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陳耀昌《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福爾摩沙三族記》《島嶼DNA》;歷史小說《三花》;台灣人的「基因密碼」

陳耀昌10.18

兩年前的今天,完成了放射治療時,拍下了這張放射治療卡。
感謝醫護人員去我癌症,家人朋友,給我精神支持,上天祖靈賜我健康再造。這兩年來無再發現象,體力精神俱佳,得以繼續我的3C美夢。
C1是 Cell, 細胞本行,希望未來台灣能有國家型幹細胞庫,造福國人。
C2是 Creation, 文創工作,重點是台灣史小說,貢獻台灣史觀。
C3是Country, 到鄉下踏查,各國遊歷,兼走路運動,不亦樂乎。
(奇怪,貼文後照片不見了!)


天下雜誌2015.8.10
【本期最新文章】台灣 ‪#‎健保‬ 沒條件吃到飽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台灣的醫療支出只佔GDP的6.6%,幾乎是全世界各主要國家當中最低,讓全民有恃無恐,到醫院享受「吃到飽」的醫療保障。
全世界的健康保險機制,大抵都是──保大不保小、保重不保輕的方向靠攏。只有台灣停留在社會主義的最極端,以盡量壓低成本的方式,苦苦支撐資本主義式、追求營利的醫藥系統。以台灣的條件,除非加稅加費,否則也許該考慮量力而為,往保重不保輕、保大不保小的方向修正。‪#‎醫療危機‬

即便是社會主義國家如法國、福利國家如北歐,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
CW.COM.TW


陳耀昌在2004.3 《財訊》有篇《健保烏托邦是"視學暫留"》說得更好,收入《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頁241-249。
現在11年過去了,健保"吃到飽"的資源和品質之紐曲更甚。這是台灣邁向衰亡的命運嗎?




台灣多方面人才開始"井噴"!除了教育部前的了不起的高中生,其他所謂"台灣之光"的新聞,日有所聞。前天跟
陳耀昌醫師(著《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福爾摩沙三族記》等)談起前幾個月前的新書《鄭森》(鄭成功) (份量約金庸小說2~3分冊),他糾正我誤以為是從簡體字轉來的,是台灣的作者,而且章回體小說的文筆不錯.....;陳醫師自己新的歷史小說也將在年末一一推出。......我們這些凡人只知道台南的永福國小為紀念劉永福,陳醫師還會告訴我們更多的"英雄",譬如《胡鐵花》.....;有些台灣人說不定也有"歷史小說基因".....




《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是陳耀昌的第一本書 (通常是最用心的書),還請注意副標題,這是他的部分人生。"台灣男人真命苦"是很重要的統計數據背後的"奉勸",應該請助手3~5年更新一次。"生醫中心"4篇宏文,真是好的科學知識與政策建言。


我還沒親炙陳耀昌老師,不過今天有些事與他有些關係:

1.首先是陳老師推薦一張上周末他新書發表會時,與柯P兩人惺惺相惜,笑傲江湖的照片。其實他兩志趣相通,譬如說: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下午前往台北市第二殯儀館,出席「台北市相驗暨解剖中心」啟用典禮,柯表示,北市府此次動用第二預備金約一千八百萬,將解剖室進行整修,是司法史上的進步,將內部設備現代化,也提升科學鑑識水準......"
這也是陳老師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方向。

2. 希臘新財長呼籲西方/歐洲有共同的文化之根,更應該致力於更經濟平等的歐洲。

約50年前,我的歷史老師已告訴我們,現今的希臘人與古代雅典等人種已很不相同了。希臘的人種和混雜過程我沒研究,不過陳老師的研究告訴我們,台灣的人種是很多樣的,何止是三族的混種。台灣住民有百分之八十左右是南島民族或是來自中國閩粵的百越族與南島民族混血的後裔......


3. 陳老師與我都有些越南經驗。他的文章曾疾呼:越南母親生下的台灣之子將是台灣未來的勢力與資源;他說越南人是很優秀的人種.....。我今天讀到河內大力訓練來台的外勞,因為印尼政府已宣布2017年之後不再輸出外勞。我們與越南的關係將更錯綜。

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島嶼DNA》;台灣人的「基因密碼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5.html
-----
陳耀昌下部歷史小說《三花》?
終於完成大龜文之行:台東。安朔。阿朗壹。南田。大武。有意外收穫。再度體驗到呼喚。

陳耀昌 Erin Wu: 也許我上輩子是排灣?目前規劃的三花,正是分別以斯卡羅,牡丹,大龜文為背景。

-----
陳耀昌《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台北:財訊出版社,2006

《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2006 應該是《島嶼DNA》2015的"前集。陳耀昌教授廣大關懷的層面應沒變,只是有些湩大事件 ,如2003年的SARS 疫情,多寫幾篇相關的觀察和評論。

陳耀昌還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尚未受到同事、世人等的重視,舉個例,上個月台大領導學程的事件 (參考:多人談"領導學程"的 Climb for Taiwan),其實陳教授在2003年6月號就有高見:讓(凱達格蘭學校)學員顯示"堅毅不屈"的課,最佳之練習場不在玉山,而在"台大醫院隔離病房","陪照顧SARS病患的醫護人員三天就夠了.......


-----

Mayer Su 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 和陳耀昌其他 4 人

......等我們吃完飯,喝飲料時就跑到隔壁桌聊天,李重志與陳耀昌醫師聊天太驚人了,一長串人名我都快暈倒了,昨天是一場暈眩的台灣史,陳耀昌醫師點名我一起照相,各位看我如坐針氈的樣子,就知我昨晚是多麼的暈眩,夜裡回去多輾轉難眠。


原來陳耀昌醫師與李重志是舊識,他們一起去日本時,剛好陳耀昌醫師聊及是否要從政救國,但是李重志勸他,您應該要繼續從事醫學研究,陳耀昌醫師真的聽從了李重志的建議,成為台灣的第一個骨髓移植研究、幹細胞專利發明人;同時有感台灣法醫之缺乏,創立法醫制度;昨晚再接一個震撼彈──為人十分謙和處事低調陳耀昌醫師,原來寫了一本賣一萬本的小說,而且有關台灣史!(驚喜連連!)


