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郭良蕙全集》《遙遠的路》及其他。 周(書毅)先生與舞者們。郭文夫

發表出版的長篇小說《心鎖》。在那個保守年代,書中關於性愛、婚外情的描寫,遭評為「五四以來最露骨大膽」。出版隔年,內政部即下令查禁。當時中國文藝協會隨即召開理事會,開除郭良蕙,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及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亦同時開除她的會籍。前輩作家謝冰瑩、蘇雪林,和郭良蕙為《心鎖》展開筆戰。郭老師當年曾經寫過整版的反擊文章,但她沒有保留原報紙,有一天她要我幫她去找,在國家圖書館我翻閱當年的《徵信新聞報》,終於找到,整版影印交給她。她滿意地笑了,她說其實還有許多聲援她的文章,當時編好交給出版社,出版社卻弄丟了,我說現在還可重新蒐集出版,為此筆戰做一辯白,她說俱往矣!
二0一三年六月十九日晚上她不聲不響地離開我們了,沒有任何地告別,獨自地走了。她留下了美麗的身影,留下豐碩的著作,也留下了令人難以忘卻的懷念!
同年十二月六日下午在紀州庵郭老師的長子孫啟元出版《我的母親郭良蕙》新書發表,由平路主持,我和師範先生、司馬中原、隱地都當嘉賓。同月十七日晚誠品書店的發表會,由周玉蔻主持,影星胡冠珍、黃光男、平路、司馬中原和我都到場致詞。2014年她逝世一週年中華文物學會刊出「郭良蕙專輯」,我寫了〈記憶中郭良蕙的二三事〉長文。望著這張照片,捕捉一點回憶,聊書數語為記。


TingShan Tsai 對於當年被打擊,郭老師是有所不平的,但晚年她信教 ,一切都寬恕了!
---

讓我想起兩年前秋末,甫過世作家郭良蕙的長子孫啟元打電話告訴我,要為母親出版全集,我著實嚇一跳。郭良蕙活躍於1950、60年代,1951年出版第一本《銀夢短篇小說集》,至60年代末,小說創作已近40本;80年代初期,郭良蕙轉對古董文物產生興趣,至2013年過世,共出版64本書。這些作品隨出版浪潮及時間久遠,逐漸消失在市場上,如今啟元要為母親出版全集,「找回母親創作的舞台」。敬佩感動之餘,我坦言告知目前文學出版市場狀況,但沒多久,他已陸續將郭良蕙的書一批批出版了。過世兩年多後,64本全部出齊,重新設計封面、排版印刷、請人追憶母親,不論別人說什麼,只為──紀念母親。
【文訊八月號◎香港藝文環境專號◎新上市】【編輯室報告◎愛,一種堅持】◆封德屏

2014.5.24   Kawase 先生來訪。.......我買郭良蕙作品集《遙遠的路》1991 台北:時報) 當代表 ---4本當中選一。此集初期只有《自序》 ----

".....我不敢斷言它們都能被你喜愛,但是你絕不會認為對你是一種浪費。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後來還有王寧《"茫中的知識 悲愴後的光明---讀台灣女作家郭良蕙的小說》以及董保中的《郭良蕙的台北人世界》

他很快就認出她是寫《郭良蕙看文物》的作者,Kawase先生將此書當他的"書"箱""藏書之一。我跟他介紹此人,如果在日本,郭的稿費可能就可以過得很好。











台北小孟來香港公幹,帶了沈茵替我買的幾本書給我,說缺了故宮一本舊書還在找。都是工具書,又是老書,不翻一翻不放心,翻完有的沒用,有的有用,用過了大 半擱一邊,再也用不着,家裏雜書成災大半是這樣折騰出來的。歷來請沈茵在台北找的書都是她有興趣看的書,我看完用完轉手寄回給她,她房子大,書房大,容得 下,一來一去我輕鬆,她樂意。歲數大了怕負累,「白象」越少越好。自己沒用別人有用的東西英文叫白象,英國鄉鎮教堂經常舉辦白象廉賣會,家家戶戶拿白象到 會上擺賣。小孟說他在台南鄉郊試辦過這樣的廉賣會,很熱鬧也很累人,不辦了。小孟是早年台北老前輩老朋友魯二叔的義子,人厚道,也仗義,在英國讀過書,待 人處事最牢靠,沈茵說他是通天曉,大小難事找他打點頭頭是道,難怪二叔生前器重他。小孟臨走告訴我說郭良蕙六月十九日去世,台灣媒體沒報導,只見六月二十 七日《中國時報》報頭下一則訃聞,是郭良蕙子女登的,說最親愛的母親大人郭良蕙女士蒙主恩召,享年八十七歲。小孟留了一本台灣《文訊》雜誌八月號給我,爾 雅出版社發行人名作家隱地寫了一篇〈關於郭良蕙二章〉,說郭良蕙一生寫了六十本書,曾經是名噪一時的著名作家,翻遍整份報紙郭良蕙去世的消息一個字也沒 有。《中國時報》的時報出版公司從一九八六年六月到一九九一年八月,先後為郭良蕙出版二十種作品集,隱地說可見郭良蕙小說還有市場。我的朋友高信疆和柯元 馨伉儷那時期還在《中國時報》,柯元馨還主持時報出版公司編輯部,跟郭良蕙一定相熟,作品集也許是柯元馨編印的。隱地說:

年輕時候的郭良 蕙走到哪裏都是焦點人物,她自己並不高調,她也不需要高調,自有人為她安排高調的能見度。晚年的郭良蕙刻意和文壇保持距離,成為悄然之人。她可能想不到的 是,當她離開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人記得她了,近百家電視台沒有一家播報也就算了,連當年副刊上天天掛着她名字連載她長篇小說的報紙也不提一字,這就有些讓 人匪夷所思。
一九六二年我還在台南上學,郭良蕙的《心鎖》在《徵信新聞報》上〈人間〉副刊連載,性愛描寫聽說是「五四以來最露骨最大膽」,我天天追讀。年尾小說出了單 行本,輿論嘩然,前輩作家謝冰瑩和我的老師蘇雪林都寫文章罵郭良蕙。校園裏碰面蘇老師還在生氣,頻頻搖頭說「要不得,要不得」。我年少不懂:郭良蕙長髮垂 腰,明麗動人,怎麼就那麼「要不得」了?《心鎖》故事年久淡忘,藏書家林冠中前兩天給我一本我才記得是女主角夏丹琪報復情人范林不忠,負氣下嫁醫生江夢 輝,婚後舊情人成了妹夫,小叔子江夢石成了情人,夏丹琪常在北投跟妹夫跟小叔子通姦,謝冰瑩給郭良蕙的公開信上說:「良蕙,為什麼你要寫這些亂倫的故 事?」一九六三年一月,內政部下令查禁《心鎖》。四月,謝冰瑩在中國文藝協會理事會上提議開除郭良蕙會籍:「提案人認為郭良蕙長得漂亮,服裝款式新穎,注 重化裝,長髮垂到腰部,既跳舞又演電影,在社交圈內活躍,引起流言蜚語」。不久,中國文藝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和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同時開除郭良蕙會籍。 香港《亞洲畫報》連出兩期專輯討論《心鎖》事件,宣示寫作自由,譴責查禁書籍。香港美國新聞處官方刊物《今日世界》用郭良蕙做封面聲援《心鎖》。《亞洲畫 報》記得是亞洲出版社出的期刊,主持人是名作家名教授張國興先生,我認識張先生是徐訏先生介紹的,得空偶爾喝咖啡聊天,他英文好得不得了。《今日世界》那 時候的總編輯是賴獻廷先生了,六十年代尾我進美國新聞處跟賴先生做了好幾年同事,一位謙遜持重的前輩。我認識郭良蕙倒是八十年代了,我稱她郭先生,她命我 叫她Gloria,很親善的老太太,端莊體面,專心研藏文物,常去英國,常住香港,公子的公司出版文物期刊,她經常寫文章。郭良蕙原籍山東省鉅野縣,生於 河南開封。抗戰時期在西安讀完中學考進成都四川大學,是黃季陸的得意弟子。我在台灣讀書那幾年黃季陸是國府教育部長了,來過我們學校,矮矮胖胖,一臉笑 意,像彌勒佛。一九四八年郭良蕙轉讀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在復旦畢業。一九四九年與空軍孫吉棟結婚,赴台灣定居嘉義,先做翻譯,譯過莫泊桑短篇,不久開始 寫小說,作品登在《野風》、《自由中國》、《幼獅文藝》和《暢流》,奠定文壇地位。這些期刊,《自由中國》之外我最愛看《暢流》,文史掌故多,記憶中薄薄 一本印得粗粗的。郭良蕙晚年不說這些舊事,愛說英國,說她喜歡英國的深秋。她送我的《郭良蕙看文物》裏有一篇〈深秋倫敦〉,寫倫敦到處綠樹成林,秋天一到 滿地落葉,林梢色彩繽紛,深紫、絳紅、橙黃、暗金、濃棕、淡褐、灰青層層交叠,她最愛看:「四點鐘天色已黑,走出博物館面迎冷風,腳踏落葉,滿心都是感 激,感激這充滿藝術的世界如此詩意。」郭良蕙瓷器銅器玉器懂得多,藏得多。我說瓷器都天價,又易碎,不敢碰。她說讀書人玩古銅器古玉器最般配,越是高古越 有文化史價值。她說宋元明三朝漆器學問也大,也值得親近。新石器時代到夏商周到秦漢的玉器我早年有緣收進一些。秦漢南北朝隋唐銅器陽剛古奧,假的也多,不 敢亂買,至今藏存只有七、八件。郭良蕙勸我別貪多,絕佳珍品藏幾件夠高興了。橫豎就像小孟義父二叔說的:「我們是小本經營,玩不起宮裏的貴氣玩得起書生的 雅氣!」二叔在台灣中影片廠做過事,電影界藝文界很熟,談起《心鎖》風波他說老歲月老規矩兇得很,歐美也一樣,《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那些名 著都惹禍,都挨罵。他說中影隸屬國民黨黨部管文宣的第四組,電影內容新聞局管了黨部還要管,王莫愁演《蚵女》,黨國大老何應欽和一批衛道幕僚一聽說劇情中 王莫愁未婚懷孕,一個電話命令中影改劇本,電影只好臨時加拍男主角去律師樓補辦婚姻登記:「衙門封建,民心守舊,新思維總要好長一段時日才養成風氣,人人 接受,郭良蕙為創作自由披荊斬棘,難能可貴。」《心鎖》查禁了,畢了業離開台南母校我書箱裏那本是原版還是黑市盜版不記得了,反正沒幾年一個好奇的朋友拿 走了忘了還我。二叔書房裏倒珍存好幾種版本的《心鎖》,說是史料價值,留為參考,如今都保存在小孟的書房裏。那天送小孟下樓僱車子去機場,暮色漸濃,細雨 霏霏,想起郭良蕙說那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倫敦晚夏深秋都這樣,她從不帶雨具,頂多遮一張報紙。跟她談天我幾次暗自想起《心鎖》裏的夏丹琪,五十多年的 老故事了,那麼遙遠,那麼迷濛,很想問她,不敢開口。夏丹琪蕩過的情海慾浪其實只有四、五波,文字凝練,含蓄,洋化,翻譯成英文絲毫不帶惡俗品味:原文的 氣韻已然像極了譯文:

…她閉上眼睛喘息着,週身都在緊縮。刺激着感官的細語在她耳邊頻頻迴響,每一句都是震盪心旌的瘋狂音樂。她感到自己 的身體逐漸癱瘓,像一堆爛泥似的,由他恣意擺佈。經過他全力的圍攻,她的心如同被浸在醇濃的酒液裏,沉迷而昏眩,暫時失去了護守的本能。只是正當他取出鑰 匙來試探着打開愛情門鎖的那一剎間,頓然而生的恐懼為她拯救出部份喪失的神智,她恍惚地聽見遠遠有哀怨的聲音在召喚她…

郭良蕙早年翻譯許 多外國文學作品,外文修養顯然不淺,思維邏輯不離西洋規律,遣辭條理呼應身心感應,讀慣外文小說的人心領神會,不覺得猥褻。重翻《心鎖》,三百七十多頁篇 幅裏我找不到細緻的寫景段落,一味靠人物對白烘托故事,白白放棄文學作品借景比興的勝算。畢竟那時候郭良蕙年輕,《心鎖》之前幾本作品早出了名了,寫熟了 寫快了顧不得修飾。轉眼雲散雨歇,屐痕漫漶,一卷心扉泛黃了,新一代人聽她芳名都陌生,縱然不是「縞袂青裙不理妝」,終歸「閉門春盡無人問」。郭良蕙似乎 情願這樣。

2小時前來自 iOS

原來昔日的美女作家,以「心鎖」一書引爆爭議,致遭查禁、除會籍的郭良蕙,走了!R.I.P

 Hanching Chung 我想用一本書界定一個人 浮面刻板而有失公道--如果此人真的是她. 應該了解她後來轉為藝術品市場利害關係人以及這方面的著作.....換句話說 我們社會真的無法有西方的訃文版之社會功能嗎?


