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練乙錚 Joseph Lian Yi-zheng:《信報》的專欄停刊。本土論述更接近港人六四初心;AlphaGo黃士傑.強國的屁股眼;社運派系分裂乃常態 陰謀論屬無知者心理;「我很放心」。香港9.30.晚上10點半:14.9萬人佔領街頭。。晨曦來臨香港,堅守政總外的市民紛紛歡呼。香港學生民主運動拉開「佔領中環」序幕 ;香港在哭泣 6萬人爭民主 警催淚彈驅離;「像大衛戰巨人」外媒頭條報導

《信報》以改版為由,8月起前主筆練乙錚的專欄被停刊,《信報》總編輯郭艷明周五以電郵通知練乙錚。信報創辦人林行止今日在該報專欄提到,儘管總編輯對人事調動、作者去留,有絕對決定權,但是「改版停欄」的決定如此倉卒,「對一位在不同崗位服務報社四分一世紀、說得出與《信報》『榮辱與共』的『資深評論家』來說,一通冷漠無聲的電郵便砍斷多年關係,老編無論是出於什麼苦衷、受了什麼壓力,這份輕率的決絕,實在是有辱斯文,未免太失禮了。」
林行止又說,假如自己仍主持《信報》,即使練的言論已觸及報社立場的底線…

林行止:香港大氣候人謀不臧 信報小氣候不惜人才
//讀練乙錚先生的〈別了《信報》〉(下稱〈別了〉http://hktext.blogspot.tw/2016/08/newspaper.html),不無感觸。練教授與《信報》結緣,始於二十五年前(一九九一年),當時他與幾位大學(科大)同事為《信報》合寫一個專欄,筆者對幾位作者認識不深,亦乏交往,只是透過文字而對練氏的識見筆力,十分佩服。九六年初,沈鑒治先生任滿退休在即,筆者向剛開始追隨前輩學習報務筆政的小女在山建議,爭取羅致時任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的練乙錚、出替一再延後退休的沈君。練先生棄教從媒,《信報》向大學成功挖角,在香港算是絕無僅有的先例。
歲月匆匆,四分之一世紀的光陰,練先生在《信報》擔當過幾個不同的角色,包括早期的專欄撰稿人、香港主權回歸前後幾年的總編輯、《信報》股權易手後的主筆和其後的個人專欄作者,無論他的崗位是什麼,其為報社重用則一,那是因為他在政經方面的過人素養和剖析力。他思想周密,下筆審慎嚴謹。他在〈別了〉說自己因為念數學而非傳媒科班出身,因此「書寫從來都十分吃力」,筆者只知道他寫社評的日子,回到報社便足不出辦公室、埋首「緩」書,一寫便是八九小時;經過幾近二十年的歷練後,以為他早已成為「熟手工」,哪知〈別了〉說他每周兩文「總得花我五個以上工作天」,而工作天是每天為張羅稿事起碼工作十三四個小時。一位作者之所以能夠成名,擁有大量的追隨者,確實不會是「無端端」的。
練博士不會盲從建制,卻也不是存心與建制作對的知識分子,那從他在出任本報總編幾年後,欣然應聘到董建華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工作可見;可惜他就任不兩年便遭解聘,原因不是不能勝任「智囊」的工作,而是因為走上街頭示威而丟官,這是回歸後中國人當權,凡事講求齊心,不留空間與公還公主張、私還私有個人立場的見證。特區政府容人和用人量度顯著收窄,那是香港的大氣候。//
【致《信報》總編輯郭艷明的公開信】
堅守言論自由 關注練乙錚專欄被撤走
我們是一群愛惜《信報》的前任及現職員工,就《信報》管理層突然以改版為由、撤走練乙錚的專欄,令我們大感困惑和憂慮。多場選舉將至,以總編輯郭艷明為首的管理層突然在這個時候作出這項決定,難免令人聯想到是個政治決定、為當權者執行滅聲任務。在這個風雨飄搖、新聞及言論自由受壓迫的年代,我們十分憂慮《信報》已淪為下一份失守的報紙。
無論是《信報》中人、還是讀者,均知道練乙錚對《信報》的特別意義及重要地位。這不但因為練生曾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大學教授等輝煌履歷,或是他曾任《信報》主筆及總編輯,而是他的評論見解精闢、獨立敢言,每每中正當權者的要害,他的評論對社會、甚至政治圈均極具影響力。
練生的評論欄目,一直與辦報人林行止、前首席顧問曹仁超是評論版的三大台柱,亦是《信報》的靈魂,多年來不少讀者因為評論版的威信及見解而訂閱《信報》。據我們了解,練、林兩位文章亦一直高踞《信報》點擊率,可是待遇卻不成正比,練生前一段時間不獲續約、其後網上宣傳練文幾乎絕跡,如今 閣下更以改版為名、移走練老專欄,不論從聲譽及實際商業效益,決定令人費解,更令人質疑練生遭有計劃、有部署地針對,背後或有不可告人原因或授意。試想想,有哪一位總編會移除一個瀏覽量長期處於十大排名、甚至比《社論》更具地位的評論欄目?
2003年七一大遊行兩日後,練生在刊出《信報》三十週年贈言中曾這樣說:
「我認為《信報》最獨到的優點就是兼容並蓄。報道新聞,除了快、準、深入,它往往能提供『增值服務』-不同的人對事件的觀感、不同國家或地方對相同問題的處理方法。這個優點,在評論文章的篇幅裏,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各派經濟學者可以暢所欲言,各種政治觀點更是百花齊放。保守的大商賈可以撰文論述為什麽香港不應有更民主的選舉,開放的社會工作者也可以大力鼓吹利益和權力重新分配;有北美華僑親北京反布殊的聲音,也有國內同胞反北京親西方的吶喊;文化版既有前衞觀點的活潑輕奮,也有古典價值的濃郁深沉。《信報》有本身清晰堅定的立場,版面上卻容得下相反甚或敵對的意見和人物。在中華大地上,講立場並不稀奇,偶爾寬容一下也不是沒有,但能實踐寬容三十年如一日的,實在罕見。就讀者而言,我敢說,那些每天細心兼讀而不是偏讀《信報》、盡量吸收它的好處的,立身處世必定比一般人寬弘大量,做學問搞投資也會比其他人客觀周全。僅此一點,《信報》便應賺得了它的生存權利而有餘,能俯仰於天地之間而無愧。」
如今社會分化嚴重,爭拗不斷,較2003年更甚,本是《信報》更需要發揮練乙錚提及暢所欲言、兼容並蓄的固有優點,如今《信報》卻將提倡這種精神的先行者回絕,實有愧讀者。報章改版、專欄調動以配合讀者需求是無可厚非,但如果改版只是一個名目,實質是政治及言論審查,只會令本港再失去一個具公信力、反映真實意見的言論平台。
我們希望決定今次安排的總編輯郭艷明,可以公開回應以下兩點:
1)交代終止練乙錚專欄的真正原因;以及
2)撤回終止練乙錚專欄的決定

