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我,以前的我。相片 鍾漢清回憶錄:與東海大學的"人+物"擦身而過、不期而遇;學Dutch;《哲學問題》《羅素短論集》 《邏輯引論》 Principia Mathematica;英國、法國;某洋公司的大中國策略規劃

我,以前的我。相片 約四分鐘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38658298033745



Hanching Chung
2015年9月27日上午11:08 ·

與東海大學的"人+物"擦身而過、不期而遇
1. 昨天莊喆老師的八十回顧畫展,正是如此。今天袁學長來電,"鄧學長"說,當年女生宿舍交誼廳還留有莊老師的作品,後來"流入"某人手中.....
2. 高一時就翻過牟宗三老師的"理則學" (部定大學用書)。當時我已有大一符號邏輯 的水平,所以只讀附錄他的學生寫的關於禪宗語言的分析 (數十年之後,在網路讀過這位留在大陸的學生之追憶:在四川受牟老師照顧情形)。高中時,讀牟老師在東海的演講等集子"生命的學問" (台北:三民),印象很深;20年之後重讀,比較沒衝擊力了。1972或73年,牟老師回東海演講,銘賢堂大爆滿。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你們聽得懂牟老師的"國語"?
3. 牟老師常鼓勵學生生命有限,要讀的書那麼多,應專心用功.....那位教我欣賞塞尚畫的藝術家,在大肚山上告訴我,畢業之後,應該去拜師學習,因為他們的學問快與身俱去.....這,我也沒做到。
4. 那個黃昏,我們與陳其寬老師相遇文學院迴欄。當時很少人知道他寫的"相思樹頌"之類的文章。老師說,回台北,一定找他好好一聊。後來我懶,或以為是老師的客氣話,沒去找他。
5. 許達然老師聽起我大一住第七宿舍,說,當年那是助教的宿舍,他與建築系助教合住。他整天畫作不斷,三十年之後成為名建築師,開過畫展。"早知道,當年的垃圾不會放過....."
6. 我們大一的宿舍,亂得很可以。學長寢室(大三)則是在Open Day 候選為楷模。我們造訪它,都滿心虔誠、敬畏。許多年之後,忠樸學長病逝,他的室友從美國飛回來一拜。再過12年,我們在中原大學為忠樸設一獎學金。我跟他的室友說,東海設獎學金是你們寢室的"責任".....



2015年9月27日上午9:47 ·



有些朋友知道,我在研究1955-1960的東海大學學人的"學思":
牟宗三 《五十自述》, 台北:鵝湖,1989 (只前二章是新稿:末幾篇約寫於1959), 頁123-25 有關於The Life of Jesus by Ernest Renan
第19章 《耶酥熱情的激烈化》之評語與修正。
2015.9.26夜, 讀《五十自述》,竟然引用 Søren Kierkegaard的話:契爾克加德:"沒有一個世代的人能從前一代學知真正的人生,由這方面來看,每一世代都是原始的。它所負的工作並無與前一代的有什麼不同!它亦不能勝過前一代而更進步。例如沒有一個世代能從前一代學知如何去愛,除從頭做起之外,也沒有一個世代能有任何其他開始點。同樣,信仰亦是如此。......"
現在網路可找到:
“Whatever the one generation may learn from the other, that which is genuinely human no generation learns from the foregoing...Thus no generation has learned from another to love, no generation begins at any other point than at the beginning, no generation has a shorter task assigned to it than had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 現在學Dutch,可能方便多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曾在Philips的竹北廠服務,近萬名員工中,只有一位會說荷蘭語,印尼僑生
(荷蘭人除外,請不要忘記,新竹曾有個"荷蘭村",給我廠的荷蘭幹部住的,每戶約80坪。)
後來,(另家公司)工作上的機會,比較常造訪荷蘭,到書局買英文書,還得問人作者Johan Huizinga (請用Google translate 聽荷蘭語)怎樣讀。
我們對這了不起的小國和其人民,總是相當佩服。

----- 1968-69年我高一,可能翻閱過400本書 (省立台中圖書館一天一本)。

我初三時,在台中公園附近的書店立讀羅素的【哲學問題】第一章,眼界大開。

立志走邏輯實證論等路。

1968年讀了殷海光先生的【邏輯新引】。隔了好幾個月,1969年3月,我在中央書局買本石元健譯的【 邏輯引論】,大一水準的書,不過,這本書有作業,所以可以自修,了解自己是否懂得內容。我在不知不覺中讀完該書。當時翻過牟宗三的部定大學用書【理則學】,路線與【邏輯新引】不同,所以只欣賞該書的附錄牟先生的學生寫的關於禪宗的語意分析。
1969年的暑假,先讀【化學】,週期表等知識真了不起,所以決定走自然組--甲組。
我以後沒多少機會在數理邏輯領域自修。Russell and Whitehead's Principia Mathematica (三巨冊)令人生畏!