除了為台灣慶幸有陳耀昌醫師,我要謝謝李重志在to be or not to be的難以決定關口上,順勢幫陳耀昌醫師作了美麗美妙無比的選擇。


回程的路上,不斷地想著應該把「福爾摩沙三族記」拍成電影,讓台灣人更能理解這塊土地上昔日的美麗與哀愁。(剛開始翻閱之後,才知這是真實與想像交織的故事,太有趣了,因為發生地點從台南安平開始說起,如果能夠拍成電視劇或電影,由文字平面的敘述建立起圖像,由故事來帶動老百姓對台灣歷史的好奇心,去探索這塊土地,也許台南可以像韓國將偶像劇景點作為旅遊觀光景點的成功案例。


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點出「福爾摩沙三族記」“整部作品其實是在提醒後人,台灣歷史從來不是以單線主軸在發展,也從來不是以漢人為主導。浹泥沙俱下的歷史力量,浩浩蕩蕩,把那時代的各個族群的生命都匯流在一起,最後沖激成台灣近代史的源頭。陳耀昌醫師注意到原住民、漢人移民、西方殖民,在小小海島上的衝突與衝擊。”


在楔子裡,陳耀昌醫師即表達出他小說的終極關懷──”人類的歷史,是各種不同族群的混種經過。人類歷史的可貴在於族群融合,而不在於戰爭。“









柯文哲提到,他很感謝陳耀昌諮師對他的啟發,甚至鼓勵他勇敢走出台大醫院,最後「搞去當市長」,他笑説,「我相信國民黨現在每天都在悔恨當中,為什麼會把柯文哲搞出來!」




被搞到當台北市長 柯文哲:國民黨每天都在悔恨!-風傳媒

台北市長柯文哲4日上午出席陳耀昌醫師的新書發表會,兩人一見面,就回...
STORM.MG


孫子傑新增了 7 張新相片 — 與陳耀昌



今天上午參加陳耀昌博士「島嶼DNA」新書發表會,於台大人文博物館舉行。台南市同鄉會陳傳岳名譽理事長,陳百棟副理事長,孫森焱顧問,薛淵貴副總幹事皆出席參加。柯市長受邀致詞,並與陳博士就台大醫學院的制度有精彩的對話與批判,柯P說:只有亞斯博伯格症的堅持與陳博士的浪漫才能在台大醫學院存活下來。























徐思淳20150704﹍陳耀昌教授新書發表會相簿中新增了 3 張相片 — 和陳耀昌醫學人文博物館


陳教授的新書,「島嶼DNA」的發表會
本日使用器材: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14-50 mm F2.8-3.5 43系統標準變焦鏡

















今天讀到加拿大政府開明的政策:有資格使用「醫藥用大麻」的人,可享用各種含大麻的「飲料」。
參考陳耀昌"先從「大麻醫藥化」做起" (2012.1.13 蘋果日報),收入《島嶼DNA》,頁 447-49

島嶼DNA

作者: 陳耀昌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5/06/03

繼《福爾摩沙三族記》及《生技魅影》
陳P 藉由 鄭成功與周杰倫的基因密碼(放大)
重新解構台灣血緣與歷史,與您共同關懷這島嶼




  您有百越、平埔、白人,或阿拉伯血緣嗎?

  周杰倫的僵直性脊椎炎透露了什麼?

  鄭成功是自殺而死的嗎?

  幹細胞與再生醫療會成真嗎?

  台灣應該通過安樂死條例嗎?

  為什麼鼻咽癌在台灣特別多?代表什麼?




  稱P已25年的陳耀昌為您解密。

  一本縱橫古今台外,橫跨科技人文,顛覆觀念,擴展視野的奇書。

  身為島嶼現代智識公民的您,不容錯過。




名人推薦

  前原民會主委 孫大川
  財信傳媒董事長 謝金河
  專欄作家 吳典蓉 聯合推薦



  耀昌兄雖然有強烈的本土認同,卻結合史料、大眾信仰、民俗傳說以及基因密碼的對校,證實台灣多元豐富的血脈連結及其延續。——前原民會主委 孫大川




  耀昌兄身上充滿熱力,對社會關懷更是熱情,除了介入社運政治,人權關懷,耀昌兄在他專業領域——骨髓移植,法醫制度及幹細胞治療,都扮演播種先行者角色。這本新書是耀昌兄的作品集,也是他退休之際對自己半生的交代。——財信傳媒董事長 謝金河

  陳耀昌醫師喜歡為歷史翻案,一本《福爾摩沙三族記》,寫活了台灣在大航海時代的精彩故事。若《福爾摩沙三族記》是搶救我們遺忘的歷史,《島嶼DNA》就是講我們茫然不知,深埋在我們血液中、暗藏在我們的基因密碼中的古老故事。——專欄作家 吳典蓉


作者簡介

陳耀昌教授


  成功的播種者(台灣第一位骨髓移植醫師、骨髓捐贈發起人、幹細胞專利發明人)
  熱情的開創者(台大法醫所創所所長、台灣細胞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
  關愛台灣的文創高手(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入圍台灣文學獎、《財訊》專欄作家)
  誤入歧途的政治低手(曾任國大代表、紅黨主席)