2016年8月1日



// 多謝所有關心我的人,包括傳媒、政界和學界的讀者、朋友、同事、同文,以及一些素未謀面的中外人士。不少人替我感到不平,我都心領,但希望大家節怒。

我其實不難過,反而感謝《信報》讓我斷斷續續佔用它的版面整整二十五年;我在信報寫評論,是從1991年開始的,到今天剛好四分之一世紀。97之後,特別是在這幾年的氣候裡,報紙還容忍我在專欄裡「大放闕詞」直到上周,想必是有人替我擋了很多風風雨雨,所以儘管今天要封筆了,我還是心懷感激。 //



別了《信報》 | 練乙錚 | 立場新聞
來不及在我的專欄講的七句話,請大家代我表白: 一、多謝所有關心我的人,包括傳媒、政界和學界的讀...
THESTANDNEWS.COM












// 練乙錚先生是極具份量的評論員及香江一大健筆,他與林行止先生的文章,都是《信報》讀者、政界、商界和知識界的必讀之作,多年來深受市民的愛戴、支持和肯定,其江湖地位難以代替。


9月立法會選舉前夕,梁振英未表態是否角逐連任前(梁曾説不會早於9月)的敏感時刻,《信報》突然妄動刪走練乙錚先生的專欄,評協及記協認為《信報》的動機可能大有問題,此舉或許是不想某些聲音和有影響力的評論人繼續發聲,以免影響選情和局勢。《信報》作為社會公器,為何「改版」要改走練乙錚?《信報》欠廣大讀者和市民一個清晰的交代 .... //














記協、評協:對《信報》停練乙錚專欄表震驚 對言論自由情況越感憂慮 | 全文轉載 | 立場新聞


【文:獨立評論人協會、香港記者協會】…


THESTANDNEWS.COM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Local newspaper th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HKEJ) will cancel veteran political commentator Joseph Lian Yi-zheng’s column on August 1, citing the restructuring of its opinion page.
Formerly the HKEJ’s editor-in-chief, Lian has become known for expressing sympathy towards the Hong Kong localist movement, and in a column this April, laid out several scenarios in which Hong Kong, in his opinion, could legally become independent.


Local newspaper th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HKEJ) will cancel veteran political commentator Joseph Lian Yi-zheng’s column starting on August 1, reported Stand News on Friday afternoon. In a brief letter addressed to Lian, HKEJ editor-in-chief Alice Kwok Yim-ming said his column will be suspended...
HONGKONGFP.COM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於《信報》的專欄,將於8月1日停刊。
《信報》總編輯郭艷明向練乙錚發信,通知稱因《信報》改版,將由八月一日起暫停其專欄。

//練乙錚長期在《信報》撰寫長篇專欄文章,在他看來,評論人空間愈來愈窄,一方面當然是出於政治原因,例如被打壓。但此外也有經濟因素──紙媒經營愈來愈困難,唯有緊縮開支,於是大條道理將評論的空間取消。面對如斯困境,他在思考的反而是,今後香港評論人如何自處。
他說自己有特別策略:從一而終。「我不在第二個地方寫。廿幾年來都是這樣。」起初這樣做沒特別原因,後來他卻認為這可以成為一種策略──因為假若他地盤眾多,要是其中一個被滅了聲,公眾不會察覺。「但如果我像吸血蟲一樣,不動地附在一個地方,佢搬開我,就好覺。」//



