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Megumi Igarashi Releases Manga Memoir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

For the past two years, we've been following the strange saga of criminalized Japanese "vagina artist" Megumi Igarishi. Read More →




Megumi Igarashi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
https://plus.google.com/.../JnVxvqoBH3E

1 hour ago - Megumi Igarashi 五十嵐恵 日本性器のアート協会会員. Megumi Igarashi (born 1972 or 1973), who uses the pseudonym Rokudenashiko (


Japanese vagina kayak artist arrested again for obscenity

Megumi Igarashi ‘planned to build boat based on her genitals using 3D printer’
Artist was arrested and released in July on similar grounds


vagina kayak rokude nashiko megumi igarashi
Megumi Igarashi, known as Rokude Nashiko, says there is nothing obscene about her vagina which is the model for her kayak design. Photograph: Rokude Nashiko and Marie Akatani/AFP/Getty Images
A Japanese artist who made a kayak modelled on her own vagina has been arrested again in a case that has sparked accusations of censorship.
Megumi Igarashi, who calls herself Rokude Nashiko – offensive slang which loosely translates as “reprobate child” – was arrested in July for trying to raise funds online to p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kayak, using a 3D printer, inspired by her genitals.
She was released days later following a legal appeal and after thousands of people signed a petition demanding her freedom.
But on Wednesday, Igarashi was re-arrested on suspicion of sending a link “that shows her plan to create a boat using three-dimensional obscene data to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 Tokyo police spokeswoman told AFP.
She “tried to have those people who were willing to finance her plan download the 3D obscene data” in October last year, the spokeswoman said. Igarashi also allegedly sold CD-Roms containing similar data during a May exhibition in Tokyo.
“I don’t believe my vagina is anything obscene,” Igarashi said in a press conference in July after her release, adding: “I was determined I would never yield to police power.”
Sex toy shop manager Minori Watanabe, 44, was also arrested for “displaying obscene goods in her shop window in collusion with Igarashi” from around October last year until July, police said.
Japan has a notoriously vibrant pornography industry that caters to a vast array of tastes.
However, its obscenity laws still forbid the depiction of actual genitalia, which usually appear censored or pixelated in images and videos.
If convicted of distributing, or holding obscene materials for the purpose of selling, Igarashi could receive up to two years in jail and/or a fine of as much as 2.5m yen ($21,000).

FT:習近平放棄中國賴以成功的模式;從中山裝到「習夾克」:習近平與馬克思主義;賀敬之:“ 回延安 ”;習近平「回延安」背後的玄機(余杰)

《金融時報》報道說,如果習近平的新政成功,其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但如果他的政策失敗,中國將可能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國際對立。http://bbc.in/1P0uOI4
《金融時報》報道認為,習近平現在基本是放棄了過去30年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即鄧小平1978年上台後開創的模式。
BBC.IN
《金融時報》報道說,如果習近平的新政成功,其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但如果他的政策失敗,中國將可能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國際對立。
報道認為,習近平現基本放棄了過去30年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即鄧小平1978年上台後開創的模式。這個成功模式被鄧小平的繼任者完善,其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和國際三個方面。
在經濟方面,鄧小平及其繼任者強調出口、投資和雙位數的經濟增長。在政治方面,中國放棄了毛時代的個人專制模式,採用集體領導模式。在外交事務上,中國採取了韜光養晦的姿態。
《金融時報》的外交記者在文章中說,習近平上台修改了上述成功經驗的所有三個方面,中國出現了強人領導,經濟上結束了雙位數增長,經濟重點由出口轉向側重國內消費,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放棄了過去的韜光養晦政策,在亞太地區開始挑戰美國的主宰地位。

大權獨攬

習近平現在被認為是毛澤東以後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官方媒體也不斷為習近平唱讚歌。與此同時習近平開始大力反腐,導致大批官員被整肅,對官場和商界精英造成了震動。另外一個結果是北京謠言四起,時有關於刺殺和政變的傳聞。
許多評論員認為習近平決心延長其統治,要超過規定的兩個任期。這樣就會改變中共集體領導的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加強了民族主義的傾向,加大了同亞洲鄰國和西方對抗的風險。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加強了領土和主權要求。
《金融時報》解釋說,在經濟發展放慢的時候,當局需要額外的合法性來源,加強同日本和美國在海上對抗可能激發支持政府的愛國情緒。
以往中國的成功模式是外交和政治為經濟服務,為經濟奇蹟創造條件。而在習近平時代,政治和外交經常壓過經濟。報道說,中國的新做法為中國和整個世界帶來了風險。



北京日誌

從中山裝到「習夾克」

習近平的標誌性着裝傳達了什麼?