郭良蕙 1926.7.10-2013.6.19
稍完整的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8%89%AF%E8%95%99

 原籍山東鉅野縣,因抗日戰爭西安完成中學學業,16歲開始寫詩。考入成都四川大學,成為黃季陸先生的得意弟子。1948年轉入復旦大學,並於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1949年空軍飛行員孫吉棟結婚,而後赴台灣定居於嘉義。為增加生活收入,開始寫作。初期翻譯外國小說,曾譯過莫泊桑的作品,之後開始小說創作。郭良蕙因外表亮麗、氣質脫俗,當時被封為「最美麗的女作家」。繼第一個短篇小說〈陋巷群雛〉後,便經常於《野風》、《自由中國》、《幼獅文藝》等雜誌上發表文章。後長篇小說〈泥窪的邊緣〉又在《暢流》 雜誌連載,她在文壇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出版《心鎖》時,她的聲名達到最顛峰,但也以描寫性愛與被認定是亂倫的婚外情被禁,成為她創作生涯中最大的風 波。《心鎖》事件的打擊,雖讓郭良蕙沮喪,但她仍繼續努力從事寫作。另一方面,被禁之後《心鎖》成為地下暢銷書,郭良蕙也更出名了。1971年,獨自環遊世界,開拓視野與胸襟,自此也步向文物藝術之欣賞及研究。1978年出版的《第三性》大膽地碰觸同性戀之議題,又成為先驅之一。[參 1]後於香港成立〔郭良蕙新事業出版社〕,並出版了許多旅遊方面的書籍。



郭良蕙看文物

郭良蕙看文物


 名作家郭良蕙女士,馳譽中外,著作等身。曾出版長短篇小說共數十部,最擅長心理分析,人性刻劃。近年來致力研究中國文物,卓然有成。本書以深入淺出手法, 提供對文物的認識、收藏的心得,並以文學筆觸,探討深邃的人生體驗和哲理,見解獨到,令人醒發,堪稱一部對中國歷史、文化及藝術極有貢獻的好書。



 ******

2014. 4月3日初晚,我遇到台大哲學系郭老師和他的公子(目前服務於工研院綠能所)。
郭老師說,真倒霉,我們水源校區的哲學系和人類學系的房屋,竟然是海砂屋,又得搬,而原校區的人文學院沒動土,又回不去........
我說,反正台大有的是錢.....許多系館經常拉皮......
更妙的是, 管理學院整棟大樓,一夜之間,從棕黑色變成乳白色......
郭老師說,這是日本建築師堅持的.....他們前陣子還開說明會.......http://hclectures.blogspot.tw/2014/03/20144.html


