被視為「升學寶典」。學生安心「服用」後,進入好學校機會就 大增。
然而,通過政府審查的教科書,就是「標準 知識」的載具嗎?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在2007年消基會抽檢時,發現高中教科書平均每五頁就有一個嚴重錯誤。在美國,則有一本相當受肯定的歷史補充教 材《寫給青少年的美國史》(A Young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這本書正是為了抗衡美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向來所持觀點而出版。它從原住民、奴隸、勞工權益、女性主義運動等普世人權價值出發,嚴正批判當代 美國「帝國主義」政策,重新引導學生去思考:「何謂美國史」?
換言之,將教科書從傳遞「正確無誤」知識中解構出來,是民主深化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在我們還無法找到比較好的方案解決升學考試「客觀」評分標準的問題之前,老師應讓學生知道,課綱與教科書目前能以「硬性」方式在台灣社會存在,是因為困境未解;而非教科書所言都是對的。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對民主社會而言,沒有什麼歷史課綱是唯一正確的。要守住的原則是,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 德國為例,巴伐利亞州的課綱認為,以自己鄉土為基礎,接著了解世界很重要:「中學歷史教育從多元角度詮釋歷史。內容包括本州各地區以及本州發展過程,進而 包括德國史、歐洲史、世界史。授課內容包含對歷史研究方法的了解,以及如何處理對『過去』的詮釋。引導學生從『問題導向』出發,養成獨立理解歷史發展的能 力;並能省思當代與過去在歷史想像上的差別。」而北萊茵─西發里亞州則認為:「歷史教育應讓學生透過接觸過去以及不同的文化,了解另類思考的產生。並學習 以批判的角度,進行現在與過去的對話。」而首都柏林的高中歷史課綱則以培養學生對民主多元價值尊重的能力為出發點。
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塞陳年 舊事給學生記誦,更非讓學生學習一套「歷史發展脈絡」或特定「史觀」。以目前教科書面臨的爭議來看,至少有三件事是公民社會可以開始做的:第一,解構教科 書是「標準知識」載具的假象。第二,大考中心命題應採引導式,不應因為某些歷史事件「課綱」有列,就認為學生非知不可。第三,仿效「零時政府」,成立「大 家一起體檢中小學課綱與教科書」的獨立運作網站。

以公民力量拒黑手

請各公民團體從民主深化角度,檢討課綱與各版教科書內容;並請學生、家長、老師將教科書上發現的問題上網提出。以公民力量,拒絕黨國黑手,讓不合格的教科書從台灣自動消失。以公民的團結,重新建立教科書與公民社會良好互動基礎,自己教科書自己救。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