近年不少年輕人本著本土論述,拒絕參與支聯會的悼念六四活動,有人更聲言悼念六四的活動應有終結。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今日撰文,表示不贊同一些對維園燭光會的無保留批評,認為那是對相當大數目的香港人的一種錯誤的輕視,但也不認同一些說法,認為反對繼續悼念六四的年輕人,就與建制派或中共沒分別。


近年不少年輕人本著本土論述,拒絕參與支聯會的悼念六四活動,有人更聲…
THESTANDNEWS.COM




何等識見!不過,更深入的分析:

Deep Blue developer speaks on how to beat Go and crack ...

www.theverge.com/.../ibm-deep-blue-murray-campbell-alphago-deepmi...

2 days ago - IBM's supercomputer beat Garry Kasparov nearly 20 years ago .... a general mechanism, had it been created in AlphaGo and applied to chess, ...


練乙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zh.wikipedia.org/zh-hant/練乙錚
練乙錚(1951年-),香港傳媒工作者,中學就讀香港九龍華仁書院,美國卡爾頓學院數學高級榮譽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1992年回港前任教加州大學,其後 ..


練乙錚先生今日文章,頭兩節分別談「京台高鐵」與AlphaGo,值得看看:
一、台海隧道 香港高鐵
北京政府最近公布的「十三五」建設綱要,包含了一條從福建到台灣的高鐵海底隧道(「京台高鐵」)。消息如此具體,台灣嘩然。陸委會主委夏立言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指該計劃是「不可能的事」;行政院長張善政則說:「事先沒照會我方」。不過,綠營就不認為那完全是大陸在吃台灣的豆腐。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指出,按大陸御用頂級學者王夢恕的說法,大陸與台灣官員就此事洽談已逾10次,對象還包括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委任的北市交通局長曹壽民,因此,台海高鐵籌建事,馬不可能不知道,甚至還可能擔當了某種推手角色。事件背後真相如何,還有待各方挖掘。
查實,大陸「高鐵犯台」的構思,八十年代已經提出;2013年的「國家公路網規劃」裏已清楚成形:從福建平潭經海底直達台灣東北部的新竹,總長122公里;一旦建成,大陸「解放台灣」的先頭部隊從該隧道突襲,只要控制得住新竹的出口範圍幾小時,數以萬計的共軍便可魚貫而出;再從新竹到台北的80多公里,僅是一步之遙。
軍事味道如此濃烈的跨海工程大計,大陸準備5年之內要落實,台人當然聞之色變。對此,大陸一面試圖把政治意味淡化,另一面卻掩飾不了惡霸心態,所以(筆者最喜歡看的國家級媒體)《環球時報》9日的社評〈對京台高鐵如此敏感者,心虛了吧?〉是這樣說的:「台灣一些人自吹他們『民主了就怎麼怎麼樣』,好像自信得都爆棚了。其實叫得最兇的人大概是些懦夫。一條計劃中的京台高鐵就把他們快嚇尿了,夠丟人的」【註1】。
其實,強國要建高鐵,給「快嚇尿了」的,何止台人?近日香港立法會裏出現的高鐵超支200億港元撥款閃電剪布通過的鏡頭,所有明白土木建設後面的政治意圖的香港人,哪個看了不心驚膽裂?
錢銀事小,對「坐擁金山」的特區政府而言,200億港元之數,真是小菜一碟,過了就過了(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預計,至2021年3月底,特府將有8350億港元的財政儲備)。然而,就算立會擋得住撥款,卻阻不了令香港「被建」高鐵的北方強國政治意志,所以才有王夢恕7日說的:「中央不會允許高鐵香港段爛尾,絕對要修通,修不修通不是由香港說了算的。可以內地出錢、派人建設,中央今年一年的鐵路建設預算是人幣8000億,香港段的兩三百億算沒多少」【註2】。
替香港建高鐵,當然沒有什麼特別有利的軍事意圖,因為共軍早已兵臨城內,就算再要增派,不論多少,海陸空都有現成通道。所以,政治意圖才是北京的老謀深算:生米煮成熟飯了,在港境搞不搞「一地兩檢」也不會是由香港說了算。過去對「兩制」還只不過是逐步蠶食的話,「一地兩檢」及後便是飛擒大咬。因此,香港高鐵不僅僅是「白象工程」或「土地正義」問題那麼簡單純情,正如建不建「京台高鐵」,絕非僅僅一件經貿交通事。
八十年代,日本和韓國之間,開始討論興建跨過釜山海峽和對馬海峽、長128公里的日韓海底隧道,有關的技術和經濟論證幾年前已經研究得七七八八,始終無法解決的卻是政治問題,因為不少韓國人認為該隧道建成了會導致韓國併入日本經濟文化圈。2009年之後,這個計劃已經從日韓兩國的對話中消失。