目錄


推薦序

知性的解放與捆綁 孫大川  009

「博大精深」看陳耀昌醫師 謝金河  013

為台灣身世解謎 吳典蓉  016


作者小語(上)  020




台灣人的基因密碼

台灣人的疾病人類學初探  024

台灣帶給世界的禮物  035

東方有佳人 遺世而獨立  042

都是梅花鹿惹的禍  050

鼻咽癌密碼  057

談福佬人的父系:閩南人  063

由鼻咽癌看台灣原住民  070

那些來自中南半島高地的台灣人祖先  074

台灣人的荷蘭基因  080

周杰倫的基因密碼  085

台灣人的「歐緣」  090

「今日拜鬼?」  096

「甲」:台灣的荷蘭遺跡  100

在荷蘭尋找福爾摩沙  102

台灣人的阿拉伯血緣  106

鄭成功的DNA密碼  110

新的第五族群  118




台灣史翻案篇

錯亂的台灣民間歷史記憶  126

鄭成功是刺面自殺而死?  134

三太子與鄭成功  144

陳澤與陳永華  149

大眾廟與大將廟  158

八寶公主廟  165

建構台灣英雄史觀  175




建構法醫制度篇

法醫十一年  184

「建立台灣健全之法醫師培訓和進用制度」建言書  206

林滴娟.葉盈蘭.法醫所  217  

醫學院設法醫部 政府應扮推手  220  

台灣需要科技部  223  

科技管理學南韓  227




幹細胞篇

幹細胞的逐夢之旅  232

胚胎幹細胞覺迷錄  244

當幹細胞「種瓠仔生菜瓜」  250

賽揚獎投手&幹細胞醫療風波  255

敢的人捧去吃  259

苦幹實幹幹細胞  263

幹細胞「山中傳奇」啟示錄  267

一夜神奇狂漲的幹細胞公司  273

保存臍帶血是政府的責任  276

蘋果掉下來:細胞的自殺基因  281

迎接細胞治療新時代  286




醫學與社會篇

臨終.人權.KPI  292

非洲醫師啟示錄   295

臨終的醫學與哲學  302

「自殺協助尊嚴死」公投的成熟民主   309

拔管的授權.垂死的尊嚴  316

是訂做「健康寶寶」,不是訂做「救人寶寶」  323

CEO的健康也該透明化  327

賈伯斯的病與死  332

一場生技規範的戰爭  336

超人時代的生技魅影  340

科學界的女神卡卡  346

進化弄人  349

現代提燈女郎  355

雷射醫療船隊下南洋  360

病歷電子化的美麗與哀愁  367

「病歷中文化」不應是「全有或全無」  372

幽門桿菌啟示錄  378

美體小舖的大志  382

同位素.輻射屋.癌  385

從反核到反反核的勇氣與偏見  391

小心核廢料就在你身邊  397

數位醫療時代 台灣的機會  403

解決少子化的唯一祕方  409

利用「台灣多樣性」特色發展觀光  414

「不法良品」收購中心  420

必麒麟街頭的獨白  425

3D台灣  429

密特朗、杜爾、凱瑞—健康政治倫理學  432  

李顯龍、王鼎昌、胡笙—健康、政治與天命  435

蕾蒂齊雅妃vs.雅子妃  438  

科學.政治.大同  441    

向胡錦濤先生進一言  444  

先從「大麻醫藥化」做起  447

Let’s Go Dutch  450




後記

向台灣的無名英雄世代致敬  456




作者小語(下)  462序


推薦序

知性的解放與捆綁 孫大川




  有一種感受先吐為快:閱讀陳耀昌醫師的雜文,給人輕鬆、明朗又充滿知性解放的愉悅感。這是成長以來,我少有的閱讀經驗。




  戰後的台灣,因著兩岸和國際情勢的牽扯,對內對外都處在極端扭曲的狀態,從思想意識、法政外交、教育文化到歷史認知,充滿矛盾、壓抑和虛偽。一九七○年代初冷戰解凍,我們退出聯合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力的釋放,台灣在動盪中衝撞體制,遂有民主政治的演變:解嚴、兩岸開放、修憲及總統直選。在這一段新的變局中,從中央到地方的頻繁選舉,是一切改革最重要的推手;但選舉背後群眾運動的能量,卻不完全來自民主的信念,更多來自族群的動員和選票的考量;這便是一九九○年代之後,台灣族群分裂、藍綠對決、政黨惡鬥的現實。這些現實反映在媒體和網路上,許多公共議題愈來愈難以有理性辯論的空間。綜合言之,一九四五年至今七十年間,無論是前半段或後半段,台灣整體社會環境雖然有所不同,但都處在某種相同的反智氛圍中。不需要理性,也不需要辯論,我們簡化一切;腦袋只有是非題沒有選擇題,我們根本沒有耐心、興趣和時間去分析問題。「知識」的力量讓渡給被綁架、被操縱的民意,台灣早已成為一個有理說不清的社會。




  陳醫師的學思背景和社會實踐經歷,使他有條件突破此一反智環境。耀昌兄在醫學、科技方面的專業名聲我早有耳聞,但真正認識他卻是在「紅衫軍」結束之後。那一天,突然接到他的電話,表示有人推薦我以社會公正人士的名義,協助監督運動過後剩餘捐款的處理。開過一次會,記憶中有施明德、姚立明、許木柱等人;之後,我沒有再直接參與工作,後續情況不得而知。不過,因此和陳醫師成了好朋友。幾次餐敘,發現他交遊廣闊,深入產官學各界;除醫學專業外,他熱愛台灣、擁抱群眾;曾是民進黨員,擔任過國大代表;退出民進黨後,又成了紅黨的核心人物。即便如此,政治染缸並沒有讓他成為一個非理性、無腦袋的糊塗蛋,相反地,學術和政治參與之經驗,引領他跳脫台灣長期以來的反智環境,為我們提供一個健康、可以呼吸、有門、有窗的主體性建構道路。從《生技魅影》、《福爾摩沙三族記》,到今天出版的《島嶼DNA》,耀昌兄一次又一次證明,謙遜的求知熱情,使他在政治、社會紅塵打滾的種種誘惑中,始終得以保持清醒和自由。




  作為一個傑出的血液科醫師,無論自己介入怎樣的政治漩渦,對知識的尊重是耀昌兄立論、行動的阿基米德點。他以嚴格的學術態度,提出骨髓移植、幹細胞研究、醫療環境改革以及法醫制度、科技部設立等等議題和積極主張,這當中毫無藍綠的算計。他雖然有強烈的本土認同,卻結合史料、大眾信仰、民俗傳說以及基因密碼的對校,證實台灣多元豐富的血脈連結及其延續:從南島民族、中原漢族、荷蘭西班牙人、滿族、日本人、阿拉伯人到台灣原住民,陳醫師讓我們認清所謂四大族群的分法,是何等狹隘、貧乏;台灣主體性論述,可以有更遼闊的視野與胸襟,不必淪為政治意識形態之俘虜。




  這樣的族群理解,當然也影響陳醫師的台灣史觀。在他寫《福爾摩沙三族記》的時候,已經展現了他對漢族中心史觀的否定。而今,他更藉考古學、歷史語言學、細菌人類學、人口學等等科學材料,重繪了台灣的地理廣度和歷史縱深。論及歷史人物,他對鄭成功情有獨鍾,還準備寫有關於鄭氏家族的小說。有趣的是,陳醫師以他的醫學專業,判定鄭成功是刺面自殺的,並從心裡分析的角度,指出三太子信仰和鄭成功的關係,使我們對這位「民族英雄」悲劇的一生,有更深刻的認識。耀昌兄對台灣文史掌故和歷史人物保有高度的興趣,他看廟、踏查遺址、閱讀文獻,認為台灣需要建構一個英雄史觀,使我們的年輕人能碰觸到有血有肉的人格典型。文學與史學的結合,因而成了陳醫師寫作另一個明顯的風格,和他的科學理性竟如此和諧相融、天衣無縫。理解到台灣族群的多元以及錯綜複雜的歷史,陳醫師提議可以把「英雄」的想法改一改,建立「台灣感念祠」,他說:




  「只要對台灣社會有大奉獻、有大貢獻,在『身後』仍被台灣民眾長久感動與追念的,不論是哪一國籍(更不論『族群』)、哪一世代,都可以入祠……這些被感念者的事蹟,就可以豐富台灣的歷史,滋潤台灣人的心靈,更重要的,可以促進台灣的族群融合,提升台灣的幸福。」




  同樣主張台灣史的獨特性,陳醫師和那些政客們的觀點何其不同,簡直有天壤之別。




  前不久在陳醫師宴請的退休餐會上,他談到未來生活的規劃,研究、寫作和社會關懷依然是其生命的主軸;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洋溢在整個餐會上,彷彿他又要邁向另一個知性解放之旅。台灣需要這樣的胸襟和大氣!