像毛澤東的中山裝一樣,習近平時常穿着的藏青色防風夾克已經成了他的服裝符號。它款式親民,不炫耀奢華,又展現出日理萬機的高效形象,在官場流行起來。


習近平與馬克思主義

《法蘭克福匯報》探討了為何中共領導人喜歡將馬克思主義掛在嘴邊,認為習近平提倡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世界報》則關注週五在柏林開幕的劉霞攝影展。
APEC Gipfel Xi Jinping 11.11.2014 Pek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週五發表了"合法執政的壓力"(Legitimationsdruck)一文,探討中共領導人為何經常提起馬克思主義。文章寫道:"習近平是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中成長。即使時至今日,在蘇聯解體二十餘年、中國也展開改革許久之後,他依舊緊抓著這些理論不放,並指示眾人學習。"
文章作者寫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和今年分別舉行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集體學習,中國國家主席、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更親自主持學習和發表講話,對25名全中國最有權勢的官員表示,只有依靠歷史和辯證唯物主義,才能實現中國崛起的目標。
"但若有人期待能從中共領導人口中聽到深層的哲學思想或是對中國社會現狀的反思,那就只能大失所望。習近平雖然引用馬克思哲學,但主要談論的還是推動改革政策。他指出,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後出現了許多新'矛盾',應對方式便是培養'辯證'思維。但他的思想總結與30年前的中共黨主席及其首席思想家所作出的結論完全相同: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事​​實上,人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設想,與中國目前的情況相當不同:中國存在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個擁有許多億萬富豪的國家裡,約有2.5億的農民工。9600萬人還生活在全然貧困的狀態中。中國境內的發展差異巨大,教育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中國與平等理念還相距甚遠。"
作者認為,對於習近平本人所堅信的究竟是不是一般定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員眾說紛紜。文章指出,習近平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長大,沒有受過外來影響,他的意識形態演說總是相當保守。"儘管如此,似乎沒有人相信,他會倒轉歷史的巨輪,讓中國重回計劃經濟的道路上。他甚至還承諾深化經濟改革,但尚未具體實踐。"
"支持者和批評家們倒是一致同意,習近平今時今日再次提倡馬克思主義,其主要的盤算還是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共產黨,因此若共產黨想要繼續執政,就得緊緊依附著馬克思列寧主義。"


回延安回延安
【詩名】:《回延安
【年代】:現當代
【作者】:賀敬之
【作品】:回延安

2作品原文編輯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天南海北想著你……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裡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裡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髮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浪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雲,
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詩歌賞析

詩歌《回延安》,賀敬之作,選自《賀敬之選》。1956年發表。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讚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後的巨大變化。採用陝北信天遊形式,語言質樸,感情熱烈。
《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
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憶延安,回憶當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話延安,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贊延安,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展延安,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回延安》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成了詩的暢射源外,就是詩人對陝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
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於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有鮮明的抒情層次:先寫回到延安時的興奮和激動,再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鬥生活情景,接著抒寫與延安親人歡聚的感人場面,再寫延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最後讚頌延安在革命進程中的重大功績,並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主題歸納

全詩以“ 回延安 ”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親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余杰專欄:習近平「回延安」背後的玄機
余杰 2015年02月19日 05:4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農曆春節前夕回到當年「插隊」的梁家河村。(新華網)


二0一五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回到四十七年前當「知青」的延安,衣錦還鄉、何其威風,宛如元曲《高祖還鄉》中的熱鬧場景。


