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紀念陳珍吾兄



請參考:月前紀念我的同學陳珍吾兄的。
隔天,我們公祭之後,還到二寶家聚會。然而,大家笑忘"死亡",所以我採取自己的方式送阿珍。


1919年,德國人格羅佩斯(Walter Adolph Georg…
YOUTUBE.COM

0106 2017
法鼓山的佛教儀式,真的只能行禮如儀 (單方面溝通;過分強調),念念有詞(多由熟練司儀)
場地太小、時間太短
珍吾還有家庭、同學之外的廣大職場、朋友圈,都沒法入焦點
之後,到鍾寶衡家(湯泉)同學會聚餐、聊天至約16點多。






****
上回去第二殯儀館約7年半前。仲庸的.....
該步行過去,還是懷恩專車/公車?
為自己而去嗎?又無奈又不忍心的告別式,究竟向誰告別?
時瑋等,他們都是遠道而來的.....他的blog放與珍吾的合照--高中,已五年多了。
我與珍吾從1986年起幾乎少連絡了.....
他及家人解脫了嗎?

0105 2017 五 小雨

漢清講堂     自錄"概說The Bauhaus 群英會"。

紀念大學同學 陳珍吾
Weimar from 1919 to 1925, Dessau from 1925 to 1932 and Berlin from 1932 to 1933 ---Bauhaus - Wikipedia


......這周六珍吾告別式會見面吧!
同學約事完後到二寶家聚。
時瑋



Weimar from 1919 to 1925, Dessau from 1925 to 1932 and Berlin from 1932 to 1933 ---Bauhaus - Wikipedia
作者: Rasmussen, Steen Eiler, 作者:
書名: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e Bauhaus and 

Bauhaus people : personal opinions and recollectio
作者: Hirschfeld-Mack, Ludwig 作者: 

書名: The Bauhaus : an introductory survey

書名: The Bauhaus group : six masters of modernism By Weber, Nicholas Fox,

書名: The Bauhaus : Weimar, Dessau, Berlin, Chicago

書名: Bauhaus 1919-1933 : workshops for modernity


*****
那老先生走之後。屋租出去。"福客盈門"是招牌。山茶花依舊盛開。
 上週日,接到時瑋通知阿珍過世。記念完胡適之先生之後,即過去與時瑋和金台會,慰問阿珍之家人。幾天無法釋懷。
上週五,回診之後,搭高鐵回台中:自由座兼敬老:票330。看望80多歲的謝老師和師母。很無奈,10個月前,跟他們出遊,還談笑風生。......
要積極點:"六十五歲感言"勵志篇 2017-11-07 鍾漢清
今年,兩位晚輩結婚 (兩隊的蜜月旅行分別是義大利和紐西蘭,更有中國的電玩朋友從重慶來參加婚禮.......)。希望他們這一代比我們更好、更幸福。
****「數人」又弱一個:劉半農《趙元任全集‧第15卷‧下》的圖版,有《劉半農先生輓辭》收入九人的: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陳懋治、魏建功、白滌洲、胡適、馬裕藻、周作人。趙先生的英文說明值得一抄:From the title of the “Society for a Few Men”, Yuen Ren wrote the memorial couplet to liu Pan-Nung some years later, 1934 (see p.566)(趙的十載湊雙簧,無詞今日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胡適的守常慘死,獨秀幽囚,如今又弱一個。拼命精神,打油風趣,後起還有誰呢?)


當初,沒注意到,"又弱一個"出自左傳˙昭公三年:「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
紀你念你,
用百年前的小提琴,奏過
竹山、大肚山的小鳥。
用你的琴,拉出家族的故事
尋尋覓覓 幾重曖昧 多義
建築史 巴哈 泉源頭
恰似 記憶中的靦腆

Braque depicted violins more than any other instrument. The violin was associated with both classical and folk music, the refined and the sentimental, a bridging of tastes that appealed to the Cubists’ own spirited dialogue with high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METMUSEUM.ORG

沈哥


看他的靈魂禁錮在微胖薄弱無法自主的軀殼,
內心著實為他難過,他太太更是辛勞不在話下….
去年娶媳婦時雖不能言,相信他也是十分開心…
生命一分一秒消逝…終於該來的還是來了!
安息吧,珍吾!