推薦序

「博大精深」看陳耀昌醫師 謝金河




  在《財訊》雙周刊閱讀陳耀昌醫師的專欄,是很細膩也是很愉快的享受,因為他總是能從很特殊的角度,提供我們知識的線索。




  從○二年以來,耀昌兄在《財訊》雙周刊寫專欄,他總能用最淺顯的語言透析很深奧的學理內涵。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一○年他在《財訊》發表的〈周杰倫的基因密碼〉,我看到這個標題,立刻閱讀此文,才知才華洋溢的周杰倫有歐洲血統,還有僵直性脊椎炎。




  還有一篇是〈賽揚獎投手&幹細胞醫療風波〉,我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球迷,看到賽揚獎老投手柯隆(Bartolo Colon)東山再起,本來就感到好奇,這位一九九七年站上大聯盟舞台的老投手,○九年手臂多傷,本來以為從此結束投手生涯,後來卻從洋基到運動家,到現在落腳大都會,這位一九七三年出生的老投手今年已四十一歲,但投球威力不減,耀昌兄最後揭開謎底是柯隆接受「自體幹細胞治療」。




  耀昌兄擔任台大醫院血液及腫瘤醫師三十多年,是台灣骨髓移植先驅,也是幹細胞研究的開拓者。他在《財訊》的專欄中寫了很多有關幹細胞移植的文章。像是他寫的〈幹細胞「山中傳奇」啟示錄〉,記錄了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弥把成熟纖維細胞變為類似胚胎幹細胞。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耀昌醫師也注意生技產業的股價的反應,在台灣生技股還沒有狂熱之前,他就寫了一篇〈一夜神奇狂漲的幹細胞公司〉,細數 Osiris 這一家成體幹細胞治療公司,一夜之間狂漲一四五%的傳奇。




  幹細胞是十分專業且難懂的領域,但耀昌兄總能透過他的神來之筆,把很多專業且難懂的知識,讓人一看就懂,這是耀昌兄最大的本事。




  但是更令我驚嘆的是耀昌兄對台灣史的精通研究,我看他寫〈三太子與鄭成功〉,深入探索電音三太子風靡全台,成為「台味」代表。這個「台味」的由來,耀昌兄從十七世紀漢人移民台灣,從閩南文化談到廟宇信仰,令人拍案稱奇。




  這篇文章在二○一○年的《財訊》發表時,我就發現耀昌兄對台灣史用力很深,沒想到一年後,他就出版《福爾摩沙三族記》,耀昌兄意外發現他有個荷蘭女性的遠親,意外追出一段珍貴的家族史。他還原了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台灣多元種族的互動,他把三個完全不同的家族在台灣的交會及命運,譜成了動人的歷史篇章,以一個醫師,對台灣的歷史用力之深,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我用「博大精深」來形容耀昌兄。首先是他的知識廣博,鮮少人能及,除了醫學專業,耀昌兄對社會運動關注,對台灣史用力很深,都是他人所不及。耀昌兄身上充滿熱力,對社會關懷更是熱情,除了介入社運政治,人權關懷,耀昌兄在他專業領域,包括骨髓移植,法醫制度及幹細胞治療,他都扮演播種先行者角色。




  他這一生活得精彩,這本新書是耀昌兄的作品集,也是他退休之際對自己半生的交代,《財訊》能與耀昌兄結緣,我們十分珍惜,也期待耀昌兄在退休後,優游自在,有更多「驚人」作品發表!




推薦序

為台灣身世解謎 吳典蓉




  陳耀昌醫師喜歡為歷史翻案,一本《福爾摩沙三族記》,寫活了台灣在大航海時代的精彩故事,在陳醫師筆下,台灣不再是個悒鬱、悲情的所在,那時還很年輕的福爾摩沙一出場,就活躍於世界史,而且是世界史的要角。




  陳耀昌在晨星曉月陪伴下,寫出這些曾被後代政權刻意壓抑、後人無心遺忘的史詩篇章,矢志要「為台灣留下歷史,為歷史記下台灣」。




  如果《福爾摩沙三族記》是搶救我們遺忘的歷史,那麼,這本《島嶼DNA》,講的同樣是台灣的故事,但我們茫然不知,因為這些是深埋在我們血液中、暗藏在我們的基因密碼中的古老故事。




  就像陳耀昌最佩服的作家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本是醫學院教授,二十歲就「平行」發展出第二個研究生涯,研究南島文化,到五十多歲又發展出環境歷史的第三種研究領域。




  同樣的,陳耀昌醫師也「平行」發展出不少研究興趣,台灣史當然是其一,即使是醫學本科,陳耀昌也能悠遊越界,從醫學橫跨到人類學,再輔以歷史,一個立體的世界就此卓然成形。




  〈幽門桿菌啟示錄〉中提到,幽門桿菌的發現,本身就是個醫學上有趣的故事,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兩位澳洲科學家才發現,消化性潰瘍是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會在家族間傳染,這是一大顛覆 ,原來,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傳染病,和生活形態,或緊張過勞都沒有關係。




  這些我們大都知道了,我們不清楚的是,幽門桿菌造就了「細菌人類學」。因為,六萬年前,人類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已感染幽門桿菌,兩者幾乎是相依為命的好朋友,一起遷徙,一面變異,因此人類如何地理分布,幽門桿菌也跟著如何地理分布。




  〈東方有佳人 遺世而獨立〉就鋪陳出,我們的原住民老祖宗從非洲出走後的大遷徙路線。人類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往北向歐洲遷徙 ,另一支則向中亞移動,進入黃河流域,最後這些帶有東亞型幽門桿菌的古早人類向東南遷移到了台灣,成為第一批到達台灣的人類。台灣以東,是大海洋,已無陸地路線可以遷徙,於是這些人類定居下來,成為台灣十六族原住民的共同祖先,而台灣也成為東非人類地球大遷徙的陸地終點站。




  上述是他自別人的研究延伸融合而來,更可貴的則是他的原創觀點,例如鼻咽癌密碼。




  原住民身世解謎,同樣的,閩南人也不只是「居住福建南部」的南方漢人,〈鼻咽癌密碼〉中提到,全世界八○%的鼻咽癌病人集中在廣東、福建、廣西及台灣,陳耀昌的推論是,這些都是當年的「百越」之地,二千三百年來,百越民族雖然被漢化而消失了,從風俗、相貌、姓氏都看不出來,但是卻留下了一種全世界其他民族都沒有的疾病,那就是鼻咽癌。