同樣,2000年的時候,俄羅斯向日本提出興建一條連結庫頁島和北海道、長45公里的海底隧道的方案,並計算出經濟效益和成本數字,但日本無興趣,因為牽涉的問題更複雜:庫頁島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中葉之間的那段時間裏是日本領土(之前屬於大清帝國版圖),二戰之後與「北方四島」一併由蘇俄佔領,島上的蝦夷人大部分因此移居北海道。建造隧道的計劃,俄國有意日本無情,也是政治使然【註3】。
大凡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之間要興建一些大型的跨界工程,出岔子大都是因為一些敵對的政治因素。港人面對「被建」高鐵的問題,一直都太天真。共產黨勸香港人「不要凡事政治化」,但她自己的哲學卻從來都是「政治掛帥」。你說超支不好麼,她可以面不改容把整筆數包起;對北京而言,兩三百億人仔換一頭「白象」很划算,因為那實際上是一匹紅赤色的特洛伊木馬。
二、AlphaGo 三連勝:人類不完蛋了?
谷歌的英國子公司DeepMind設計出的程式AlphaGo,與世界圍棋頂級高手、韓國的李世乭九段比併,一周之內先是取得三連勝,第四局才由李九段扳回一城;餘下的一仗,鹿死誰手有疑問。不過,以五盤三勝計算,AlphaGo其實已經贏得是次比賽,雖然按圍棋規矩還是要對足5局;那樣更好,有利大家更確切知道高下相差多少。
從上周賽前開始,媒體報道此事,往往視之為「人機對決」,今見大勢已去,「人類完蛋」之嘆,油然而生,但筆者認為不必,原因有3個:
第一,所謂的「機」(軟件加硬件),也是人類智慧產物。AlphaGo的博弈能力,是幾十年來不少科學家的心血累積(更不用說他們在過程中用上的各種數學方法,包含了千百年的根基);這與李世乭或任何一位高手潛心研究數千年來無數前人博弈經驗所得,並沒有兩樣。我們應該說,人類非但不是完蛋,而是找到了極可能是更好的一種下圍棋的方法,雖然這個方法只是很少數人可以弄懂、掌握。
第二,AlphaGo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所師法的對象,正正是人類本身。它「閱讀」了無數的古今圍棋棋譜,得其精要,反客為主,在頭三局的比併過程裏,走出不少圍棋專家(包括DeepMind的工程師)都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奇着,匪夷所思。但是,毫無疑問,世界上所有圍棋高手特別是李九段自己,一定會苦思AlphaGo走出的奇着而找出破解之道;也就是說,「人機對決」的另一面是「人機互學」,雖然「機」可能學得比「人」更快,但總的來說依然是對「人」有益。
第三,1952年,人類寫出了首個百戰百勝tic-tac-toe的博弈程式;1997年,IBM的Deep Blue「機」贏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Garry Kasparov,分出了高下;今年,Google DeepMind的AlphaGo,可說也把圍棋「解決」了。但是,這三種博弈,數學上都屬於同一類,即所謂的「完全資訊博弈」(games of perfect information);指的是,在博弈過程中的每一步,博弈者都清楚知道自己和對手在之前走過的每一步是什麼。至於「非完全資訊博弈」(例如各種撲克遊戲、麻雀等),人機對決還處於初始階段,「機」要勝過「人」,還需一段日子。至於像「包剪揼」那樣的一個簡單「同步出招遊戲」,「機」還根本不能保證取勝。人類起碼到目前為止,仍然勝在可以發明各種遊戲規則;這方面的研究,稱為ludology,幾乎盡是「人」的天下!
大家有興趣,不妨瀏覽Google DeepMind網站。有計算機學歷、懂人工智慧(AI)理論的讀者更不妨去電郵應徵,因為這間公司正在招攬人才!網站裏關於AlphaGo的那部分的一個分頁,列出了所有該公司研究人員發表過的論文,其中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排頭的兩位作者是David Silver和Aja Huang,文末說明他們兩人是主要作者,有同等貢獻。
Aja Huang就是台灣人黃士傑,Google DeepMind台柱之一,很年輕。大家若在YouTube實時觀看AlphaGo與李九段博弈,那位替AlphaGo搬動棋子的人就是他。英雄莫問出處,黃不是哈佛MIT,也不是牛津劍橋培養出的「尖子」;他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1)是在台灣師範大學拿的。黃並非書呆子,精通compsci之餘,他還是圍棋的業餘六段好手;據他的一位師妹說,他寫的人工智能軟件所創作出的音樂也非常動聽【註4】。

信報網站(www.hkej.com)信報論壇,提供一個就事論事講道理,包容不同意見,匯聚民間智慧的平台,信網博客也會在信報論壇刊登。
FORUM.HKEJ.COM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今日續在《信報》專欄談爭取民主力量的變動,他說,雨傘運動引發出對領導佔領行動的組織及其策略的質疑,導致半數大專院校學生會退聯,反響始料所未及。