臺大校訊第 1179 期
出刊日期 民國 103年 5月 21日

臺大人的故事 緣結大甲 郭文夫教授書畫雙絕藝歡喜無限


棋琴書畫君子四藝,如今書畫膺為全臺翹楚者屈指可數,大甲雖處西臺海角一隅,然書畫藝壇特殊傑出人士,大甲人卻各分佔其一,堪稱百年來大甲難得一見之歷史 機緣,譽之為大甲書畫藝壇雙絕藝應更屬恰當,因比之當世亦難有能出其右者也。真個是書墨龍蛇透紙現,畫裡禪意陣陣來。唯見:
其一、大甲人郭文夫教授乃臺大書藝之珍,冠超群倫,寰宇知名。
其二、大甲人王友俊教授乃師大藝門之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喜 巧的是此二君子中學時期為大甲高初中同窗好友,時結情緣更為難得。大學後,郭君於臺大哲學系教學,並曾遠赴英倫留學。而王君則投身師大藝術系(現稱美術 系)暨文大藝研所,跟隨國畫名師悠遊藝海。郭文夫教授因自小學即得書法名師指點,沉迷於書藝,亦曾有畫作獲選參加聯合國主辦之世界青少年中學畫展,早已嶄 露頭角探身於藝門門檻。大學時期即為臺大課外活動書法社團之佼佼者,在哲學系任教授課之餘,並擔任學生書法學習指導老師,教學相長而漸得我國書法之秘奧。 時而筆走龍蛇時而飛龍在天。臺大校史館珍藏先生之墨寶、奉為圭臬。乃故校長傅斯年先生引用西方哲學家斯賓諾沙之名句:「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成 為臺大一時佳話,並將會一直流傳下去,直到永遠。先生墨寶為臺大之珍尚無過譽(見之臺大校訊臺大人的故事)。另者,臺大公衛學院大樓完工啟用,正堂門廳之 上「健康福祉」橫匾高懸,開門見山,顧言思義,也是出之郭文夫教授墨寶。先生大名鼎鼎,早登書法堂奧,遐邇聞名,慕名求學者絡繹於途,究因先生之書法十分 奇特獨到,其書道有如道家鍾馗之霸氣雄渾辟邪。處心於融會古今、獨特奇形之殊異於一爐,功力火候深厚已入化境。竟至於尚無人能隨驥尾,更遑論得其精髓者 乎!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不可多得者。
王友俊教授溫文爾雅係大甲畫壇才俊,其初學丹青純係自學,幸於中學 時得獲良師慧眼加意栽培,進入師大藝術系(現美術系) 暨文大藝研所後,即隨黃君璧、胡念祖、鄭曼青諸國畫先進埋首苦研畫藝,並留任師大母系任教,悠游於藝海數十載,經常戮力於畫藝創作、精修丹青,涵養鬱然萌 發之藝術意境,並致力從事於藝術教學,當今青年藝林名家不少係出其門下桃李。其更以多年潛沐藝門之風華、創立嶄新傳統畫風為其終生職志。曾屢屢推崇黃山為 傳統國畫不可多得之精神意境所在,多次以黃山為主題舉辦盛大畫展,撼動兩岸畫界。藝壇特推奉先生為「黃山畫派」創始者,聲名遠播而為國畫一方豪傑。
筆 者初識友俊兄乃因其應邀出席臺大金石書畫聯展,聽其講評非常中肯、頗有見地,並且友俊兄係在下好友郭文夫教授故舊同窗,因緣結識,以其書畫藝術獨到之見 解、溫溫君子之談吐,深獲我心,及知其在師大藝門任教,更為敬重,乃冀望今後對吾校學子習藝作畫有所助益也者。另者,細觀友俊兄之傳統國畫山水,雖係出自 其母校名門大師指導,惟其水墨雲氣之處理則有明顯不同於師門,見其畫作獨特恢弘無比之鉅獻精神,臨畫揮灑,水墨似已盡得虛無縹緲之神妙。遠觀其盈壁鉅獻, 猶如登高攀臨野外自然景觀,崇嶺、遠山、絕壑雲氣飄渺,林木扶疏、青翠有致,層巒疊嶂有如出神入化的禪修意境,如此玄妙,如臨太虛幻境,何似在人間!真如 靈山毓秀,雲氣山嵐,飄飄渺渺,瀰漫迷茫,感覺似乎永永遠遠地遠離凡塵,回歸心靈樂土。
今年甲午晚春國曆 四月十八日,大甲高中適逢七十四週年校慶,校長黃火文先生特別安排大甲雙絕藝聯展,假該校「藝之鄉」展覽館展示兩週,供各界來賓觀賞,由傑出校友臺大教授 郭文夫先生展出其書畫得意傑作多件,師大王友俊教授展出其晚期畫作鉅獻「魔幻景區」(畫作174cm.x84cm.x6cm.;框約10尺高、25尺 寬)。據知,王教授為作此畫先後前往黃山臨摩十五次之多,特別蓄意屏除一般黃山文宣常見景點如絕壁孤松、奇岩幽壑等等。而另行擷取近十年來未曾開發之山林 野趣自然景觀。王教授因自幼喜愛藝術山水鬱鬱蒼蒼,兩岸名山大川時見其飄逸身影,雖畫作主題為黃山,然其心靈意境似難免融會諸多鍾靈毓秀名山勝景,臺灣之 合歡、奇萊或亦隱然若現,是則端看觀畫者心靈意境之投射,反應與模擬力道,容或亦有所不同,因人而異。而能否與畫者之心靈意境啟發契合,乃賞畫之最高境 界,外人無從揣摩,需視禪修視野深淺程度而定是否臻於如此玄妙境地。惟畫者則必須執此玄化神力於潑墨揮毫之間,心無罣礙、心手如一、揮灑自如,乃成鉅作。 惟據王教授表示,雖在事前準備功夫已經相當,但能完成「魔幻景區」如此鉅獻,仍然費時約半年光陰,始克收功。由此可知,友俊兄對畫事之認真用心至誠實非常 人可及。及觀其作品充沛至大彌深視野,令人感應禪意,隨起玄思,當亦無意外者焉。