  陳耀昌認為,鼻咽癌是百越民族的密碼,如果此說成立,台灣人的鼻咽癌現象,顯示了台灣人的「唐山公」,除了漢族血統,竟然還背負著已經消失的百越血緣。




  更奇妙的是,越南當年也是所謂的百越之南,當現在至少一成五的台灣之子,他們的母親來自越南時,我們又在另一個時空,碰到另一群背負著百越血統的人。




  陳醫師專攻血液學,選擇骨髓移植作為終生事業,並完成台灣首例骨髓移植。此一專業領域讓他注意到〈台灣人的荷蘭基因〉。一九九五年左右,日本的骨髓登錄庫才募集了差不多六萬人,就有七成五的日本人可在耳中找到HLA(人類白血球抗原)相符合者。相較之下,台灣那時骨髓登錄庫已經將近十萬人,但只有六成台灣人可以找到HLA相符的捐髓者。陳耀昌形容,台灣人的血統真的很「混」。




  有趣的是,陳耀昌從醫師專業注意到台灣人種血緣的複雜性與多樣性,最終還是回歸台灣史,「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孤立封閉的台灣其實只是想像,血液說明了我們不知道的台灣多元故事,《福爾摩沙三族記》也許就是在此視角下誕生。




  從疾病看歷史,從一個細胞也可以了解到社會、甚至哲理。老年人得淋巴癌,總可以和平共存一段時間,這是因為成熟的淋巴細胞死得太慢,〈蘋果掉下來〉指出,這是人類的「凋亡基因」因突變而失去調控功能,這群「老而不死」的細胞愈積愈多,就成為癌症。而「凋亡基因」的原文 apoptosis,apo 是 apple(蘋果)之意; ptosis 則是掉下來(falling); apoptosis 正是「蘋果熟了,就掉下來」。




  陳耀昌除了讚嘆生物體之神奇,神奇到會在自己的細胞內安裝「自殺基因」,他的體悟是,蘋果熟了,就掉下來。那麼,人老了,就非凋亡不可,這是大自然鐵律。但反觀現代科技,似乎正逆向而行。




  也許,這正是陳耀昌的老派人文醫師風範,雖是研究幹細胞治療的先行者,但「幹細胞」系列所收集的專欄,每一篇念玆在玆的就是新科技的倫理命題,也是少數點出幹細胞在臨床應用有罩門,對社會現況不一定正面的迷思。這些保留意見,在以商業利益導向的一片叫好聲中,成了關鍵的「minority report」。




  〈超人時代的生技魅影〉正是憂心,生醫科技已可以讓人變成超人,偏偏生醫科技專家往往人文素養相對不足,這些也許是電影的最佳素材,但終有一天會造就人類的悲劇,陳耀昌力倡ELSI﹕任何先進科技計畫須有三至五%預算用於談新科技對倫理(Ethical)、法律(Legal)與社會(Social)之影響(Impacts)。




  好一個老派人文醫師,這本書誠如陳耀昌所言,是對自己半生的交代;對讀者而言,則是一次閱讀的享受,就讓這位老派醫師不帶偏見的、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台灣世界吧﹗




作者小語(上)

  

  二○一四年五月,台大醫院同事告訴我,七月二十六日要幫我辦「歡送宴」,我才猛然想到應該在退休之際出版一本書,來作為對自己半生的交代。




  我的中、小學教育,是鼓勵學生要當「有志之士」,要能「經世致用」。在大學時代,我的role model 是胡適之、傅斯年這種開創社會新局的播種先行者,或羅素、愛因斯坦那種具真知灼見,對人類社會充滿關懷的智者。因此我長久以來,以先行者自勉,期能為台灣醫療或社會開拓新領域,注入新觀念。




  我二十五歲服完兵役,進入社會,迄今正好四十年。在學術圈中,我在台灣的骨髓移植、法醫制度、幹細胞治療,都扮演了播種先行者的角色;也一本關懷社會的初衷,介入社運政治、人權關懷;更高興台灣史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廣受好評。回首半生,也算無愧於先人、社會及國家了。有愧的是對家人,付出太不夠。




  這本書不同於前輩教授退休時習以出版的自傳或論文,而收集了數十篇過去發表於雜誌、報章專欄的文章,可說都是我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及建言。我自己很喜歡顛覆台灣人血緣及翻案台灣歷史的兩個單元。在「法醫」的單元內,我放進了一些我親身參與的制定《法醫師法》和創立「台大法醫學研究所」過程中的文件,應具歷史價值。為了 update,我在五個單元之前都新寫了引言。




  感謝孫大川、謝金河、吳典蓉為我作序,特別是大川兄與金河兄都是眾所皆知的大忙人,真是銘感於心。感謝印刻張老闆,願意在極倉促之中為我出版這本書。也感謝《財訊》曾嬿卿、《非凡新聞e周刊》李美惠,讓我可以在財經雜誌專欄不限題材,天馬行空。最後感謝十多年來的兩位助理陳佳慧與廖祺財,總能在最後一分鐘幫我把文稿搞定。




作者小語(下)




  本來希望這本書在我退休前出版,但我對文字的龜毛,「一書既出,駟馬難追」,三挑四改之後,就拖了下來。




  過去半年的退休日子,並不比退休前空閒,反而覺得擺脫了 full time job 之後,時間更有彈性,有更多的夢想待開發完成。再回想到二○一三年那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抗癌日子,更感謝上蒼能重賜我健康的身體,希望在未來七至十年之間能完成兩大心願:




  一、身為醫者,希望能自對病人的「一對一治療」,進入「一對眾製藥」。我很幸運,在臨退休之際,與林泰元老師共同研發的胎盤幹細胞專利,可望獲得青睞,完成「技術轉移」。更希望不負期待,更進一步與技轉公司共同打拚,成功製造出台灣第一個有品牌「細胞藥物產品」(cell medicine product)。一則醫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二則為台灣的「細胞治療」產業創立新局,進入國際。




  二、繼《福爾摩沙三族記》之後,希望能完成「台灣命運三部曲」,以台灣原住民與外來民族的互動為主題。第一部是與西方人,第二部與日本人,第三部與清廷。退休後,有空就寫第一部《傀儡花》,已完成粗稿。希望二○一五年能順利推出。




  先大膽說出這兩大心願,以示破釜沉舟之心,鞭策自己完成。






*****陳耀昌


真謝謝新頭殼,謝謝楊師母,竟然能翻出我四年前的演講。沒錯,鼻咽癌是古代百越族的重要的基因密碼。台灣人的鼻咽癌家族,表示他們是百越族的後代。鼻咽癌也是台灣的「國病」之一(例如李登輝之子,劉憶如之父),顯示他們都是百越後代。「百越」的名稱雖然己消失二千年,但他們的DNA猶存,存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台灣,越北及東南亞華人。詳情請見最近由「印刻」出版的拙作「島嶼DNA」。