不過,練認為,「如果我們對比古今社運的『國際標準』,可知本地社運失敗之後如此衍化,實乃尋常事;再閱讀一些有關文獻,更會明白箇中所以然,心中便得豁然開朗。」


他又提到,一切社運派系之間的陰謀論,「無論怎樣說得『似曾曾』,都是有害的,都是無知者的心理。」


練乙錚上次專欄談「韋伯-米歇爾」的模型,提中提到任何社運派系、爭取民主的力量似乎難以避免走向「和理非非」之路。他今日在專欄續到,走向和理非非並非必然,如果外在社會因素有變,社運組織的保守傾向可能逆轉。例子之一是50年代美國兩個最大的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種民權運動組織Urban League和NAACP。


論文的理論指出,那種分裂是相當「正常」的現象,兩位研究者給的解釋是,不同組織之間的合併、組織裏不同派系的團結,都是高成本動作,只有在龐大得多的利益得失危機面前,才顯得微不足道:


「因此筆者說過,勿要為「退聯」的出現而過分擔心/開心,道理就是這個。當然,年輕人也不要因為意見不同而老死不相往來,以免妨礙有需要的時候的有效合作。對此,一切社運派系之間的陰謀論,無論怎樣說得「似曾曾」,都是有害的,都是無知者的心理」



練乙錚:社運派系分裂乃常態 陰謀論屬無知者心理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今日續在爭取民主力量變動,他說,雨傘運勫引發出對...
THESTANDNEWS.COM

親身回港參與佔領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今日信報撰文(http://bit.ly/1ris9Ms),批評特府官員在政改諮詢過程中,一直說不出如何不符《基本法》、不是民主程序的法理。
練乙錚說,「公民提名」在大陸的各級人大選舉法裏清楚存在,所以是一種完全合法的民主程序,只不過大陸不用「公民」這個詞,而稱作「選民提名」,例如在基層人大直選,或「代表提名」,例如在縣以上的人大間選。

而且,人大採用這種提名辦法的門檻十分低,只需十位選民或代表推薦,便能成為候選人。練乙錚說,大家不必覺得奇怪,共產國家的憲法都寫得很民主很寬鬆,例如前蘇聯的憲法寫得簡直前衞,一般認為是全歐洲最開放最文明的憲法,但實踐記錄卻是另一回事。


練乙錚提出,「公民提名」的法律地位及作為一種「民主程序」的合法性,已經無可置疑。此前京港官員及其支持者指摘「公民提名」無法理基礎的說法,根本沒辦法成立。學生代表於特區官員對話之時,可提出這點,要求對方確認。


「前不久,有董建華年代的紅色高官說,如果香港是直轄市,選舉法規就可以寬鬆一些,指的大概就是上述事實。這就真的豈有此理!原來,港人三十年來支持《基本法》、『一國兩制』、民主回歸,到頭來得到的政治待遇,竟不及大陸的一個地方政府一個村。這到底是港人愚蠢,還是中共的騙術高明?」


主場新聞博客群
//「今次運動很成功,因為它令平時冷漠的香港人,看清楚這個不負責任的政府。最重要是人心的改變,大家雙眼睜開,明白很多道理,下次再有危機,就會有更多人走出來,第二次唔得,總有第三、四次。」//

練乙錚對於是次運動高度評價且非常放心並信任學生判斷。

//「歷史上沒有革命,一次便成功。從心出發、改變人心的第一步已經做到。香港的未來,我們都可以放心,交由佔中新世代操盤。」//

練乙錚:「我很放心」
練乙錚從加拿大返港,見證佔領歷史。他曾以為參加佔中的多是四、五十歲者、等人抬走之後運動就完結,如今看到一群佔中新世代華麗登場,他對香港感樂觀、放心。
HKTEXT.BLOGSPOT.COM



【佔領街頭】
14.9萬人佔領街頭。
(10:30PM)

今日早晨的香港 「捱過6點安全了」



上午6時,旺角聚集的人群稍為減少。香港《蘋果》
2014年09月30日07:39


香港佔中活動持續進行,雖然在凌晨發生狂車衝向人群事件,現場更一時傳出將會有人砸貨車玻璃,還有神秘黑衣男子出來叫囂,導致人心惶惶,但有人大喊「只要捱到6點太陽出來,今晚就會安全」,可見氣氛十分緊張。香港《蘋果》報導指出,事實上,昨晚也有零星衝突,幸而群眾多次高呼「冷靜」,才化解危機。(施旖婕/綜合報導)




集會人士打掃現場。香港《蘋果》

參與活動的同學睡在路上。香港《蘋果》


香港獨立媒體網
【佔中即時】(05:45) 晨曦來臨,堅守政總外的市民紛紛歡呼,迎接光明。但同一時間,防暴警察卻再次走入夏慤道,似乎有所行動。

香港學生民主運動拉開「佔領中環」序幕
儲百亮, ALAN WONG 2014年09月28日



Vincent Yu/Associated Press

周六在香港政府總部外,一名抗議者手舉標語,上書「公民抗命、佔領中環」。

香港——香港警方周日開始增強環包數千名已包圍香港政府三日的親民主抗議者的安保力量。但專家表示,香港當局清退抗議者並討好中國共產黨可能會使其遭受引來來自更多居民的、更大的激烈抵抗的風險。