*****

愛、老、死、輪


我將她抱一下,
沒能慰藉她多年來的
愛心
我知道的老友 (遊子)故事
純屬浪漫的、校園的,遠遠不及
她的成家的,廝守的,.....心力交瘁的......
偉大愛情
老友已平安離去 祭香裊裊 希望
她能過得好
****
我將故人年輕時寫到英倫
的信轉贈給他的知己
希望充實我們的追思 想念
我跟她說個Berthe Morisot1885 自畫像
(簡化、抽象的銀灰雲髮所產生的美感,讓人忽略了畫中人年華老去的事實。---馬拉美)
對比13年前丈夫E. Manet 給她的畫像
正是人生的殘酷、無情、無奈
與驕傲





Self-Portrait, 1885 by Berthe Morisot. Impressionism. self-portrait.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France
WIKIART.ORG




1975-1976級校友聚會” 《星座: 二個陳家3+2、吳家2、羅家、鍾家》
(我們(四家)六人去探望東海老友 (1971年認識)一家三人) 2013.7.25
這一次老兄的狀況似乎有改善。我們在頗具規模的復健區找到他們 (母女和外勞復健師)。這是我初次在那兒一個多鐘頭。之後陳偉明兄夫婦再次加入---我1988年之後第一次見面,陳太太則是初見,他得意的事他昨天買杯咖啡給老兄聞聞久違的氣味。偉明一直說,他發現我們給妻子照顧老境的機會頗高…..
陳兄家有高壽之遺傳因子,不過這一年看朋友生病,決定半退休。他是留日的,公司溝通方式採用LINE的群組,這是我知道的第一案例。老兄、吳、陳等三位,在辛辛那提和美國有許多共同的故事。
當然故事最多的時期是1971-75的東海期。妙的是老兄、吳、陳等三位的太太都不是東海人,所以跟她們談許多老故事或許還不太陳舊 (部分故事有錄音,希望播放給老兄聽,但博老兄之記憶之門頓開。)
他們寢室很浪漫:曾有一年從楊逵先生的東海花園買一大堆的玫瑰花 (我不記得該園種過玫瑰花),在校門口送進校門的女新鮮,人一人一朵 (聽說也有驚嚇) ,有的還幫忙將行李提到女生宿舍 (路程約600公尺)。發生在東海郵局的故事;可更多了,或許改天在恰當的場合再說。
我這次也有機會與老兄的女兒多談,沒想到她是德國使用Oracle公司的ERP的某公司之顧問。現在每一兩月還常回德國工作一周。
我們八人敘舊在附近蘇杭連鎖餐廳。由於國維經常在臺大校友的餐廳用餐,就請他幫忙點菜。陳偉明太太請客。
會後,國維夫婦 (住新竹)直接搭計程車回基隆省親。偉明夫婦開車回木柵 (還好他的公司在附近) 。我則與時瑋搭接駁車,轉捷運,途中談些明年的「王錦堂先生紀念演講集」和吳先生委託的祖厝擴建案。






繆詠華......
早上去讀書會,聽校長講胡適,好精彩!專門注意風花雪月的我,當然特別注意胡適與韋蓮司的一段情。「讓你走,是如此的艱難,老友——但是你留下來也 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我記得沒引此句)
2014沒注意到第1圖population:我說史家【極端年代】內有血淋淋數字。
繆女士沒談【天上再見】,然而她解釋西方人在巴黎等的作為,是其價值觀的展現,很好。
 是你那本書的書封上韋蓮司對胡適說的話喔。(如圖)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
jb to hanching
【文曰小强】6分钟看完“初恋虐我千百遍”的《芳华》原著
https://youtu.be/9J2AOe4MG30

The wheel of life is depicted in this 19th-century Tibetan Buddhist thangka. A thangka is used for teaching or as a devotional object and this one shows the world in the arms of the demon Mara, who is associated with temptation, death and impermanence. The three segments at the top of the wheel show the higher realms of existence, and the bottom three show the sufferings of animals, ghosts and hell.
See this colourful painted textile in our #LivingWithTheGods exhibition, exploring belief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through time – find out more and book tickets: http://ow.ly/Wp5O30hfRX4
Listen to Neil MacGregor talk about this object in the final episode of our partnership BBC Radio 4 series here: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9gkk3r


您可寫/編一本追念記。人生可悲,就只能這樣......