當年,不滿十六嵗的習近平背負著「反革命子女」的屈辱,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 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直到一九七五年秋天離開這裡。後來,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十五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二十二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官媒當然一如既往地渲染習近平如何平易近人,如何尊老愛幼,如何富貴不忘本。其中的一個細節是「這次習近平帶著夫人彭麗媛一起回到了延安,跟鄉親們見面時,習近平專門用陝北方言介紹:『這是我的婆姨(陝北方言,意為妻子)。』彭麗媛也跟老鄉們頻繁互動交談。過年帶著老婆孩子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此番習近平和夫人一起回到第二故鄉,使得此行更多了一層人情味。」


然而,習近平「回延安」,絕不單單是為了懷舊和炫耀。他的延安之行背後別有玄機。


首先,延安是共產黨的紅色首都,雖然今天的延安依然貧窮而骯髒,但它被視為共產黨的「龍興之地」。中國的初中語文課本中選入紅色詩人柯岩的長詩《回延安》,每個學生都被要求必須朗朗上口地背誦。這次習近平回延安,是要顯示他是毛澤東的崇拜者和毛主義的執行者。


習近平行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到延安楊家嶺「瞻仰」中共七大會址。官媒報道說:「站在中央大禮堂內,習近平指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這一幕極具象徵意義。如果說延安代表紅色的正統意識形態,那麽香港就代表黃色的邪惡的資本主義,習近平的內心熱愛於延安而厭惡香港——儘管他的姐姐和姐夫在香港購置億元豪宅。



(習近平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新華網)


其次,習近平的另一重要行程是「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上世紀三十年代,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和劉志丹、高崗等人開脫了陝甘寧邊區這個「國中之國」。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則是「鳩佔鵲巢」的後來者。習仲勛非毛之嫡系,不被毛所信任,五十年代即慘遭整肅。由榮華富貴墮入任人踐踏之深淵,乃是習近平少年時代的慘痛回憶。如今,習近平向陝甘寧英雄紀念碑獻花,是要表明自己是根正苗紅的「紅二代」,並努力彌合父親及其戰友與毛之間的分歧,營造出「紅二代」大團結的景象,以此擴大自己的同盟軍,在激烈的政爭中才有十足的勝算。


就在習近平君臨延安之前十多天,北京破天荒地有一次上千名「紅二代」的聚會,與會者大聲支持習近平掀起的反腐運動。習近平剛剛聲色俱厲地講過黨內不允許搞「團團夥夥」,這些「紅二代」卻敢於「頂風作案」,實在非比尋常。聚會上特別安排了已故國防部長耿飆的孫子等大批「紅三代」以及更年輕的後代們發言,朗誦詩歌,高唱紅歌,表達其「紅色江山代代傳」的願望。而習近平步入仕途的第一站就是擔任耿飈的秘書,這個細節相當耐人尋味。



(自由亞洲電台分析紅二代的北京聚會。)

鄧小平時代(包括可以納入「後鄧時代」的江澤民和胡錦濤統治時期)的中國是「打左燈往右轉」;習近平則希望開拓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那就是「打左燈往左轉」。此次延安之行,已然釋放出了足夠的信息。

*作者為旅美作家

鍾真好(祖母)



我查到【水罐銀盆】 
解釋:古代官員出行時,灑掃道路用的物件。《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玉轡金鞍駿馬騎,兩行公人排列齊,水罐銀盆擺的直。《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宴罷瓊林微醉色,狼虎也似弓兵兩下排,水罐銀盆一字兒擺。

我童年住大甲省道旁,偶爾還會有類似的歡迎禮。 

現在時代不同。319孝敬總統的,是土製子彈。




今天有朋友的孫子是在家生產的,現在這方式是"壯舉"。其實50~60年代,產婦在家生產是常態。我祖母在日本時代還受"產婆"訓練,有執照。不過,60年代初似乎是請醫師到家接生的。
在吵架時,不識字的祖父會對"產婆"冷嘲熱諷.......

我祖父母在大甲鎮開"竹南家具店" (對了,我們在那兒還有一小零地,家族分完,不好意思留給我們的.......);祖母很有多角化經營的想法,除了到鹿港批新型家具.....