郭文夫教授特別欣賞「魔 幻景區」鉅獻,嘗言「黃山能因友俊兄而顯得偉大,友俊兄能因黃山而更有名」,真金石之論,而如今得視其所言的確是十分傳神而切中鵠的。江山有幸出才子,乃 至理名言。其以因緣際會相得益彰,兩岸藝壇鑑賞譽為黃山畫派創始者,當係實至名歸,並無倖至虛傳。然則王教授謙謙君子處之泰然,乃其對黃山情有獨鍾爾夫, 而無假其名之意。
大甲高中校慶,是日風和氣清、艷陽高掛,大甲書畫雙絕藝聯展會場「藝之鄉」賀展花籃滿 佈,蘭香氤氳,書畫展品淋漓滿目,令人目不暇給。多是郭教授筆走龍蛇之墨寶,間亦有其近作「喜看仙山」等充滿玄思哲理之畫作,可見其對書畫多元之興味與造 詣,直如其墨寶斐句所言「四壁墨花飛麗藻,一簾佳句占陽春」。真是無巧不成書,「藝之鄉」展覽館當時情況適如所言模樣,無須筆者費詞形容,已經十分貼切地 呈現瀰漫在現場濃厚芳郁的藝文氛圍。惟巧妙文思盈庭、古今絕學充棟,實難道盡文夫兄沉潛書法多年學養、胸中塊壘,此情此景已非筆墨所能形容於萬一。
但 見「藝之鄉」展廳正面左首高掛「諸事亨通」,中堂右懸「佳南」斗大兩字橫匾。佳南係文夫兄之族舅公(乃雕塑家朱銘之啟蒙師),郭家為大甲望族,其建功厥 偉,追念前賢,故特置如此匾額,而正中間則為王友俊教授晚期鉅獻「魔幻景區」,足見大甲書畫雙絕藝水乳交融,相輔相成之妙,如兄如弟之情更是不言而喻。
青 青草原,呦呦鹿鳴。誠如文夫兄於展示墨寶所言:「松壽千年翠」、「隨緣不變」等語,顯示大甲雙絕藝出世情誼久歷風霜、永世不變,在在令人稱羨。郭教授更是 豪氣干雲、儀表萬千,墨寶展品有云:「寫入毫端皆妙相,飛來紙上是奇峰」。看來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水墨價更高,經文夫兄這麼輕輕地一點,果然馬上讓人心 中明白,一點不假。始悟哲理玄思並非那麼難懂。
「藝之鄉」展覽館除四周展壁懸掛藝文展品外,大廳中並置放 文物展示櫃多個,其中有珍藏郭文夫教授在哲學方面之研究文獻及出版著作之書籍專櫃,亦同樣有專櫃珍藏王友俊教授出版之畫冊名作專門展示介紹。可見大甲高中 對該校傑出表現校友極為重視,尤其是藝文學術方面更是如此。同時,筆者亦親睹國內外知名世界級雕塑大師楊英風藝文資料之捐贈專櫃亦置其中,充分顯示該校宣 示之建校精神「藝術甲中,藝育甲子」確確實實地落實在其基本教育政策及行動措施之中,使大甲成為中部學子熏陶藝文學術的重鎮與搖籃,讓筆者由衷佩服欽羨。
大 甲雙絕藝聯展係大甲高中七十四週年校慶重要慶祝活動,是日上午十時在該校藝之鄉展覽館揭幕,該校英銳盡出,由校長黃火文先生親自主持,秘書兼學生家長會總 幹事杜建華、學務主任兼校友會總幹事高志璟等重要部門單位主管均出席接待來賓,一時社會知名人士、民意代表、地方族老、傑出校友、各大媒體駐地記者等,紛 紛來賀,川流不息。尤其郭教授乃大甲望族之後,親族高朋,少長咸集,拍照留念者如過江之鯽,讓文夫兄與友俊兄忙得不亦樂乎,難有喘息空間。好不容易午膳過 後重返甲中藝之鄉展場,但見臺北專程來訪賀客,知名油畫命理名師秦玉霜老師親自驅車,帶來大量清涼飲料前來致賀慰勞,讓大家非常窩心。
過 不多時,從苗栗獅潭遠來賀客,來者乃郭文夫教授稱為師兄輩之臺灣達摩書院創辦人張尚德教授(係南懷瑾名師弟子),又有中華唯識學會劉美秀等人均係遠自苗栗 來訪,老友見面,殊覺分外不同,平常散居各地,久未謀面,彼此熱情擁抱,敘舊致賀,拍照錄影存念不一而足,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自由時報臺中都會新聞組特派 記者張軒哲先生亦臨場採訪,特寫拍照、報導盛況。而大甲地方故舊好友親朋來訪來賀,迎新送舊、前呼後擁不輟於途,合照留念不斷。待得時近黃昏,稍微安靜, 得以清心明目遠眺「魔幻景區」鉅獻畫作,登時雜念全消,反璞歸真,竟然抖落了整日一身疲累,果真立見神效,薰風禪意迎面而來,好一個如夢如幻境區的自然景 觀。鍾山靈異,虛無縹緲,真乃人間樂土。
韶光易逝,一會兒功夫,返北火車將屆,只好輕輕揮手與大甲道別,悠忽度過一個既忙碌而又感到充實,非常有意義的日子,滿懷豐盛友情,滿心歡喜無限。(文:西礁子)