香港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驅散周五晚間開始、並延續整個周末的靜坐抗議——抗議規模幾度擴大到數萬人。儘管警方已就如何平息針對選舉規則變化而策劃的遊行演練了數月,他們周五還是沒能阻止數百名學生闖入香港政府總部的前庭,並引來更多支持者佔領了那個被圍欄圍住的前庭旁的一條大道及開放區域。前庭內的學生周六被警方拖出,但是前庭外的支持者們還留在原地。

檢視大圖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周六在香港,抗議人群與防暴警察發生衝突。圖為一名受傷的抗議者受到照顧。
檢視大圖
Jerome Favre/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周六,學生在香港政府總部外靜坐。
檢視大圖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抗議者在集會活動中利用鐵欄堵路。
檢視大圖
Tyrone Siu/Reuters

數以千計的抗議者參與了香港政府總部外集會。
相关文章

習近平重申香港政改須遵循基本法
香港大學生罷課抗議北京限制普選
香港特首候選人將由提委會提名
攤牌(一):一國兩制與民主香港
攤牌(二):通向普選的巴別塔
攤牌(三):抗命世代


周日下午,警方開始封鎖靜坐區域以阻止支持者進入。香港領導人梁振英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抗議者正在用違法方式威脅政府,並聲明其「絕對信任警方的專業判斷」。


周六,愈演愈烈的香港青年抗議運動在政治上佔據了主動,迫使警方連續第二晚撤退,並使香港最重要的民主團體改變計劃,決定加入學生活動人士的行列,一同反抗中國政府準備施行的選舉規則。


抗議者從周五晚間開始圍在香港政府總部門口。數名支持香港民主的年紀較長的政界人士表示,年輕人出人意料的能量表明,轉變正在發生——他們這代人把更多話語權讓給了學生活動人士,而後者將更不願意與北京的威權政府達成和解。


「從昨天開始發生的事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62歲的著名律師、香港立法會的民主黨議員何俊仁(Albert Ho)在周六夜裡的採訪中說。


「現在,控制權掌握在這些年輕人手中,他們運用了出其不意的優勢,」何俊仁說。當時,他的身邊共有數千人在香港政府總部前參加這場情緒高漲的集會,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二十歲的年輕人。「這種情況會讓政府十分擔憂。」


香港最主要的民主運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宣布對自身計劃進行大幅變動。這加強了一種政治影響力正在向年輕活動人士轉移的感覺。


佔中運動曾表示,要在香港的主金融區中環舉行公民不服從的抗議活動。這是因為,中國政府上個月發佈的選舉計劃,未能提供真正的民主選舉特區行政長官的方案。周日清晨,佔中運動的聯合發起人戴耀廷(Benny Tai)宣布,學生們的行動現將成為佔中運動的起點。


佔中運動在通過電子郵件發佈的聲明中稱,由學生領導的對香港政府總部的佔領「已完全體現港人決定自身命運的覺醒」。


「學生與市民持續自發留守所展示的勇氣,感動了很多香港市民,」聲明說。「時代的巨輪到了此刻,我們決定起來行動。」


戴耀廷接受採訪時稱,他的團隊對「由學生組織和動員的市民的參與十分感動」,並表示他們可能會把佔中運動的地點轉移到學生所在的地方。


他說,「必須對社會形勢的變化做出回應。」


在這座城市的其他部分忙於正常的周末活動時,抗議者把維多利亞港畔的政府總部旁的一片區域變成了熱情洋溢卻井然有序的舞台,用來要求市民在選舉特首時擁有發言權。中國政府上月公布的選舉改革方案要比他們的要求嚴苛得多。根據其中的安排,中央政府將繼續保有把關的權力,可以決定誰有資格成為這個英國前殖民地的領導人。


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麥永啟(Will Mak Wing-kai,音譯)說,「我們認為這裡是我們的,不是政府的。」


他表示,周五晚間他和大約200名學生一起湧入政府總部入口附近的地區,也就是抗議者所說的公民廣場。這片區域近期不對共眾開放。


「我們希望看到香港市民站出來保衛自己的自由和民主,」麥永啟說。「我希望政府代表我們,由我們真心選出,而不是由中國政府決定。」他不時快速接聽電話,內容涉及如何組織越來越壯大的人群。根據目前的選舉法,行政長官由一個委員會選舉產生,而該委員會主要由忠於北京的建制派組成。


周六,當警察人數慢慢減少時,人群的憤怒和嘲諷情緒變為近似於歡慶。當夜幕降臨,警察穿過鐵欄重新部署至廣場時,氣氛再次緊張起來。但警方後來再次撤退,民眾在周日凌晨繼續湧入抗議區域。


很多民眾撐着傘、披着塑料雨衣、戴着薄口罩,眼睛也罩上塑料薄膜,因為他們擔心警察會像周五夜間及周六上午那樣噴射胡椒噴霧。一些人還繫上了抗議組織者分發的象徵改革期望的黃絲帶。警方稱,自周五發生對峙以來,共有74人被捕。