廖社長
王老師送我到竹南站上車,從沒來過的車站,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於是四下張望,等著返鄉的北上列車,突然想起七等生和他冷冷的北站。
hc:千千萬萬的世界: 竹南站是鐵路的山線、海線會合站,童年時常在那兒換車。(記憶女神,無誤乎?)

廖: 就是在竹南分界

----- 有一年去租農地再佃出去,收成時,我們全家出動,好像還睡在田邊.....另一回新事業是去附近巷子租屋養豬,真不簡單..... 


「割稻飯」 在50~60年代很平常.....大甲特殊民風是各家多在媽祖北港進香回鎮日,到大甲溪頭擺熱食迎香客,那年代,要運熱食到2公里外,的確不簡單,扁擔、角踏車....

祖母一大早(天微亮)就是到馬祖廟燒香,十字路口賣杏仁茶-油條的才剛要擺攤.....



蔣勳:「珍惜你能夠握得到的那隻手。」
我常跟朋友們說:「我好渴望去握我父親的手。」
我對父親有一個很深刻的記憶,是小時候父親握著我的手教我寫書法,他身上溫暖體溫的氣流一陣一陣傳來,在我身上發生力量。甚至到我成人了,我都還一直記得那個體溫,好像一直留在我的皮膚上沒有消失。
我的父親生性比較嚴肅,從小我就有些懼怕父親。我記得我有一個很大的盼望,就是握著父親的手,可是卻不太敢真的那麼做。
大弟比較調皮。我記得他小學一年級時,祖母有次不相信他學不好寫字,就端/握他的手中的鉛筆,寫起來,他的嘴角很認真地抿起來.......

*****

{2006年暑期的片段}

「(何況)片名的第一要素是招徠顧客。」(高克毅(筆名喬志高)《恍如昨日》(香港:天地圖書,2003,頁151)[這篇1979年記他高中生的”從影生涯”……]

這本《恍如昨日:喬志高自選集》內文計492頁,只收50年代兩篇Jack London之譯作:「亞陳別傳」(頁173-90)、「支那哥」(頁191-208)。

「亞陳別傳」(Chun Ah Chun by Jack London)收入高克毅(筆名喬志高)《恍如昨日:喬志高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2003,頁173-90)。我們可以觀摩一下末段之部分翻譯:

In his palace, surrounded by all dear delights of the Orient, Ah Chun smokes his placid pipe and listens to the turmoil overseas. By each mail steamer, in faultless English, typewritten on an American machine, a letter goes from Macao to Honolulu, in which, by admirable texts and precepts, Ah Chun advises his family to live in unity and harmony. As for himself, he is out of it all, and well content. He has won to peace and repose. At times he chuckles and rubs his hands, and his slant little black eyes twinkle merrily at the thought of the funny world. For out of all his living and philosophizing, that remains to him--the conviction that it is a very funny world.


那一邊遠隔重洋,亞陳安然高坐宮殿式的別墅裏,周圍盡是他心愛的東方文物,抽著旱煙桿,富有閒情逸趣,隨時傾聽海外傳來一片片喧擾而靜觀其變。……
他一生掙扎,已經達到目標 – 老來享點清福。有時候他想想也忍俊不禁,兩手搓搓,一對小眼珠閃閃發光,想想這個世界也真好笑。不錯,在他畢生經驗所得的智慧中,他最終領悟到的一點 – 就是「造化弄人」。


《恍如昨日》收翻譯 Jack London 的 三和宵夜記 Midnight at the Three Harmony
文末交待:…..你食完粥,走下樓來,齒頰之間還留著雞肉、芫荽的餘香,肚子裡裝滿了滾熱而滋養的湯汁。那時候你才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得……

.......
記憶小波浪
奇怪,想起舊金山……
想起大甲鎮的三和企業、小姑姑去打工……
鎮瀾宮前的炸芫荽…..。【說文解字:瀾,大波為瀾。如:力挽狂瀾、波瀾壯闊。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趙岐˙注:瀾,水中大波也。】【大甲鎮瀾宮】 解釋 位於大甲鎮。是本省供祀媽祖的重要寺廟之一。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張淑英、林惺嶽