2016.12.4


人生中的有些書,很難忘,也會令人長嘆:
1968年,我讀完殷海光先生的【邏輯新引】,決心進一步自修:牟宗三先生的部定大學用書{理則學},我只對該書的附錄,他學生也得禪宗的語意分析等有默興趣。又拿起石元建先生編寫的{符號邏輯} (憑記憶,可能有誤),竟然能將各章的習題演練完畢。
1971年我在東海大學圖書館的樓梯間書架看到20世紀初年出版的Russell and Whitehead's Principia Mathematica (三巨冊),我差點頂禮之。
1992年,在美國讀Herbert Simon的回憶錄,內容有他1950年代寫程式"自動"證明Russell and Whitehead's Principia Mathematica書中的某些"定理",Simon寫信給羅素報告此事,羅素的回信很風趣。
2016年12月3日,我參加會議「文學‧思想‧藝術─徐復觀先生學術論壇暨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會」,利用時間到東海大學圖書館的希文參考書室,翻了{聖經的地圖集}等書,赫然看到1971年翻過的書Russell and Whitehead's Principia Mathematica,出版一百多年後,書的紙質、裝訂好,竟然還像新書,我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雖然我還讀不懂這套書......
陳忠信 慚愧!在東海時不知圖書館藏有此書。虹橋當年有盜版。




Hanching Chung

2017年9月19日下午2:13 ·


重讀去年的此段引言,感受深,一來年歲大點了,二來,我的國,在台灣,但,她肯定前途艱難.....
2016年9月19日 ·
羅素Russell Bertrand三零年代初期投美國報紙的雜文集。
他已經知道美國自1896年起就躍升世界大國,而英國讓位.....
我以他談論國家的強盛 (On National Greatness)
.......對年輕人而言最可喜的一種環境是:在那兒,每個人都被認為將來有一天能完成偉業......
如果四周圍都期待年輕人走到他所能走到的最高境界,結果他真的就走到了。如果周圍的期待少了,也就只能產生差一點的結果。我們可別忘了這一個教訓。
網路上有此書之金句和"How to Become a Man of Genius"一篇。
Mortals and Others By Bertrand Russell 羅素《羅素短論集》
羅素《羅素短論集》梁祥美譯,志文,1984



2017.3.29 查 Stephen F. Barker (1927-) ,知道他已經90歲,Wikipedia的著書當中當然沒列這本教科書



2016年3月26日 23:32 ·


這篇提到:到機場前,將書丟掉的情。
我有這種慘痛的經驗,那是1978年10月某天,我要搭機從倫敦回台灣的去機場過程。
我將一些去年在Soho 買的好多本薄薄的人民文學出版的魯迅的散文集丟棄,因為碰不到懂得中文的人,而我不太可能將它們帶回台灣。
書架上只有一本書我辨識得出來,
The Organization Man
By William H. Whyte.





The Guardian


2016年3月26日 3:40 ·

embraced and dumped before the airport taxi arrives. That’s why this week, a Swansea charity shop begged its patrons to stop donating used copies from the Fifty Shades of Grey Trilogy."





2015年3月25日 17:24 ·




朋友聚會,很難得。林世堂博士(宏星技研材料唱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是阿彭的室友,與他近40年未謀面,這次知道我們約11點在我處見面,當然來參加。
之前,我向阿彭調幾本《浮士德博士》來增加軍備:第一本簽書是給世堂的。
世堂曾經到阿彭的老家,竹東軟橋路某號, 住過,他說生平所見星空之燦爛,以那次為最。阿彭也住過林家石牌世堂老家;他記得世堂1976年的畢業設計---。世堂則說設計還保留,只缺請劉廣仁 (現加拿大某大都市的都發局主管)代畫的透視圖。
阿碰這次還提一次與我的壯遊,我差點忘記了。約1975某個黃昏,我倆穿拖鞋出發到北港看馬媽祖進香…..整條路的人一見媽祖出駕,全跪拜迎接……我半夜還帶他往台南,清晨抵達,到公園旁的台南二中,找我初中謝立沛老師,讓他招待台南美食。