陳珍吾今晨過世2017.12.17 ,我剛剛與羅時瑋與李金台午餐,並送他們回台中
2011/8/12


(謹以此短文,權充紀念吾友陳珍吾先生系列文章之一篇。)
我在2011年,打算弄個「追述 朱自清先生 80年前的《倫敦雜記》 預告」。
當然,這是有點不自量力:朱自清的學生柳無忌,跟 朱自清有緣,寫過一篇「與朱自清同寓倫敦」,可惜資訊相當有限,因為大家各忙各的,都有自己的心事、要事。
不只是單篇文章,您讀蔣彝的《倫敦畫記》(首版封面題簽為《倫敦集萃》)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ondon (London: Country Life, 1938),就可以知道,蔣先生的倫敦 和其眾生相,還是與朱自清的,大異其趣。不過,《倫敦畫記》還有圖,譬如說,女王加冕日的地鐵等,很有意思。
Steen Eiler Rasmussen著名的 London, the Unique City (1937,後來日文譯本:ロンドン物語 : その都市と建築;近代ロンドン物語 : 都市と建築)中的照片,應該是許多80年前的倫敦建築和名勝,可是,它們不見得是朱自清先生注意過的。同樣的,許多畫家的泰姆士河的夕照等等,類似。
我尚待查證的工作是:朱自清先生當年從倫敦寄回中國的信,包括明信片:參考


The EY Exhibition: Impressionists in London | Postcards from Lond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sMDGuT4v4&feature=push-u&attr_tag=wNSny-CKDbQ5q6iO-6