張淑英教授是臺大的"國際長"。近日消息:
外文系張淑英教授榮膺西班牙皇家學院對等院士
西班牙皇家學院 (RAE-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 Royal Spanish Academy)在4 月 23 日,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兩大文豪逝世四百週年紀念日前夕,連續兩週於院士全會中選出「外籍院士」17 名。這是繼 2009 年之後,再度從全球西班牙語學者中遴選,外文系張淑英教授膺選這 17 名「皇家學院外籍對等院士」,共五位女性學者的殊榮。
-----
《中外文學》月刊2005.11號有張淑英專題編輯的《吉訶德》專輯,蒐集的文章是當時的旅居台灣的專家之作品......
拉美文學.....西語文學
西班牙皇家學院 (RAE-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 Royal Spanish Academy)在4 月 23 日,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兩大文豪逝世四百週年紀念日前夕,連續兩週於院士全會中選出「外籍院士」17 名。這是繼 2009…
HOST.CC.NTU.EDU.TW



臺北市立美術館| 首頁| 展覽| 林惺嶽—台灣風土的魅力
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442

藝術家林惺嶽身兼畫家、美術教育、文化評論、藝術史詩的集大成者,堪稱是台灣藝壇最有活力的藝術戰將之一,尤其他在藝壇敢言衝撞體制的強悍行事作風,引發藝術 ...


林惺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林惺嶽

林惺嶽(1939年- ),出生於台中市,臺灣美術大師。一位在藝術領域裡耕耘五十年的藝術家,以自然原生力量為元素,描繪臺灣山川的壯闊雄偉與生命力,藉畫布當作 ...



為了順利銜接洪部長累積的成果,感謝文化部所有同仁這幾天和我一起馬不停蹄地工作。在業務盤點完成後,又開始從上任前就持續在進行的請益之旅。
今天下午,來到台灣重要畫家林惺嶽老師的工作室。一碰到面,老師就說:「我們都很渴望被國際看見,但我認為,我們該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如果能進入台灣人的客廳,比去威尼斯雙年展更加重要。」
老師近年雖然受到病痛困擾,生命力與創作力卻更加旺盛,一張張巨幅的台灣山水,令人深深震撼,也呼應著老師所說,「用我們自己的眼睛」。
看到老師對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們也會更努力建構一個更好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如老師所說一般,在藝術中得到發現自己的喜悅。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宋以朗(Roland Soong,194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以朗
出生1949年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中國上海
職業知名博客創立人、
翻譯家
宋以朗(Roland Soong,1949年),香港知名博客東南西北http://www.zonaeuropa.com/weblog.htm 的創立人。他是統計學博士,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父親宋淇筆名林以亮,是著名《紅樓夢》翻譯家之一,曾任電懋製片,拍過梁醒波主演的《南北和》。母親鄺文美,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宋以朗現擁有張愛玲小說的版權。
宋以朗近年製作東南西北博客,引述及翻譯比較世界各地的新聞,受到廣泛注目。 

生平[編輯]

宋以朗1949年生於上海,當時其父宋淇在燕京大學比較文學,母鄺文美則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文學,在上海時經營賣藥和出入口等生意。宋以朗出生4個星期,中國大陸赤化在即,宋氏一家逃難到香港。宋淇來港後,遇到銀行倒閉,家財盡失。
父母二人50年代曾出外打工,靠翻譯小說賺稿費。其間,宋淇認了鄒文懷胡金銓等上海人,加入電影圈,10年間先後任職懋業公司、邵氏嘉禾,拍國語片賣埠,隨後又翻譯《紅樓夢》。
宋以朗曾就讀喇沙書院,1967年六七暴動時,宋父擔心宋以朗姐弟倆被牽連,把他們送出國。1978年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畢業,在美國生活了30年,03年回港,創立東南西北博客。

網站內容[編輯]