台灣人「基因密碼」 左右特有疾病罹病率


新頭殼newtalk | 涂鉅旻 台北報導


發布 2011.07.29 | 06:18 PM | 更新 2011.07.29 | 06:28 PM





臺大醫學院教授陳耀昌今(29)日指出,包括鼻咽癌、僵直性脊椎炎、幽門桿菌、T細胞白血病淋巴癌等疾病,都與台灣的族群複雜性以及基因遺傳有著深厚的關係。圖片:涂鉅旻/攝。


解讀台灣人的「基因密碼」!臺大醫學院教授陳耀昌今(29)日指出,包括鼻咽癌、僵直性脊椎炎、幽門桿菌、T細胞白血病淋巴癌等疾病,都與台灣的族群複雜性以及基因遺傳有著深厚的關係。

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主辦的第三次「優沙龍」聚會,今日中午在福容大飯店舉行,陳耀昌以「從疾病觀點看台灣人的基因密碼」為題,解說國人基因遺傳與台灣特有疾病間的關係。

陳耀昌指出,以鼻咽癌為例,其源頭來自「百越」地區,雖然在秦、漢時期,百越地區被漢族征服、漢化,但經過兩千餘載寒暑,全球鼻咽癌的病例,仍高度集中於中國閩、粵,以及台灣等地區。在台灣每10萬人之中,約有7到8人罹患鼻咽癌,其中客家人罹病機率高於河洛人。此外,家族基因亦是左右罹病機率的關鍵,根據台大醫院的報告統計,如一等親之中有人罹患鼻咽癌,其罹病的危險性是常人的19.2倍。

此外,陳耀昌指出,原以為遺世獨立的台灣原住民,應非鼻咽癌的好發族群,但根據相關報告的結果顯示,部分高山族的鼻咽癌罹病機率,還比台灣漢人還來得高,其中布農族、排灣族的罹病機率皆為台灣漢人的兩倍;相對地,泰雅族、阿美族則是發生率最低的種族,罹病率約為台灣漢人的一半。陳耀昌認為,位於台灣南方的布農族、排灣族,其基因可能受到漢人稀釋程度較少,因此罹病率較高。

陳耀昌說,「HLA-B27」為診斷僵直性脊椎炎的唯一標準,歐洲白人有此基因者約佔8%、台灣人則佔5.5%,其中平埔族人數多於高山族;而擁有此基因的人,其中有10%~20%會發病。此外,「HLA-B27」的亞型「HLA-B2705」為歐洲人特有基因,漢人之中也只有1%的台灣人擁有此基因,因此可以合理推測,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應為荷蘭人的後代。

陳耀昌表示,台灣自17世紀左右,遭到歐洲人與明鄭王朝的統治,台灣的白人數量在荷治時期達到最高峰,當時有部分西班牙、荷蘭男子與平埔族女性生下後代;而鄭成功攻克台灣後,留下一部分荷蘭女眷強迫許配給其麾下大將,根據地緣與歷史背景,可合理推測其罹病原因。此外,幽門桿菌、T細胞白血病淋巴癌等,也可分追溯至原住民與明鄭王朝。

會談過後,陳耀昌和與會來賓分享其他病理知識,陳耀昌表示,年過30的民眾生病如同「抽籤」,意指家族遺傳對於疾病有著明確的關連,不過抽菸會增加誘發疾病的機率,所以應盡量避免。



















江燦騰


......今天下午,診號2,是主治醫師陳耀昌教授退休後的,我的第一次回診.血液與糞便是上星期三抽驗的,今天是看抽驗結果的報告.


我在陳耀昌教授翻看病歷資料時,還是有點不安.我馬上主動開口,問說一切還好?陳教授像往常一樣,微笑點頭說,很不錯啊,一切都很好.於是,整個懸念,就頓時化解無遺.又可以開心度日了.


在等待陳耀昌教授寫下次回診單,我順口問了陳教授的目前寫作狀況.他說,搬家的事,還要一星期.之後還有一本書要處理,所以估計到九月中,他的小說初稿可以完成.......






















2012年5月第098頁







幹細胞專家陳耀昌的福爾摩沙夢




文‧蘇惠昭 圖‧莊坤儒












他的左手研究幹細胞,右手書寫為文;他是國內血液及腫瘤科名醫,也是台灣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第一人。但從2012年起,他寧願人們以歷史小說家看待他,他是63歲的文壇新銳──陳耀昌。




德國科學家曾發現一種「短眠基因」,擁有這種變異基因的人一天只需要睡4小時就一整天生龍活虎,他們多半樂觀外向,而且可以一心多用,「短眠基因」成就「短眠精英」,典型例子就是文藝復興大師,從科學到藝術跨越多種領域才能的達文西。




陳耀昌也屬於「短眠精英」一族,他是醫生、教授,是幹細胞專家,是專欄作家,還是6個孩子的父親;除了經濟、法律,他什麼書都讀,事事關心。他一天只睡4小時,不必吃維他命也精力充沛;無時無刻都在接電話和上網蒐尋資料,出差5天會帶上10本書。




他最愛對醫學院學生說,人生並不是一條鐵軌,比較像一條有支流的河川,充滿了機會與驚奇,讓你可以多元化或跨領域。



左手科學、右手文學的名醫




現在要定位陳耀昌多元的才能,又更加困難了;一直以來他都是血液及腫瘤科名醫,幹細胞研究開拓者,並在數家雜誌撰寫專欄,以「冷血刺客」自命,但從2012年起,他寧願人們以歷史小說家看待他,稱他是63歲的文壇新銳,他會呵呵哈哈大笑,很high、很快樂,一種「終於為台灣歷史做了一件事」的意氣飛揚與心滿意足。




2012年新年《福爾摩沙三族記》出版,這天陳耀昌在他的部落格「縱浪大化篇」貼上對出版社和讀者的感謝文。




他不敢想像自己有一天能寫出一本二十多萬字的歷史小說。




回到那神奇的一天。2009年7月9日的深夜:陳耀昌的腦中儲存著各種數字,他在韓國的旅館,一如平常的晚睡,頭腦心思也一如平常的高速運轉。




或許因人在異鄉,他暫且把已經領先台灣一大截的韓國生技醫學研究報告放到一邊,他想的是17世紀的台灣。年輕時他就對歷史興趣濃厚,閱讀的範圍從世界史逐漸走向台灣史,最後聚焦於荷據時期史,發表過幾篇文章。



追溯「我的祖先是外國人」




但觸發他寫「台灣人的荷蘭查某祖的故事」,來自七、八年前一次回到台南府城故鄉掃墓時,七十多歲的叔叔忽然對他說:「我們家的第一代查某祖是一位荷蘭女性」。




「轟!」陳耀昌被這天外飛來的「新聞」炸了一下,他是情願相信的,證據在他外顯的鬈髮、濃毛、落腮鬍以及父親的高大身材,但因家無族譜而無從查考;不過這反而給了他很大的想像空間,小說的起點,不就是知識所不及的想像?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重要」,想像有時比歷史更接近真實。