2013.6.8 早上11點多,郭文夫教授打電話提醒我這篇,真謝謝他。臺大重要的文史哲藝術等領域的演講, 郭老師幾乎沒錯過一場。我們以前在校園和新生南路上經常碰面,聊天.....

臺大人的故事 書畫名家郭文夫 師生金石書畫聯展創始元老


筆走萬龍蛇恆耀校史冊

每提起傅斯年校長於校慶致詞所引斯賓諾沙名言「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
精神」,臺大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書寫這句話的書法,古拙蒼勁,有如龍
蛇天馬行空般蟠亙於校史館的紀念石壁,與各種紀念刊物、文宣刊頭,成為普
遍象徵紀念意涵文字的典範。文義與書法可謂是相得益彰、相應生輝,使得傅
故校長的偉大精神期許得以永懷腦海,難以抹滅。書法文字就是具有如此無法
解釋的神奇力量。本校元老書法家郭文夫指導老師,積聚了一生於墨池沉磨的
功夫,精心獨創出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法瑰寶。

不打不相識擲球成莫逆

說來筆者與郭老師可說是不打不相識,約在十餘年前校慶運動大會,平時因學
生事務與吳元俊主任教官常相往來,他竟然代我在鉛球比賽教職員甲組報了
名,可能因為身型壯碩,且頗有臂力,臨場奮力一擲竟然打破該組紀錄拿下冠
軍獎牌,卻不知怎地害原來連任第一的郭老師被迫退位,事後十分不安,在道
歉之餘,彼此也成了莫逆。無論是校內外的藝文活動、學術演講,均蒙其當日
清晨電知邀同參加。後始知文夫兄除了是翰墨名家,其多方面興趣涉獵非常廣
泛,得隨驥尾,實在是得益良多。巧的是筆者與文夫兄同庚,他長在年頭,我
在年尾,理所當然可以自稱小弟。

哲學乒乓外交傳遞宣揚文化

郭老師非常喜好運動,除了善於擲鉛球外,更精於乒乓球,是我國教職員乒乓
球選手,每週定時必須到師大體育館練球,每年時常出國參與國際比賽,志在
聯誼不在奪牌。郭老師藉此與國際接觸的機會,將本校每年師生金石書畫聯展
之精印本及精美書畫書籤藝文品帶到主辦國家,分享給全世界的代表隊伍選手
們,非常受到歡迎,其他國家的選手們都爭先恐後地索取。多年來他默默地做
著文化宣揚的工作,努力地向全球各地推廣臺灣之中華文化。除此之外他也趁
著每年出席國際性哲學學術研討會之便,擔任一個道地的中華文化傳播工作
者,真可稱得上是個為善不為人知的經師與人師。據知他今年七月要到泰國參
加亞洲盃乒乓球比賽,今年八月前往希臘出席國際性哲學學術研討會。

健康福祉止於至善

郭文夫為善不欲人知的事情很多,其中一樁十分可巧有趣。本校位於徐州路的
公衛學院大樓落成時,一樓大廳堂正面有請郭老師題款的匾額「健康福祉」高
懸於廳堂之上。我因與該院新任院長陳為堅教授及前任院長江東亮教授均為舊
識,且因其有邀郭老師夫婦午宴,順邀我作陪。公衛學院同時奉上豐厚的筆
潤,郭老師堅辭不收,回捐公衛學院教育發展基金,高風亮節可見一斑

東西文化交流迭有創新

據知郭文夫自幼對翰墨書法有濃厚興趣與造詣,在大甲中學就學時,即曾參加
全國中等學校書法比賽,時常名列前茅。1961年8月曾以抽象油畫入選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舉辦之第七屆世界中學生美展,奠下其一生與翰墨為伍深厚的情誼與
穩實的書法基礎。就其書法非行非草,並不遵循名家古法,時或筆走龍蛇自成
一體,並能以書成藝,胸有成竹。尤其今年特別捨題翰墨書法而放心水墨專就
畫作之藝趣,在臺大教職員金石書畫聯展中展出「夢遊仙山」及「雙峰聳秀」
兩幅巨作,不脫其才華出眾本色。郭老師盡量以水墨展現無盡藏豐富的想像
力,並應用西洋抽象意象融會哲學思維,著筆於水墨國畫意念之中。可見其放
心於東西文化交融,走出界限的制約。乃因時潮,無論西畫、國畫,理應和音
樂藝文般自由自在,海闊天空任我翱翔,這是郭文夫創作「夢遊仙山」、「雙
峰聳秀」的意旨所在。

沉潛書畫堂奧引領風騷

郭文夫在臺大哲學系就學時就已經參加美術社的書法活動,除了他獨有的創
意,勤於練習才是他走向今日成就的不二法門。至今仍必由其夫人磨墨,他時
常一提起筆,就不知東方之既白。夫妻間鶼鰈情深也常見於各項活動場合。