很多抗議者表示,電視新聞報道顯示警方在周五晚間向學生噴射能夠灼傷眼睛的胡椒噴霧,這一幕讓抗議者獲得了更多支持。


「香港民眾對我們的學生有特殊的感情,」參與示威活動的研究助理克里斯·莫(Chris Mok,音譯)說。「我看到他們對學生噴胡椒噴霧後,決定今天上午來到這裡。」


在這樣一個尊崇教育的社會裡,學生們獲得了同學及其他市民的大力支持。他們送來瓶裝水、紙巾和食物,截至周六,已經形成大量供應的態勢。一些居民看到了與北京1989年的情景類似的地方。當時,在抗議活動遭到殘酷鎮壓前,佔領天安門廣場的學生所獲的公眾支持飆升。


「他們已經準備好接過1989年學生運動的民主接力棒,」57歲的桑尼·劉(Sunny Lau,音譯)說。「我們的成功將部分維繫於,通過引起全世界的關注,給共產黨施壓。」 他還稱,當他到達現場支持學生時,被警方噴了胡椒噴霧。


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香港保留了獨立的司法體系,針對言論和集會自由的法律保障,以及一個強大的公民社會。但很多民主團體及政界人士表示,在中國內地日益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下,香港的自由正在遭到侵蝕。


北京的選舉改革方案將首次允許香港民眾從2017年開始選舉最高領導人。不過,批評人士稱,該方案存在程序性障礙,將會篩掉那些沒有獲得北京方面暗中支持的候選人,因此這樣的投票活動毫無意義。


21歲的地質測繪專業學生伊迪絲·馮(Edith Fung,音譯)說,「我不希望香港變得像中國一樣,腐敗、不公、沒有新聞自由、沒有宗教自由。」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像大衛戰巨人」外媒頭條報導

2014年09月29日

香港學生包圍政府總部及發起佔中,吸引國際媒體關注。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等新聞網站,昨均以首頁頭條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直播現場警民對峙的緊張狀況。部分媒體擔心天安門事件重演,BBC中國新聞編輯更形容,香港爭民主有如《聖經》中大衛挑戰巨人歌利亞。


路透指,北京擔心香港有民主後會使民主意識在中國擴散,危害當權者利益,因此學生爭取民主可能付出沉重代價,天安門事件恐重演。

紐約5千人上街


義大利《共和報》昨批評:「就像25年前在天安門一樣,北京為捍衛共產黨威權,又開始毆打與逮捕學生。」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周日郵報》均報導,示威學生和群眾表現冷靜克制,和平示威,警方卻對他們動用催淚瓦斯。

香港爭民主運動吸引海外人士聲援。根據「全球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臉書專頁,包括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英國倫敦、加拿大溫哥華、德國柏林、波士尼亞等地,自上周五起均陸續有聲援集會。紐約時報廣場前晚約有5000人到場,有不少白人持「支持香港學生」等標語參與集會。

◎國際中心

香港在哭泣 6萬人爭民主 警催淚彈驅離


2014年09月29日


催淚彈襲
香港警方昨發射大量催淚彈驅離示威民眾,現場瀰漫嗆鼻煙霧,陷入混亂。法新社


香港爭民主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逾6萬港人昨上街抗暴爭民主!為爭取香港特首真普選,「佔領中環」公民抗命行動昨凌晨啟動,港人聚集在香港政府總部外等8處地點和平示威,抗議北京操控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不料港警不但高壓鎮暴,且史無前例持AR15半自動步槍及實彈威嚇手無寸鐵和平示威的民眾,甚至發射10餘波催淚瓦斯彈,造成至少26人受傷,民眾哭喊:「為什麼要這樣對付自己人?」


徒手擋警
香港民眾昨晚在中環,赤手空拳阻擋警察逼近。路透

香港東方網昨報導,有消息指出,北京已要求港府在48小時內對抗議民眾完成清場,若無法解決,將調派解放軍處理,解放軍已在香港深圳邊界集結。對此,港府發言人昨說,無意要求解放軍出動。發動罷課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昨晚10時許表示,由於收到消息港警已使用子彈,呼籲示威者撤離,但上萬群眾仍不願離開。群眾佔領銅鑼灣至中環一帶交通要道,至今天凌晨蔓延至九龍。

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凌晨發布影片,否認警方開槍,承認今天上班上課交通可能受影響,要求停止「佔中」。港府也宣布公務員可能無法進入示威現場的政府大樓辦公。

封鎖地鐵
金鐘地鐵站昨緊急關閉,阻止民眾進出。香港《蘋果日報》


只憑雨衣眼罩自保


佔中行動昨發出4點訴求,包括特首梁振英及政改三人組下台、收回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政改方案、容許特首普選納入公民提名候選人的機制,以及開放公民廣場及添美道讓民眾集會,「若政府在午夜12時前不回應,會發動無限期罷課、罷工和罷市。」

佔中行動原定後天啟動,但因為佔中「暖身」的學生罷課行動26日晚間集會結束後,學生突然衝進港府總部大樓外的公民廣場意圖長期佔據,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前晚前往聲援,戴昨凌晨1時40分突然在現場宣布「佔中」行動開始。他在台上振臂高呼﹕「佔領中環,正式啟動!佔領中環會以佔領政總開始!」他說:「我們會開始一個新的時代,抗命的時代。」