Lectures and Meetings: 彭淮棟:《浮士德博士》:托瑪斯.曼告別德國之作



HCLECTURES.BLOGSPOT.COM

2014年3月20日 21:12 ·
去年中共用福建讓利網路業,這不過是80年代我的洋公司的策略規劃之一環的應用。(鄙人曾是此大洋公司電子事業部的"greater China"主管, 所以不必假設我是中國國情的土包子。)
郝明義先生在某篇說某唯一溝通管道沒了。其實我猜薛琦的丟官,多少是郝先生造成的。因為去年薛先生坦承,範圍那樣大,顧不及出版業,何況他也不懂。---請注意,我們的主談判者對中國的了解,那麼膚淺 (台灣可能有百萬人以上的人知道中國控制言論的一套做法)---不過江某要授他獎章,他沒出席,還算有點骨氣。
更有意思的是,過去一整年,多少意見被納入? 零。因為約已簽了。
中共高層在扁政府時期焦急得很,他們怕越行越遠......不料,連某回歸換利 (可能是槍擊案的遠因),馬某採取投降換歷史定位的鹿茸哲學.....


~~~
2017.3.22 文華兄:

"多謝整理。文章還沒有供應完,尚有不到一倍,等我到東海後繼續傳去。我今晨南下。多謝一切,隨時聯絡。文華
又回憶錄的書名似乎不好,我非名人,而且裏面只講聯合國。請兄再考慮,是不是還有更容易叫人看的書名。「聯合國回憶錄」也可以。再想想看。「我在聯合國二十四年」等等。"



Hanching Chung
2016年3月22日 10:05 ·

有時,Facebook等真是一格一嘆思華年。
昨天起,分別讀到:英、德、日等國的年金危機之討論。
Ben Chen: 有人說,葛飾北齋,這一張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印刷數最多的圖案。

分別讀過出生年是1975、1977的作家作品:
"伊格言 (沒讀過......) 德國柏林 ·
好的,這可能是這次萊比錫書展最神奇的事情之ㄧ。前天在我和巴代老師的朗讀分享會開始之前,這位德國老先生來找我,提著他一袋子「家私」希望我幫他簽名。......"
hc:"Howard 考倒我了。
我去過英國2次,只1977年那次自己買機票,連英國在哪都不知就出國。到英國,行李找不到 (一個月後英航要我付倉儲費),提著在香港買的手提收錄音機搭巴士進城,完全是wonderful land,到Liverpool 站下車已是近黃昏----我事先知道,從此地可搭巴士到Colchester,就在附近找一家B&B---當然沒預約,尚可..... (1977-78年去倫敦約10次,不過都當日來回或者住同學家)
1991年第2次赴英國,第一次到法國。不過我與一瑞士人Thomas Schmockers先生同行。他會開車,所以旅館等由他負責,我很喜歡他不為某些航空公司的里程計畫所綁,所以我們從日本搭英航月北極飛英倫。他不知從哪裡聽說倫敦市內很貴, 所以只敢住城外的Holiday INN......我請他在SoHO中餐廳晚餐,就趕往 Ipswich....
我們公司的法國朋友幫我們訂到巴黎三星級HOTEL,好極了!
(我去年跟一位朋友談他在巴黎hotel 搶標到蘇格蘭機票,比台北-高雄還便宜。)
現在似乎應該利用什麼AirBnB等網站,我還沒利用過。
預祝英法奇境順利!




2013年3月25日 11:59 ·



1974年東海某洋老師帶我們綜觀世界主要宗教
他沒教我本本的這些東西 不過我相信這些或許他的言外之意
2013春節看Pier Paolo Pasolini導的《馬太福音中的耶穌》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
2023.1.16    

失敗

想應該拍《《經集》中的佛陀》並保留其押韻
譬如說<大品>中說到 Ababa地獄、 Ahaha地獄、 Atata 地獄等三地獄的時間......
經集
作者:釋達和
出版社:法鼓
出版日期:2008年
《經集》是南傳佛教巴利文三藏的重要經典,屬於「五部」(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中的「小部」,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經文彙編。全書由<蛇 品>、<小品>、<大品>、<義品>及<彼岸道品>等五品、七十經組成,共收錄了一千一百四十九偈及少部分長行(散文)。
  它的主要 內容為佛陀與牧人、農夫、婆羅門、國王、夜叉、仙人、比丘的對話,思想簡單樸素而易懂,闡述佛教的倫理道德觀,充分反映了原始佛教的風貌,為研究原始者提 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此外,其譬喻說理的詩歌形式,在佛教文學上具有重要價值。在南傳佛教國家中,與《法句經》一樣廣為傳誦。
经集(巴利语佛教经典), 作者: 郭良鋆, 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本: 第1版2008/2012, .