該英文網站的內容,主要譯自中港兩地的論壇文章、博客內容和新聞報道,再比較國際通訊社的內容,網站本身對新聞內容並不提供鮮明的預設立場。
2005年太石村罷免事件發生時,英國衛報》記者Benjamin Joffe Walt說協助他入村採訪的人被打到頸骨折斷[1],但《南方日報》、《燕南論壇》在百里州醫院找到被打傷的呂邦列,證實他沒大礙,頸骨也不曾折斷。這些消息經東南西北翻譯及發布後,引起廣泛注目,衛報後來對誇張的新聞情節發表公開道歉。
近年東南西北不時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民族主義抬頭的現況。該博客常用的標題如「某某已成為賣國賊」(Someone is now a traitor),講述中國憤青劉德華身穿日本服裝、章子怡結交外國男友時的反應。

參考[編輯]

  1. ^ 衛報:Chinese activist vows to continue, despite beating 2005年10月12日更新
  • 明報:上海幫第二代的告白 2006-10-01
  • 壹週刊:天外有天宋以朗 2005-12-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60529/19631698

......二零一一年,友人宋以朗在上海《東方早報》發表〈我的父親與錢鍾書〉,談及他父親宋淇先生和錢先生的交往,文末表示,願把家藏的錢先生書信悉數送給楊先生留念,楊先生若想出版,他亦很樂意幫忙整理和作註解。那批信合共一百三十八封,由錢、楊兩先生和錢瑗寄出的有六十九封,其餘是宋先生書札的複印本。錢、宋兩人相識於一九四二年上海,有時宋家開派對,錢、楊、宋、傅雷等三五知己往往秉燭夜談,可見交情匪淺。錢、宋在信裏不但談文說藝,還互吐名人秘辛,肆意譏評,這樣的書信集無疑非常珍貴,但可出版嗎?註解又談何容易。結果送信的事,一擱就是四年。......


楊先生住的南沙溝小區,盡是一排排三層老式樓房,友人說住客多是國務院退休官員,來訪者要登記。我進入後一路走到盡頭再轉左,最後一棟就是楊先生住的,她住頂樓,這角落位置,彷彿象徵她就是一個時代的最後存活者。每層兩戶,三樓左邊一戶大門朝氣勃勃,右邊則是荒涼的銅綠色通花鐵門。她當然是右邊。
我步進那如夢的客廳,終於坐在楊先生身旁,誠惶誠恐將那「幾千萬」交付她。她微笑着說:「謝謝謝謝謝謝。」第一次聽人這樣連用六個謝字,語調竟又那麼自然。她接過重甸甸的文件夾後,即翻看錢先生一九七九年的第一封信,突然斂起笑容,不再言語,也不見激動,出奇地平靜。過了一會,我想教她怎樣鬆開文件夾鐵夾子,但她沒理睬我,只一直緊握着那疊信,彷彿怕我改變主意,要把信拿回去。阿姨過來想把信放好,在她耳邊大聲說(楊先生的助聽器有點失靈):「奶奶,一會兒才慢慢看好嗎?」連說幾次,楊先生才終於放開手。半晌轉過頭來,又繼續和顏悅色跟我寒暄。我問:「您打算怎樣處理這些信呢?」楊先生想了好幾秒,竟答:「你有甚麼要求?我可以處理這些信嗎?」我當場嚇破膽,連忙說:「我沒有要求,您當然可以處理這些信!」她默然一分鐘,突然說:「我要把它們藏起來!」大家沒想到「藏起來」就是她的處理方法,都忍不住笑了。半分鐘後她補充一句:「或者出版或者甚麼……見機行事。」問她有沒有甚麼想轉告宋以朗,她幾乎立即回答:「(送掉這些信)沒有錢,謝謝他,謝謝他保養得這麼好。」
談了一小時,我不敢再打擾她,就起身告辭。談了甚麼我不打算在這裏公開,寫這篇文的主因,是希望公眾知道楊先生有那輯珍貴的信,但願遺囑執行人能妥善處理。宋以朗是老派人,他慷慨送掉那批價值連城的信,只為了讓楊先生高興一下,也期望物件能有好的歸宿。本打算下月寫一封信,問楊先生有沒有甚麼要幫忙,可惜來不及了,而譚導建議的小說我也未寫。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