佔中啟動後,數以萬計港人到場支持,許多人穿雨衣、臉上戴著防護眼罩和口罩,以防警方水柱攻擊驅離,包括香港泛民主派大老李柱銘、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等都到場。佔中地點包括公民廣場主台、遠東金融中心、添美道等,昨午起港警把港府總部周邊封鎖,防止示威者湧入。


警民對峙
佔中示威者聚集在香港政府總部外與警方對峙。路透


衝突26傷傳警濫射


昨天傍晚,部分示威者從金鐘道衝出馬路,佔據港府總部對面的干諾道,要求警方開路,警方與示威者爆發拉扯推擠,場面混亂。下午4時許,警方向示威者噴灑胡椒噴霧,並把民眾向外推擠,晚間約6時,警方正式在政府總部外與金鐘道展開清場。

港警舉起「警告催淚煙」的標語數秒後,立即施放催淚瓦斯彈,現場瞬間濃煙瀰漫,民眾走避不及,包括李柱銘、黎智英等,都被嗆得眼淚鼻涕直流,一名年輕女子驚嚇落淚:「警察對我們好像匪徒。」有人向警方丟擲礦泉水瓶還擊,一名學生怒吼:「我們有權抗議!要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想要民主卻得不到!」數度衝突造成26人受傷。

民眾說,港警至少施放10餘波催淚彈,這是香港回歸後自2005年爆發反對世界貿易組織(WTO)衝突以來,最嚴重的警民衝突。由於示威者並未離去,警方隨後高舉「速離否則開槍」標語,晚間7時許傳出警方向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泛民議員馮檢基中彈倒地,現場示威者怒吼:「警察可恥!」但警方否認開槍。


香港政府總部入口的柵欄繫滿黃絲帶,表達港人爭民主的訴求。香港《蘋果日報》

港府竟稱專業判斷


戴耀廷昨稱,事件演變至此,「沒有人料想得到。」是否停止佔中不是他能決定,而是港府要向民眾交代。

香港特首梁振英昨下午3時開記者會,強調「佔中」以違法手段企圖癱瘓香港核心地區運作,達到「要脅中央(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的目的」,警方會依法處置。有媒體詢問警方是否執法過當,梁僅強調警方以專業判斷、訓練和水準執行職務。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昨稱,佔中是破壞社會安寧違法行為,「充分相信並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置。」



學者:鎮暴太過火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董立文表示,港府用鎮暴工具對付非暴動的和平示威,實在「太過火」。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即使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當局都4度與學生對話,這次港府完全不溝通,直接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及民眾用激烈鎮壓手段,會造成日後協商空間更少,股市勢必大跌等,北京和港府須負全責。




美聯社美聯社警噴催淚瓦斯驅離,造成示威民眾眼睛刺痛,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右)也中招。
香港《蘋果日報》


佔中與警力動員統計


參與民眾:逾6萬人

佔中地點:中環香港政府總部外夏愨道、金鐘道、添美道等至少8處地點

民眾訴求:爭取香港特首真普選

民眾訴求:約7000人

警方武力:胡椒噴霧、催淚瓦斯彈、橡膠子彈等

受傷人數:至少26人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佔領中環行動Q&A


Q.發起人是誰?

A.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柴灣浸信會主任牧師朱耀明。

Q.時間、地點為何?

A.2014年9月28日凌晨1時40分正式啟動。以香港政府總部為起點,逐步挺進中環。

Q.為何要佔中?

A.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8月在北京通過2017年香港政改方案,以提名機制操控候選人資格,並未納入公民提名和真實反映民意,香港泛民主派發動「佔中」表達抗議。

Q.如何佔中?

A.發起人希望以和平非暴力方式,在香港政府總部外、中環等地靜坐抗議,達成「公民抗命」訴求,即使被捕也不反抗,但此舉可能觸犯「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公眾地方擾亂秩序行為」等罪。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佔領中環大事記


2013/03/27 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發表「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信念書,爭取2017年香港特首真普選

2014/06/10 中國國務院發布香港一國兩制白皮書,指港高度自治是「限度在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一國兩制的兩制僅能「從屬」於一國,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

06/14 泛民主派要角陳日君、李柱銘、黎智英發起7日毅行(苦行),步行全港宣傳爭真普選公投

06/20 香港大學研究機構「民意研究計劃」20至29日舉行全民投票,籲港人選出理想特首普選方案,逾79萬人次參與,「真普選聯盟」方案勝出

07/01 51萬人大遊行,遊行後學生組織學聯及學民思潮發動「預演佔中」和平靜坐集會到隔天凌晨,警方拘捕511人

08/28 香港廉政公署突搜查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住家,被視為「白色恐怖」

08/31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拍板定案2017年香港政改方案,封殺泛民要求的真普選,逾5千港人上街抗議

09/14 4千港人拉黑布條,靜默從銅鑼灣東角道走到中環遮打道,向北京無言抗議

09/22 香港大專學生發起罷課一周

09/26 香港中學生加入罷課集會

09/28 戴耀廷宣布佔領中環正式啟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