歷史充滿謎團,人類的身體亦然,每一個醫生都是偵探,在知識的基礎上,「神探」陳耀昌想像那個西拉雅原住民、荷蘭人與漢人共同印下足跡的福爾摩沙,他們的文化碰撞、基因交換與愛恨情仇;想像那個台灣初初登上國際舞台,許多人都會說多種語言,「早已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年代。




他大膽的假設和想像,再步步為營的推理,生平第一次有了撰寫一本荷據時代歷史小說以拆解謎團、逼近真相的念頭。




到2009年那一夜前,他至少讀過六、七十本相關書籍,最重要的當然是台灣的荷蘭史專家江樹生譯注的四大冊《熱蘭遮城日誌》和《梅氏日記》,前者是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的基本史料,後者為紀錄鄭成功最珍貴的史料。



建構台灣史英雄:鄭成功




動筆前,陳耀昌寫了一篇可視為小說序曲的「建構台灣英雄史觀」文章,大意是說台灣史之所以不夠精采,疏遠於大眾,就是少了《三國演義》關羽、張飛、曹操、諸葛孔明那樣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召喚台灣歷史上的英雄捨我其誰?




那一夜,就在旅館提供的信紙上,鬼使神差一般,不過兩小時,陳耀昌動用累積的知識和靈感,就把小說的大綱寫完,起始點出乎意料的順利,望著這張設計圖,他大受鼓舞,彷彿飛上了天,抓住飄浮的夢想。




真正密集動筆是隔年夏天,這之前,看病以外的時間他都在推想小說布局和情節,坐車想、搭飛機想,一開始進度緩慢,散漫而破碎的史料必須精心補綴,細細拼湊。不過一到鄭成功登上舞台,資訊量就跳躍式的大幅增加,如此或慢或快寫到2011年春節假期,全家人到日月潭過年,他還關在旅館埋首於鹿耳門之戰,這一戰役史料豐富充足,寫起來十分過癮,如有神助,面貌模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紙頁之間有血有肉的復活了。




「下一步是希望能把這本小說拍成大河劇或電影,」如果可以由李安導演,陳耀昌繼續大膽的想像,想必是國際級大片,書中跟隨父親從荷蘭來到台灣傳教的女主角瑪莉婭,由誰飾演呢?演過《純真年代》的薇諾娜瑞德年紀恐怕不太適合,《神鬼奇航》的綺拉奈特莉不錯,鄭成功呢?對,就是金城武,他和鄭成功一樣都是中日混血兒。



大河劇的熱血交會




把台灣荷據歷史從學術研究釋放出來,進入大眾,《福爾摩沙三族記》是一個遲來的開始。




或者是天意吧,陳耀昌認為,天底下可能沒有一人比他更有條件寫《福爾摩沙三族記》,他出生於一步一史蹟的台南府城,他有一位可能性很大的「荷蘭查某祖」,他長期爬梳台灣史,熱愛舞文弄墨,他的醫學專業,加上寫過《侏羅紀公園》等暢銷小說的美國作家麥可克萊頓和日本大河劇的潛移默化,《福爾摩沙三族記》正是一部由血緣、地緣、歷史、文學、醫學和日本大河劇交會震盪而誕生的小說。




但這也是一件沒有超級熱血就做不到的文化工程。




蒐尋陳耀昌的資料,會發現朋友多半用「熱血」來描述他,把他的行醫故事拍成電影,名字毫無疑問就是「超熱血醫生」。




陳耀昌來自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是醫生,弟弟也是醫生,在美國開業。陳耀昌結束美國芝加哥醫院血液研究員高薪工作回台的那一年,有人問他弟弟,「他為什麼願意回來?」弟弟回答說:「我愛科學,他愛群眾。」




這個答案其實不夠完整,陳耀昌並沒有不愛科學,而是他的情感太豐盛。1977年「中壢事件」爆發,他是台大醫院內科總住院醫師,那是黨外在街頭為爭取民主流血抗爭的年代,當他看到聯合報上一則「中壢警局被焚」的報導,當下為「台灣民眾終於站起來了」而流下眼淚;1979年「美麗島事件」時他人在美國,在冰天雪地的芝加哥拚命蒐集美麗島大審的相關剪報,並奉施明德、林義雄、呂秀蓮等人為民主先驅。



幹細胞研究先驅




他的熱血用之於研究,胎盤幹細胞是他的專長,正在進行幹細胞的免疫治療研究。




談到他的專業,陳耀昌再三強調,幹細胞具有「修補」功能,而不是「再生」,媒體常使用的癌症用藥「標靶治療」也應正名為「導向治療」,以免誤導。




此外,幹細胞還有免疫和細胞保護的作用,除了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他的實驗室已經完成初步的動物實驗,就是可以仿照核能外洩狀態,讓老鼠曝露於輻射中,再施以幹細胞注射,結果發現有些老鼠可以存活下來。




陳耀昌說,我們有一座世界上距離首都最近的核電廠,萬一發生災變該怎麼辦?原委會必須未雨綢繆,建立幹細胞庫以保護受輻射污染的人民度過急性期,這正是他的研究目的。「我做研究不打高空,一定針對台灣的需要,要對台灣有所貢獻。」




他的熱血用之於行醫,他的醫術高明,對病人噓寒問暖,「用小學五年級學生懂得的語言和病人溝通」,診間病人總是像粉絲一樣苦苦等待,政商名流和市井小民都可以要到他的電話。




他的熱血也用之於關心政治,1995年加入民進黨,擔任過國大代表,前總統陳水扁貪腐事件發生後,為求超越藍綠,他跳出來組紅黨,任黨主席;紅黨建黨宣言滿布著一種顯然來自於黨主席的浪漫,它引用了美國作家馮內果《沒有國家的人》一書放在卷首的一首小詩:「善,沒有理由戰勝不了惡,只要天使們能像黑手黨那樣組織起來。」




A Man Without a Country (subtitle: A Memoir Of Life In George W Bush's America) is an essay collection published in 2005 by the author Kurt Vonnegut. The extremely short essays that make up this book deal with topics rang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humor, to problems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o Vonnegut's opinion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Most prevalent in the text, however, are those essays that elucidate Vonnegut's opinions on politics, and the issues in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often from a decidedly humanistic perspective.[1]