~~~
1971~75 很熟的朋友。21世紀,失聯。我們同學間喜歡叫彼此的"外號",他不喜歡。
1972年暑假,一起去工廠實習、參加救國團的創意營(接下來,在東海弄同名的社團)。他留美,回國在逢甲教書、退休。很虔誠的教徒。



1977年李明賢、1978年藍東顯兩位同學寫給在英國的我的信:
這張卡片取出過風化了.....
正面
"同行" 漢詩 不可讀....
If God is For Us , Who I Against Us?

背面 漢清 平安
我懷念故人 主前代求恩 靈裡相交通 兩心豈忍?
異國讀者 願你身心靈體 都蒙
神 無限的祝福
明賢
'77 12 18





*****
我們這一班 1971年是20人 畢業時約40人
畢業後有些人沒有兵役義務 就出國了
1977年夏 大部份退伍了 在台灣的都找到工作
那時我在英國 同學 Blue (藍東顯 先生)給我一封信 我認為是佳作
現在將同學名字以代號處理
1978年1月4日晚
親愛的漢清:
收到你的信有些許天,本想早點給你覆信。後來想想,你過你的番邦聖誕節,我過我的中國萬曆年,只要這封信能在2/6前寄達老兄手中,我就能向你拜的早年。「恭喜!恭喜!新年好。」 (2/6日為咱中國陰曆十二月二十九號除夕)
在台的眾豬哥都還好,全部都已找著頭路。薪水自己花用有餘,要養老婆則有點困難。但比起他系「在家裡蹲」的朋友,則要略勝一籌。只可憐,如今堂堂一介大男子,業立卻無以家成。奈何!奈何!
A在聲寶,利用日本Sharp 那套鬼玩意,正在大搞MTM,B 利用土法煉鋼,也以MTM技巧為大同公司効力,他們倆常在一起研究,頗有搞頭。C有意跳槽他去,不之結果如何。D有意敗汽車業露一手。E在中華映管月入萬三,樂得連番邦也不想去了。F 籍在軍中,卻常在台北街頭窮泡馬子。G依然 lonely /lonely ,絲毫未聞其有成家念頭。H前數日寄來卡片一家(原文),說是跟他馬子一起去挑的,問我正不正?不知他請教的是還是卡片。這年頭真是的,一馬在手就趾高氣昂起來。I老先生本定於1/8結婚,事前咱曾分函眾豬兄弟務必與會,奈何,日昨I老先生來函,說他令尊前不幸身故,我想,這個會鐵泡湯的。H在一個製螺絲工廠做生管,是個小主管。J與K都在台機吃報紙,喝茶,領乾薪,J是臨時雇員,月薪柒千伍百大元。K經青輔會錄取分發,還在實習,月薪六千六百大元,雖說冤枉,總算是捧住了個鐵飯碗。L消息未詳,寄了張卡片給她,花了四塊錢,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只聽C說她在補「托福」,大概有意在外邦定居「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倒符合中國傳統美德。
我Blue 在嘉義,一待就是半年,看看苗頭有點不對,前途缺光,只可憐番語硬是不懂,無法跳槽他去。此其間,有兩個主管曾為工人痛毆了一頓。工水準低,暴力氣氛濃厚,咱IE技巧,未能見諸施行,令人心痛。
昨天一位住嘉義的大一老弟打電話給我,向我領教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方知KKK學長拜東海IE任教。老兄今年底學成打算若何?返國乎?去亞美利加乎?盼能再見面,看你是否黃裡透白,漸有洋味。
祝服你,學業順利。
又:英國馬子若何?不要成天與機械伍,給自己透口氣吧!記憶中,取自東海的樣本,好像老外馬雀斑特別多。
Blue 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一月四日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