郭老師在哲學系教書時,自然而然就成了學生書法社及教職員金石書法社的社
長兼指導老師,其後為發揚復興中華文化,經其多方奔走爭取,終於啟辦臺大
教職員師生金石書畫聯展,至今已歷七屆,卓然有成。期間並網羅校內外名家
來校參展並擔任師生書畫指導工作。臺大書畫文風一時蓬勃大起,各家爭鳴,
每屆展出多有佳作,深獲社會各界文人雅士的佳評與激賞。

臺大雖然沒有藝術學院,但學校藝文風氣鼎盛,人才輩出,每年金石書畫聯展
展出洋洋灑灑,蔚為大觀。臺大金石書畫指導老師有林經易、黃肇基、蘇天賜
等三人的書畫作品;臺大教職員金石國畫社有方祖達、劉金岢、陳政維教授等
14人的畫作;臺大教職員金石書法社有王執明、王國聰、張喜寧教授等10人的
書法作品;臺大學生書法社有吳守浩、吳亞儒、梁漢文等20人的書法作品。除
此之外還有曹以松、龍宇純、周鳳五、王士儀、陳維德、郭勝夫、蔡明讚、鄭
錦章、趙建霖等16名校內外名家邀請書畫珍品,所有參展品約百餘幅,琳瑯滿
目,令人目不暇給。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展開幕時,文化大學教授馮滬祥先生
親攜兩幅書法送予郭文夫指導老師作為賀禮,其字墨乃取自桃花源記的兩句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馮教授親筆正楷行書,十分工整,紅
底黑字十分搶眼,頗獲雅賞。

另外還有女詩人張小千,特地從宜蘭前來,以篆書卷軸「翰墨文化,揚眉吐
氣」來給郭文夫慶賀展覽開幕,字跡豪邁,古意濃厚,頗有女中丈夫之氣概。
此外客家文化中心前主委劉鴻水、蔡榮祥等人亦專程來賀聯展圓滿成功,在場
諸多文人雅士激賞萬分,紛紛鼓掌,並同時表達共同的心聲:今後對臺大師生
金石書畫聯展此項傑出文化活動表示熱烈響應及支持,讓各界大眾共襄盛舉,
以彌補臺大沒有書畫藝術科系的遺憾。

發揚中華文化 畢生志業

郭文夫指導老師在今年展會致詞時,慷慨激昂,除了報告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
展已進入第七屆,得到社會各界的讚賞、鼓勵及厚愛,內心萬分感謝,希望今
後大家仍然為發揚中華文化共同努力。他感慨表示,現今社會的亂象乃由於科
技與人文尚未取得均衡發展,他個人雖然勢單力寡,仍願窮畢生之力從事中華
文化宣揚的工作,提攜後進,發揚光大,乃其心願之所繫。他也向大家報告今
年將會參加兩次國際活動,可以趁便傳揚我們師生文化活動的情況。(聯展至5
月31日。文:西礁子)
第50集 舞動生命的周先生與舞者們

年輕時就因應生活之需,早早接觸市場與觀眾的周書毅,經歷了跌跌撞撞、自我摸索的舞蹈之路。
2003年開始獨立編舞的創作生涯,透過舞蹈這個身體語言直敘生活、社會、旅行及流浪時,所看見的情感。
曾赴紐約及巴黎等地進行駐村創作,作品亦多次擄獲國際舞蹈大賽肯定,因而深感「舞台」對於表演者的重要性;也因此,不到三十歲的他毅然地成立了「周先生與舞者們」,讓想突破的舞者和藝術家都能在此合作、創造新視野,讓當代的藝術發生與觀點都能不斷地被實驗、累積、發酵。
他們的表演,從北到南的各個不同場域都有著他們的身影,在大廳廣場讓旅人駐足觀賞;在豔陽下舞動著汗水,用力蹬踏在堅硬的石板上。周先生與舞者們搭配著音樂重覆的旋律,每個動作都隱藏著生命的爆發力,無論是從他們的吶喊或者是奔放的舞步,周遭的觀眾們都可以感受到那舞動的張力,活在當下。
他們將舞作《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發展成為一個舞蹈旅行計劃,讓舞蹈不僅僅只在表演廳呈現,而更加貼近生活,進入了大街小巷,透過他們的舞作,找到與觀眾們對話的管道。
此外,書毅也當起了製作人。他的《下一個編舞計畫》,為新世代靈感不絕的創作者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不僅如此,他還廣邀各界精英與創作者對話、討論、溝通,幫助創作者能更清楚地藉由編舞,完整傳達他們的思緒與論點。在上過這個舞台之後,他們才真能深入思考下一個編舞計畫。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