以科幻小說家克萊頓為偶像




熱血的另一層意義,正是浪漫。陳耀昌是熱血的電影觀眾、小說讀者,他欣賞麥可克萊頓的每一本小說。




「克萊頓先蒐集大量資料再研究、消化,寫成小說,每一部小說的主題都不一樣,是我的偶像。」克萊頓2008年死於淋巴癌,陳耀昌為此傷心不已,恨不得能夠親自上陣為他治療,「我一定能把他醫好」。


John Michael Crichton, MD was an American best-selling author, physician, producer, director, and screenwriter,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in the science fiction, medical fiction, and thriller genres.Wikipedia







擔任過日本東京大學客座副教授的陳耀昌,還是一名熱血的哈日族,最迷弘兼憲史,但迷的不是他最著名的《課長島耕作》,而是《黃昏流星群》,那是只有經歷過許多人與事,才能體會的中老年人的愛情故事,一種不滅的浪漫追尋;他也哈日本大河劇,從《利松與家》開始,《天地人》、《戰國三公主》、《篤姬》、《龍馬》,播出期間每天晚上準時收看,這證明一件事,只要晚上不去應酬,名醫也有時間看電視。




他更憑著一股熱血撰寫文章。剛上大學,陳耀昌的作文就被國文老師大力誇讚,「寫作」本來就是他一個隱隱未萌的夢,所以當《財訊》、《非凡》雜誌邀請撰寫專欄,他「不亦快哉」的振筆疾書,專欄後來集結成兩本書,《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是陳耀昌第一本中文著作,書中討論生物科技、高齡人口危機,直指少子化問題,並挺身為外籍新娘辯護。「台灣社會一直充滿了窮小子奮鬥成功的動人故事,這些飄洋過海的外籍新娘所顯示的勇氣與勤奮,豈不像極了當年台灣的窮小子,只是她們母國的大環境不如台灣,有些良材未有磨礪的機會;如何讓外籍母親融入台灣,如何讓新台灣之子有個良好成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冷血刺客之台灣秘帖》則拆成「台灣歷史」、「台灣政治」、「台灣社會」、「兩岸」4個部分;《福爾摩沙三族記》裡的鄭成功和陳澤,在書中的「台灣歷史」就已經登場。




陳澤是鄭成功麾下最重要武將,娶過荷蘭女子並產下一子;陳永華是鄭成功之子鄭經所倚重的文臣,兩人在台灣史上竟然被視為同一人,史家連雅堂整部《台灣通史》全無一字提及這位登上鹿耳門第一人的陳澤,陳耀昌因此連寫3篇「陳澤與陳永華」以釐清史實。



還原一個逝去的年代




所有的熱血最後歸向一部歷史小說。因為嚴謹的研究與論文寫作訓練,對陳耀昌來說,蒐集與整合資料再重新組合,並非難事,這是寫歷史小說的基本功。




因為讀寫過太多的手術同意書,他懂得必須使用淺白的文字清楚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醫學專業,他敢於「大膽推斷」鄭成功的猝逝不像心肌梗塞或腦中風,也非見諸文獻的「抓面而死」、「咬指而死」、「掩面而死」,而是自殺。




「以鄭成功死前的精神狀況、他的家族史、他的個性,他悲憤自盡,自殘是非常合理的。」




因為熟讀克萊頓的小說,他知道如何在資料與資料的夾縫中編織與填空,知道小說要如何寫才能兼有知識的厚度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大眾讀者,造成影響力。




日本大河劇的一個核心精神,是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一個人只要忠於職守都是正面人物,這一點深深影響陳耀昌的人物塑造,例如小說中的荷蘭長官揆一,他把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都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書寫。




陳耀昌透過小說,還原了一個逝去的年代,三百多年並不遙遠,他估計,台灣人有荷蘭血統的人比我們想像的多,大約有一百萬人。三百多年前曾經有的國際化融合了閩南漢人血液中的冒險精神,形成獨特的台灣文化,一代一代演化,紀錄在基因中,成為台灣這個貧瘠之島後來的發展,及其命運的密碼。




在《冷血刺客之台灣秘帖》一書的自序中,陳耀昌藉由電影《齊瓦哥醫生》和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寫下一段動人的表白。「做為一個醫生,我希望我能兼有同行齊瓦哥的善良與文筆,以及托瑪士醫生(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主人翁)的率真與不媚俗,但能免於他們的孤獨與軟弱,而能號召群眾,力挽頹勢,在台灣歷史上盡一個超越醫生角色的知識份子的綿薄之力。」




那是2008年,3年多後,因為《福爾摩沙三族記》,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飛翔和超越。























































「把我搞去當市長」 柯文哲:國民黨天天悔恨

記者朱蒲青/台北報導 2015-07-04 14:21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出席醫師陳耀昌《島嶼DNA》新書發表會。(朱蒲青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出席醫師陳耀昌《島嶼DNA》新書發表會,柯文哲大力讚賞陳耀昌,因為陳耀昌的啟發,讓他勇敢的嘗試新的東西包括走出台大醫院,最後被搞去當市長,現在國民黨應該天天都在悔恨。另外他鼓勵目前在台大醫院的醫生,可以嘗試更多可能,如果願意走出白色巨塔「台大醫學院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會更大」。




陳耀昌今天上午在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舉行「島嶼DNA」新書發表會,過去同僚柯文哲出席力挺,他說,自己是在醫學系4年級就認識陳耀昌,當時他在骨髓移殖成就讓他很佩服,陳耀昌也是台大醫學搞政治的第一人,原本自己選舉要找陳耀昌募款,但交友不慎,反而被對方給反募款。




柯文哲以「浪漫」形容陳耀昌醫師,現場也不忘虧他一下「女人也比較多,有興趣的領域也比較多」,不過他誠實說「我是沒有那麼…有點嚮往啦!但沒有那麼厲害」,這樣的特質,也讓他勇敢去探索這個世界,嘗試很多不同的可能,包括他自己受陳耀昌的啟發,勇敢走出台大醫院,現在他被搞成台北市長,他我相信國民黨每天都應該在悔恨當中,為什麼去把柯文哲給搞出來。




但話鋒一轉,柯文哲認為,台大醫院對社會應該可以有更多的貢獻,他引述敏盛醫院院長楊弘仁說「在我們台大醫學院 埋葬台灣最多的人才」,認為台大醫院的同仁,如果願意思考全新事務,願意把頭抬起來看一下台灣的社會,台大醫學院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會更大;如今的台大醫院就像座五指山,把孫悟空們都壓在地下。




柯文哲也提到,所謂「成功」定義要改變,醫師的升等制度已經像科舉制度,把知識份子的志氣消磨,並造成反淘汰,讓有能力的人反而待不下去,單一價值體系對成功的定義,反而埋葬臺灣100年來優秀學子,應該檢討為什麼讓學生都失去了創意及銳氣。他笑說自己是因為有亞斯伯格症的特色「無所謂」,不然絕對是熬不過去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