我在2011年,打算弄個「追述 朱自清先生 80年前的《倫敦雜記》 預告」。…
UKISLANDRACE.BLOGSPOT.PE

*****

事地 往事片斷

我在英國讀書時1977~78,建築系的陳珍吾先生曾興奮地說,要到倫敦與我會面 (1978年)。可惜,他還是去了美國。他回國後80年代初,透露研究所唸的是一些諸如《朦朧的七種類型》的詩學名著。現在,我相當感謝當年他給我兩封長信,讓我知道他的情與才。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位共同的朋友,換句話說,他當年的女友,是我早數月認識的,而且畢業後數年,還有聯絡。可惜,現在他倆可能都在咫尺天涯的台北市
~~~~~
我1971年9月認識陳珍吾先生。
我們都知道建築系的羅時瑋與他都是附中的同學。他們的友情故事請參考幽人應未眠

我這篇與陳珍吾的友誼史,只打算記到1987年,而且多憑書面資料 (日記和通信零篇)。我與時瑋的做法不同,即我都採用真名。因為我認為本文所記的,都是當時(歷史)的人物,早已不存在"這個"世界 。我希望果真有當事者或相關的朋友讀到本文時會體諒我的用心......

我用最誠摯的心記下一段友誼網絡.....


197411月27日

 (台中往東海)車上請珍吾和兩工工朋友口香糖

1975年5月26日 
我鼓起勇氣去認識林永清 (外文。阿珍 (陳珍吾是誤會了
1977


我在英國讀書時,建築系的陳珍吾先生曾興奮地說,要到倫敦與我會面 (1978)。可惜,他還是去了美國。他回國後80年代初,透露研究所唸的是一些諸如《朦朧的七種類型》的詩學名著。現在,我相當感謝當年他給我兩封長信,讓我知道他的情與才。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位共同的朋友,換句話說,他當年的女友,是我早數月認識的,而且畢業後數年,還有聯絡。可惜,現在他倆可能都在咫尺天涯的台北市



陳珍吾兩封  1977
1.5 600字稿紙  1977/1013台北致英國
嚶嚶-- 尋常女子嚶嚶

漢清:

我真羨慕你那副了無牽掛的瀟洒,臨登機前恐怕依舊那麼輕鬆自如,什麼都可以不在意,什麼都可以隨著九霄浮雲而超化外,兒女私情何有於汝哉

我這個人就是在一些節骨眼上看不開。曾經有人(不止一人)說我太陰沉、太不懂得快樂為何物,以致罵我「驢」者亦有人在。與我相比,嚶嚶恐怕好不到那裡去;她的內心掙扎太多:一方面她是個尋常女子,有一般尋常女子企求安穩的家與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她又是個不尋常女子,她喜歡「智性」的生活,排斥平淡的感情所建築的氛圍。他的矛盾來自無法承認自己有尋常女子一面的需要,當那有若海上浮冰的沉潛部分偶而向她自己展現的時候,也就是她內心翻騰,舉止乖張而我陳某人活該要倒楣(?)的時候

對嚶嚶我一直有種很特殊的感情--- 也許歸根究底這源於我自己那種訴諸直覺的、非常religious的感情方式 --  幾乎打從六年多前初次見她面就有那種感覺了。這幾年中離多於聚,分都於合,在最近這段不尋常的日子中 (你可以說它是上天的恩惠,也竟可以說是魔鬼的挑戰,考驗與煉獄,我甚至有過對自己,對她的失望至幾幾乎乎瀕於絕望的念頭。在九九重陽之後近月的「流亡」生涯 (那段日子不是在朋友家中打地鋪就是捲(原糸旁)身人家客廳的沙發上)中輒中夜夢迴,捫心自問,究竟「真情」之為何物,斯人也而竟有斯「疾」乎   這段脆弱不堪的日子畢竟捱過來了;然而面對心裡的滿面瘡痍卻有不知如何收拾重整的感覺。幫我渡過這個大難關的是一種宗教式的虔誠,也可說是一種固執,(愛可以是 Accidental,開了花可以謝,閃了光可以滅,然而問情是何物情不就是一種傻傻的固執嗎)可是我心裡卻毫無半分的把握她那頭是否能超越一切實質的、心裡的紛爭 ( 誠然我們之間的有形無形阻礙仍多)而回到基本的問題上 (就我而言已是無可打擊的、無可反悔的肯定)。我惟一的自處之道祇有靜待時間與上天的裁決了

不知不覺扯了許多,想你初抵蠻邦必定花費極大心力適應環境,也許沒有什麼時間寫長信敘述心境。那麼簡單幾句勾勒一下也足交我這朋友告慰了。相信上帝會祝福 

People like you.


珍吾 十月十三
於台北
1977


1977/12/5
一張A4 白紙

漢清:
旺年冬天恐怕比台北更冷更孤獨吧!然而這一切似乎是命運的必然了ㄅ--- 前日走過博愛路的騎樓底下,忽有一西裝畢挺的相士招呼我,謂我臉上氣色變化甚大,願為我解之。好奇之下,我欣然答應了。十幾分鐘的談話內容令我在寒風中更覺零凜然,因為他的結論多麼切中我目前心裡的要害 ---- 大意謂我目前為情所困,若不淡然處之,恐對我造成很大的損傷,他說我外柔內剛,命帶孤獨 (這也是我多年來深切的體會),並謂我必然要出國……

還好目前這一切的迷薍總要過去,將要過去

讓我們談些實際的問題:英國某校要求將申請資料送交「貴國在倫敦的正式代表機構」代辦,據我所知我國目前在英一切橋務歸自由中國中心 (Free China Center) 負責,但不知該中心的地址。是否能請你代查詢一下?又,申請學校時所需之財務證明要點如何?辦簽證所需資料及時間能否也請你指點一下?

我想我們明年在倫敦見面的機會至少有60 %吧!

一九七八年就要來了,一九七八年的漢清、小燕、時瑋、金台、嚶嚶……. 如何呢?祝福他們

                     珍吾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

1987年元月起 ,我加入美商AMP公司,這是家全球最大的連接器connectors廠商 ,世界主要地區都有工廠和營業分公司。AMP決定利用他們的日本分公司的資源,協助我們在新竹的科學園區設廠。前半年,幾位一級主管都借用仁愛路芙蓉大廈 (福華飯店旁) 的AMP業務公司 (荷商)的辦公室辦公。一月中到四月初,約二個月半在日本受訓,而開廠典禮是8
 那時候,珍吾和朋友的辦公室就在對面,所以很有相聚的機會。




198718 周四

中午去找對面的陳珍吾一起午餐。電話鄭蓮英(我的日記只這樣記 。很可能當天晚上老友陳珍吾和陳偉銘約"我們"一起到他們辦公室一 聚。當時我們這四位東海校友都已婚了 。珍吾認為與舊日朋友相聚是很重要的。)
1987113 周二

去公司對面陳偉銘那兒喝咖啡,中午與他和珍吾吃燒肉便當。珍吾,決定結束。
 我計畫請他們尾牙
1987115 周四

建議珍吾接下室內設計的案子。

19874 29 周三



據時瑋說,康定怡回國,陳珍吾生日,都化為一笑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